遼寧省沈陽市鐵西區(qū)雛鷹實驗小學 黃慧慧
漢字自初始,就充滿靈性,它承載著詩的情、書的韻、畫的雅、印的秀。漢字是如何產生的?這個字為什么這樣寫?又是什么意思呢?初學漢字的時候,這些問題往往會在隊員們的小腦袋里盤旋。但當他們習慣了一筆一畫的臨摹,主動去識別漢字時,這些問題會逐一解決。
漢字中國人都熟悉,或許有人覺得它只是一種交流工具。德國語言學家洪堡特卻認為,每一種語言都包含著一種特殊的世界觀。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在使用漢字時也會被漢字影響、塑造。
上周五的“紅領巾午臨時間”,伴隨著悠揚的古箏曲,五(2)中隊的隊員們認真進行書寫練習。我在隊員中穿梭巡視,提示他們注意握筆、書寫姿勢,并給寫字好的隊員貼上了一枚小獎章。
隊員認真書寫漢字
巡視到桐桐跟前,我發(fā)現她寫的是一本英文字貼。還沒等我問,她就抬起頭,面露窘色地跟我說:“老師,我覺得英文單詞比漢字好寫多了,一共就26個字母,沒有那么多筆畫,寫起來很快。漢字寫起來太麻煩了,我不喜歡!”此時,另一名隊員小聲建議:“咱們把‘紅領巾午臨時間’改為寫英文吧!”
聽到隊員們的建議,我正準備跟他們聊一聊寫好中國字的重要性時,平時比較淘氣的隊員王小明站了起來,大聲說:“我不同意桐桐的說法。我們中國字多好看呀!前一段時間,我和爸爸、媽媽去參觀遼寧省博物館時,看到很多著名書法家的作品。他們寫的字都特別漂亮,讓人賞心悅目,就連參觀的外國人都豎起了大拇指?!?/p>
中隊里書寫出色的雙胞胎兄弟家齊、家寧也加入了討論。哥哥家齊說:“我覺得王小明說得很好,我也特別喜歡寫漢字。每個漢字都有深刻的含義,有的漢字背后還有故事,絕對是一字一世界!”弟弟家寧也說道:“沒錯,我爺爺喜歡書法,他經常告訴我們,作為中國人,寫好中國字就是愛國的體現!”
隊員們越說越起勁,大多數贊同“寫好中國字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不能把‘紅領巾午臨時間’改成寫英文!”
聽了大家的發(fā)言后,桐桐把目光投向我,仿佛等待我的“判決”。我笑著說:“你們說的都有道理。王小明在遼寧省博物館見到了最美的中國字,大家不妨去看一看,回來再做決定。我相信你們一定能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本瓦@樣,隊員們在我的引導下成立了“漢字探秘小隊”。
“漢字探秘小隊”成立后,王小明當選為小隊長,桐桐、家齊、家寧、蘇芳菲等隊員加入其中。周末,隊員們在家長的陪伴下,來到遼寧省博物館一探究竟。他們參觀了博物館展出的書法作品,將精心拍攝的圖片制成課件,并在中隊會上進行了精彩的考察成果匯報。
隊員們成立了“漢字探秘小隊”
大家在“漢字探秘小隊”隊員們的展示中,欣賞了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領略了廣收博取、樸拙雄渾、大氣磅礴的“顏體”;見識了骨力遒勁、結體嚴緊的“柳體”……隊員們情不自禁地發(fā)出感慨:欣賞這些書法作品真是一種莫大的享受!
桐桐主動發(fā)言道:“走進遼寧省博物館,我才知道原來漢字可以寫得這么漂亮,還有這么多種字體。我還了解到,文字是一個民族歷史的記憶,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基因。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字類型中,漢字可謂得天獨厚,具有與天地相通的象形特征,而且意境特別美!”
隊員們欣賞書法作品
匯報結束后,中隊長按照隊員們的意愿將他們分成5個小隊,各小隊選一種字體查找資料,尋根溯源,也可搜集書法家的故事,做更深入的研究。由此,隊員們對漢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爭先恐后地投入到對漢字的探索之中。他們通過上網查資料、調查研究、分析匯總、討論交流,完成了各自的調查報告。雖然報告中隊員們的語言還略顯稚嫩,但是他們在學習實踐中認真的態(tài)度、嚴謹的作風、合作的精神等,都讓我為他們感到驕傲。
隊員們參加中隊會
接著,隊員們又以 “一字一世界,一筆一乾坤”為主題召開了中隊會。桐桐在黑板上一筆一劃、認認真真地寫下了這幾個大字。隊會上,隊員們不僅對“紅領巾午臨時間”應該寫什么進行了討論,還模仿古人寫字前要平心靜氣的傳統,設計出了“紅領巾午臨時間”的“寫字禮”,為寫好漢字增添了儀式感。
后來,隊員們還開展了“紅領巾書法小達人”競賽,隊員之間互贈生日禮物也改為書寫“生日帖”。桐桐還成為五(2)中隊“最美漢字代言人”,決心寫好漢字。
■“快樂王”點睛
中華文化的形成、傳播、發(fā)展與漢字息息相關。漢字源遠流長,起源于模仿自然、圖畫紀事、表情達意的需要,并形成了別具特色的符號系統。經過長期的演變與實踐,逐漸形成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與假借六種造字法與用字法。這反映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的人文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xù)和發(fā)展,當代中國思想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傳承和升華,要認識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血脈,準確把握滋養(yǎng)中國人的文化土壤。”
今天,我們增強文化自信,就要深入理解中國的文化血脈和文化土壤。黃慧慧老師記錄的這個故事,呈現了她作為中隊輔導員帶領隊員從“寫好中國字”到“做好中國人”的教育實踐。她在隊員有爭論的時候,沒有 “強勢制止”,更沒有 “坐視不理”,而是抓住契機提出建議,始終站在隊員身邊為他們創(chuàng)設探尋、思考和體驗的空間,體現出了她的民主和教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