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祖江(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感染科)
B型超聲波(簡稱B超),是肝炎患者的好朋友。因為帶來了最常用、最實用、最經(jīng)濟和無創(chuàng)傷的肝病影像學檢查技術(shù),使醫(yī)生隔著肚皮就能看清肝臟和其他臟器。
B超能診斷的肝膽系統(tǒng)疾病可多了,比如: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血管畸形、肝臟腫瘤和寄生蟲病等,只需要花80元就把整個肝膽系統(tǒng)查全了。B超報告用的是醫(yī)生的語言,是給醫(yī)生提供診斷依據(jù)。因此,患者常常看不懂,有時甚至還會鬧點兒小誤會。
B超在檢查肝臟時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彌漫性肝損傷”,許多患者被這句話嚇得不輕。他們認為:這肝臟里的病都“彌漫”了,肯定病得不輕!
其實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纖維化都屬于肝臟彌漫性病變,因為這些病變在整個肝臟的分布是相對一致的;而肝血管瘤、肝囊腫、肝癌則屬于肝臟局部的占位性病變。B超報告患者的肝臟是“彌漫性肝損傷”,意思是告訴醫(yī)生你們沒長腫瘤,本想安慰你們,沒想到反而造成誤會。
這“彌漫性肝損傷”并不提示病情的輕重。只要肝臟整體有基本一致的變化,我們都說是“彌漫性肝損傷”,甚至一些年齡較大的中老年人,肝臟內(nèi)部稍微粗糙一些,B超“眼”里的光點反射就會強一些,B超也說他有“彌漫性肝損傷”。許多“彌漫性肝損傷”的人其實肝功能正常,不用治療。因此,你們別被我們說的“彌漫性肝損傷”嚇著,肝病是否嚴重,要看包括肝功能等許多指標并結(jié)合臨床才能確定。
有句成語是“唇齒相依,肝膽相照”。肝臟有病,經(jīng)常波及膽囊。B超看肝炎患者的膽囊十有八九不太正常,而且肝病越重,膽囊改變越常見,越明顯。膽囊增大、壁增厚、毛糙最常見,還有的表現(xiàn)出水腫。對于這些表現(xiàn),B超報告說“膽囊炎”。可沒想到患者把這種改變當成細菌感染引起的膽囊炎,而去用抗菌藥物治療。
其實,肝炎患者這種B超診斷的膽囊炎臨床常無癥狀,無梗阻性黃疸的表現(xiàn),白細胞也不高,屬于病毒性非特異性膽囊炎。一旦肝病好轉(zhuǎn),這種“膽囊炎”也會減輕,你們不用為我們說的“膽囊炎”到處亂求醫(yī)。
肝炎患者非常關(guān)心肝臟的大小,有的患者每次把肝臟的測量都記錄下來進行比較。但要知道,不同的時間、不同的醫(yī)生、不同的測量部位以及我們超聲探頭的方向?qū)@些測量都有影響,相差1~2厘米是常見的,你們不要過分看重B超提示的肝臟大小。另外,腫大的肝臟逐漸縮小有時是肝臟炎癥好轉(zhuǎn),但有時則相反。因為肝硬化時,肝臟的體積也縮小。
現(xiàn)在,B超的應(yīng)用越來越廣泛了,越來越多的無癥狀的先天性肝囊腫和血管瘤被發(fā)現(xiàn)。尤其是肝炎患者,因為經(jīng)常做B超,發(fā)現(xiàn)的也最多。這往往引起你們的恐慌,因為肝炎常可引起肝癌,所以對肝臟里看到的一點點占位性病變都非常敏感。
如果是肝囊腫,不必害怕,因為囊腫大多是先天性的。肝血管瘤大多數(shù)為海綿狀血管瘤,是肝臟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血管瘤的發(fā)展非常緩慢,小血管瘤可無任何癥狀,大多數(shù)是在體檢時被我們B超發(fā)現(xiàn)。一般說來小的肝囊腫和血管瘤對人體健康沒有多大影響,你們不必緊張,只有較大的肝囊腫和血管瘤才需要外科手術(shù)或介入治療。
因此,肝炎患者看彩超檢查結(jié)果時,多請教醫(yī)生,會減輕很大的精神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