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念
看見??床灰?。聚焦景觀社會下的自我,這是無法繞開和拼力解答的命題。從圖像出發(fā),我們有時會認不出自己,有時會驚喜地看到我之外的“我”。
從南寧回長沙的飛機上,飛機前方延誤晚點,正好看一場落日。機翼之上,遠方天空與云層的暗,被可以用多個形容詞匯命名的“紅”所分隔所皴染。此時的云霞并不是我們在地上看到的云霞。什么樣的攝影師能記錄下這真實的瞬間,也許只有天空自身這架巨大的景觀機器。那么“自我”呢,所要借助闡明自身存在的圖像將由誰來拍攝,也許我們一生都在等待一位最懂“自我”的攝影師的到來。
人與人的遇見是有機緣的。冬天去南寧,陽光暖融,是去見“移民”廣西的湖南老友田耳。晚上安排在一高層小區(qū)里相聚。七點多了,朋友們還在陸續(xù)到來,熟識者擁抱敘舊,陌生者點頭致意。戴著鴨舌帽的他走進來,掃一眼就看得到他的攝影范兒。大雙肩背包,哈蘇相機,三角架,吃飯的空隙時間也在工作——往電腦上傳圖片。我走過去溜了一眼,是作家弋舟的照片,下午拍的,臉部容光可鑒,表情精微傳神。
飯局打開,端杯敬酒,有人介紹這位有范的攝影家姓陳名少滄,應田耳之邀過來給作家朋友們拍肖像。論年齡,當以兄長相稱。酒過三巡,少滄兄過來碰杯,對我和同行的遠人說,今晚我想去拍你們?!罢埾嘈盼?,能拍出真實的你。”他說得懇切,我們沒有推辭。我在想,他將拍出的“真實”的“我”到底是怎樣的呢?后來我知道,他拍攝作家的想法由來已久,也已動手拍了余華、東西等不少著名作家。
他果真來了。
到酒店房間時已經(jīng)是十一點,撐開燈光架,調(diào)試光線,然后就開始了。拍完遠人,已是臨近凌晨一點,我有些困意,更擔心他勞累進入不了狀態(tài),但他堅持說不累,稍事休息,抽顆煙,今晚拍完。
“我需要擺點造型嗎?”我問他。
“不用。你就保持平時的狀態(tài),你的本色就是最好的你?!焙髞?,他說,他一眼就看出我呈現(xiàn)在他者面前的“我”,平和,沉靜,無欲,是攝影師最喜歡的“自我”。這讓我有些驚佩他的眼力,能看到我傳遞出的那不著顏彩的本色,或者是我理想中渴望擁有的本色。
當晚,我們的拍攝持續(xù)到凌晨兩點多結(jié)束。他全程幾乎是半蹲、半跪著拍攝,時不時引導一下被拍攝者,放松情緒,自然而然,回到你平時最舒適的時候,回到寫作思考的狀態(tài)。他言語不多,仿佛身上有一種讓人信任的力量,能很快讓被攝對象熨帖地沉靜下來。簡潔的交流,是通過他的眼睛觀察之后的走心對話,是在幫你卸下一張張的面具,是在抽絲剝繭地讓你跳脫出那個繁重的殼,更是引導被攝對象重返自己的內(nèi)心。
后來我想,他的攝影,是拋卻了抽象的概念,是遠離了那種經(jīng)常被簡化成膚淺、空虛、捉襟、炫技的大眾行為。他用看似很笨的辦法,捕捉到那最本真的瞬間,就按下快門。咔嚓,咔嚓。幾乎沒有廢片,一個動作一個表情就是一張片子,每一張片子都有唯一性。這讓我驚訝,這需要多少次才能訓練出的技能,還是一個攝影家要有多少才華積淀才可如此信手。我不知道他是怎樣做到的,他說從不做后期。
于是我很快就看到了傳至電腦里的那幾十張成片,我很驚訝、欣喜地面對的另一個“我”——眼睛微閉,神色平靜,過往的焦慮和背負逃離了。眼角的紋路,像生命成長中經(jīng)歷過的河流,和緩地舒展至遠方。眼睛里、嘴角旁、額頭上、雙手交疊之間,充盈的是與在塵世行走中不一樣的氣質(zhì)。這些片子,讓我重新認識自己,原來我還有著另一種我不知道的面貌。
拍完之后,我們互加微信。從少滄兄的微信相冊里,我看到過往的一些作品,從那些我熟悉的作家朋友和不熟悉的人物影像中,我看到了那些從觀照內(nèi)心的光里被提取的真實顯影,點點滴滴,匯流一條人生的大河。他以自身的閱世感悟去理解他人,走進內(nèi)心世界與靈魂深處而導引他人,這才是他拍出好片的真正原因。而我再去觀察他的眼睛,似乎并無二致,但那肯定是一雙獨有之眼。這獨有植根于他對人生的閱歷、體察和感悟。
我們賴以生存的景觀社會,實則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的集合,是通過看見看不見的圖像構(gòu)建起來的。攝影、視頻技術的進步,在這個嘈雜的時代依然重蹈印證著十九世紀費爾巴哈的洞見——“無疑,我們的時代……偏愛圖像而不信實物,偏愛復制而忽視原稿,偏愛表現(xiàn)而不顧現(xiàn)實,喜歡表象甚于存在……”至今未變的依舊是“我們的時代”。從生活、身邊群體脫離出來的圖像,在相互融入或抵制對抗的進程中,我們不僅是被凝視的客體,更是成為了這個虛曠世界的偽裝者。
如何不偽裝,并不是我們思考的問題,反而是偽裝需要絞盡腦汁。有時我們甚至會忘記撕去蒙蔽在身體上的“外衣”,會讓偽裝者取代真實的自我,會讓內(nèi)心認同偽裝的“我”。
少滄兄的人像攝影,是讓我們主動去掙脫繭縛自我的那些“怪力亂神”,是讓我們?nèi)フ巴y河系中億萬星辰屬于自身最真實的亮光,是從自我的內(nèi)心走進他者的內(nèi)心。即使只是瞬間,只是片刻,只是一個黑夜白晝。
生而為人,如何“存在”著才能留下“我”的痕跡?答案是與少滄兄深夜邂逅帶來的——引發(fā)我的思索,且督策我愈加篤定的,那應該是本色、從容,是隨心、隨性。
責任編輯:劉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