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21)
腦梗死是一種常見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率較高,多發(fā)于中老年群體,致殘率以及致死率較高,可導致患者行動障礙、半身不遂以及失語等。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主要因腦梗死對神經組織造成損傷所致,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1]。我院就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詳細報道如下所示:
考慮研究對照需求,納入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40例參與此次研究,時間選取范圍為2017年1月份到2018年1月份,并將其設為實驗組,予以早期護理干預;同期納入腦梗死偏癱失語40例設為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經數據處理軟件SPSS19.0檢驗顯示,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本信息數據無顯著對比性,P>0.05。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guī)護理,每天定期開窗通風,早晚對患者血壓水平進行檢測,并對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實施健康宣教,指導患者正確進食,防止出現誤吸、嗆咳,每天對患者患肢進行按摩,并加強對患者皮膚受壓部位的監(jiān)護,防止出現壓瘡[2]。
實驗組患者同時予以早期護理干預[3]:
1.2.1 心理護理
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因病情影響,加之對疾病認識不足,患者心理、情緒不穩(wěn)定,誘發(fā)負面心理,加重病情。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說明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護理內容,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緩解患者緊張、恐懼等負面心理。同時可播放輕緩的音樂穩(wěn)定患者情緒,并對患者講述治療成功案例,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
1.2.2 功能訓練
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指導患者進行偏癱肢體擺放,協助患者進行翻身,并對患
者機體進行按摩使患者機體血液循環(huán)保持順暢,促使患者神經組織、病變組織蘇醒,預防肌肉萎縮。
1.2.3 語言訓練
護理人員要求保持耐心,通過口型示范對患者發(fā)音進行指導,逐漸過渡至語言交流,期間予以患者鼓勵以及關心。
應用Barthel指數量表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估,分值越高則日常生活能力越好。同時應用FAM量表對患者活動功能進行評估,分值越高則患者活動能力越好。
同時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估,滿意程度分滿意、較滿意以及不滿意三種,滿意度=滿意+較滿意。
數據核算軟件為SPSS19.0版本。
與對照組對比顯示,實驗組的生活自理能力分值以及活動能力分值改善較優(yōu),數據對比在差異上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分值、活動能力分值改善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對比顯示,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較高,數據對比在差異上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在目前,人們的生活水平以及飲食結構逐漸變化,這也導致糖尿病、高血壓的發(fā)生率逐年上升,腦梗死的發(fā)生率也隨之上升。腦梗死患者局部腦組織會受到壓迫,導致相應功能受到影響,患者腦部受損部位與肢體受影響偏癱部位屬于交叉性相關的關系,CT檢測若顯示左腦梗死,則患者右側肢體可出現偏癱。
早期對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實施干預,可有效對患者肢體功能、語言功能以及進食功能進行改善,同時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疏導,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以及護理依從性,從而促進患者病情恢復。研究顯示,在對患者實施早期護理過程中,針對性對患者實施語言訓練以及機體護理,可有效促進患者生理結構的恢復,循序漸進,使患者語言功能、關節(jié)功能恢復正常。我院研究得出,與對照組對比顯示,實驗組的生活自理能力分值以及活動能力分值改善較優(yōu),數據對比在差異上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對比顯示,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較高,數據對比在差異上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姜虹[4]等人的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對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癥狀,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活動能力,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