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
濟南市濟鋼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山東濟南 250101
間質性肺?。╥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種慢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屬于呼吸系統(tǒng)病癥,多是細菌、病毒感染所致,發(fā)熱、咳血、呼吸困難是ILD臨床常見癥狀,由于癥狀缺乏特異性,故而診斷易延誤[1]。在ILD發(fā)病后,患者因肺泡炎癥、間質纖維化而降低肺部順應性,阻礙肺通氣,降低肺容量,抑制呼吸,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2]。目前,臨床暫無特效藥醫(yī)治ILD,通常采用全身糖皮質激素治療,盡管能取得良好療效,但全身糖皮質激素長期服用易引起各種不良反應,影響預后。布地奈德是一種局部型糖皮質激素,抗炎效果顯著,已被廣泛用于呼吸細胞疾病治療。為此,該院選入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08例ILD患者設定研究對象,觀察霧化吸入布地奈德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采集該院呼吸內(nèi)科治療的108例ILD患者,選入標準:ILD經(jīng)X線、超聲及病理學等檢查確診,依據(jù)《間質性肺病學》[3]符合ILD診斷標準,肺功能測定顯示DLCO>30%、50%<VC<90%,自愿參加研究,簽訂同意書。排除標準:近期激素服藥史、藥物過敏、合并嚴重感染、妊娠或哺乳期、嚴重系統(tǒng)病癥等患者。隨機分2組,觀察組54 例,男女比例 28∶26,年齡 45~81 歲,平均(65.25±5.14)歲,病程 3~21 周,平均(10.36±5.23)周;對照組 54 例,男女比例 30∶24,年齡 47~80 歲,平均(65.39±5.37)歲,病程 5~20周,平均(11.32±5.42)周。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比較性,該院倫理會同意該項研究。
兩組均行吸氧、化痰、止咳、抗感染、水電解質糾正等基礎治療。對照組施予波尼松龍治療(2 mL∶50 mg,國藥準字 H20023134):40 mg/次,1 次/d,靜滴,共治 4 周;第 5 周起,劑量減半治療,連續(xù)治療1個月。觀察組施予布地納德治療 (2 mL∶1 mg×5 支, 批準文號 H20140475):2~3 噴/次,3~4次/d,霧化器給藥,吸入后漱口,連續(xù)治療1個月。
臨床療效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呼吸分會訂制的療效標準評估,治愈:咳嗽、氣促、呼吸困難等癥狀均消退,X線或CT檢查肺部無病變,肺功能改善明顯,F(xiàn)VC>200 mL;顯效:癥狀明顯緩解,X線或CT檢查肺部明顯減少病變,F(xiàn)VC>200 mL;有效:癥狀輕微好轉,X線或CT檢查肺部部分病變減少,F(xiàn)VC<200 mL;無效:癥狀無變化或加重,X線或CT檢查肺部病變增多,肺功能無改善;總有效率=(治愈+顯效)/總數(shù)×100.00%[4]。影像-生理評分(CRP評分)從呼吸困難(20分)、胸部影像學(10分)、通氣功能(15分)、肺容量(10分)、彌散量(5分)、休息時氣體交換(15分)、運動后氣體交換(15分)共7項指標評價,總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則臨床治療效果越好[5]。肺部功能采用肺功能檢測儀測定,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氣容積(FEV1)、肺彌散量(DLCO)。
該研究數(shù)據(jù)一致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計算,正態(tài)計量資料(±s)表示,組間比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相比對照組68.52%,觀察組1月治療總有效率92.59%更高(P<0.05),見表1。觀察組治療1個月后CRP評分(24.15±5.11)分相比對照組(29.84±5.04)分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825 7,P<0.05)。
表1 臨床療效比較[n(%)]
相比對照組,觀察組治療1個月后的肺部功能指標改善顯著,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肺部功能比較[(±s),%]
表2 肺部功能比較[(±s),%]
組別 FVC FEV1 DLCO觀察組(n=54)對照組(n=54)t值 P值69.81±7.23 65.10±6.35 3.596 9<0.05 68.92±6.74 64.15±6.52 3.737 9<0.05 60.35±6.73 56.32±6.71 3.116 1<0.05
在治療期間,觀察組僅出現(xiàn)聲嘶、喉部不適等局部刺激癥狀,共3例;對照組出現(xiàn)惡心/嘔吐、下肢浮腫、頭暈、乏力等不適癥,共10例;觀察組不良反應率5.56%相比對照組 18.52%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85 0,P<0.05)。
間質性肺部的發(fā)病因素較為復雜,目前暫無明確發(fā)病機制,細菌、病毒感染是該病主要誘因。間質性肺病易引起肺泡炎癥,損害肺血管,因肺泡壁存在炎癥病變,加上肺泡壁、肺泡腔、肺間質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纖維化等異質性病理變化,故而破壞了肺部結構,阻礙氣體在肺部內(nèi)交換,繼而引起患者的呼吸困難、通氣功能障礙等表現(xiàn)[6-7]。有醫(yī)學專家表示,肺泡炎、肺泡上皮細胞與間質性肺病存在密切聯(lián)系,持續(xù)性的炎性傷害、肺部及周圍組織器官的反復損害、修復,極易擴大肺部組織纖維化范圍,最后導致間質性肺病發(fā)生[8]。臨床治療間質性肺部的關鍵在于控制炎癥反應,通常采用糖皮質激素藥治療,針對急性期患者可大劑量沖擊治療,能加快病情轉歸。該次研究,該院對收治的間質性肺病患者采用布地奈德進行霧化吸入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1月總有效率92.59%相比對照組68.52%更高,CRP評分相比對照組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 1 個月后的 FVC、FVE1、DLCO均相比對照組高,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李四琳[9]研究結果相似,提示霧化吸入布地奈德能有效治療間質性肺病,改善肺功能,緩解病癥,提高療效。分析原因可能為:布地納德為局部高效抗炎的糖皮質激素,能促進內(nèi)皮、平滑肌細胞及溶酶體膜增強穩(wěn)定性,阻止免疫反應,抑制抗體生成,以此抑制組胺等過敏活性物質產(chǎn)生,削弱抗原結合抗體引起的酶促過程,從而緩解肺部炎癥,調(diào)節(jié)免疫狀態(tài)[10]。另外,布地奈德能促進脂皮素合成,對磷脂酶A2產(chǎn)生抑制,阻止其催化膜磷脂發(fā)生水解,減少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炎性因子產(chǎn)量;并降低各種細胞因子表達性,緩解細胞因子在肺部組織內(nèi)的炎癥反應[11-13]。布地奈德亦能抑制免疫反應,阻礙抗原吞噬,抑制淋巴細胞的分化、分裂增殖,對整個效應期的免疫過程均具阻礙作用;還可以增強腎上腺素β2受體的表達能力,促使內(nèi)源性、外源性的β2受體激動藥提高敏感程度。因此,布地納德能有效緩解間質性肺病炎癥反應,促進肺部功能改善,提高療效。另外布地奈德通過霧化吸入方式給藥,能讓藥物直接達到病灶發(fā)揮藥效,能減少全身性的不良反應,作用時間短、藥用量少,故安全性高;而靜脈滴注波尼松龍給藥,藥物經(jīng)全身血液循環(huán)流入各個靶細胞,因半衰期長,其藥量大,故極易引起不良反應。該研究結果亦證實該觀點,觀察組不良反應率5.56%相比對照組18.52%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受樣本量等因素限制,臨床應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對布地奈德聯(lián)合其他藥物共同治療ILD的效果予以探究,為臨床治療提供指導依據(jù)。
綜上所述,間質性肺病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療的效果顯著,既能提高臨床療效,改善肺部功能,又能減少不良反應,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