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大慶龍南醫(yī)院ICU,黑龍江大慶 163453
ICU重癥心力衰竭多伴血液動力學改變,組織灌注不足,容易出現(xiàn)二氧化碳潴留及低血氧癥,可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嚴重會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1-3]。對于ICU重癥心力衰竭患者,應及時糾正缺血、缺氧狀態(tài),增加組織器官的灌注,降低心臟負荷,以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4-5]。為進一步對ICU重癥心力衰竭的治療方法進行分析探討,筆者對該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92例患者進行隨機對照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將該院收治的92例ICU重癥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6例,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齡為21~72 歲,平均(44.1±2.5)歲;疾病類型:冠心病 23 例,風濕性心臟病16例,急性心肌炎5例,其他2例。觀察組46例,其中男 27 例,女 19 例;年齡為 25~74 歲,平均(43.8±2.7)歲;疾病類型:冠心病20例,風濕性心臟病16例,急性心肌炎7例,其他3例。兩組患者的上述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行常規(guī)治療,美托洛爾(批號:H31020783),靜脈注射,2.5~5 mg/次,5 min/次,共 3 次,之后改為美托洛爾口服,劑量為 25~50 mg,2~4 次/d。
觀察者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以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面罩進行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吸氣相正壓為10~18 cm/H2O,呼氣末正壓為4~5 cm/H2O,吸氧濃度為 30°~60°,頻率 10~16 次/min,氧流量 2~5 L/min。 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jiān)測,若患者臨床癥狀緩解,血流動力學恢復,二氧化碳分壓及氧分壓改善,可將呼吸機撤掉。
①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呼吸頻率 (BPM)、心率(HR)、收縮壓(DBP)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等臨床指標變化。②治療有效率[6]:顯效:治療后,血氣指標明顯好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治療后,血氣指標有所改善,臨床癥狀明顯緩解;無效:治療后,血氣指標及臨床癥狀沒有改善,甚至加重。
將數(shù)據(jù)結果錄入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進行χ2檢驗,以例數(shù)百分比形式表示,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以(±s)形式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壓及心率均得到明顯改善 (P<0.05),且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及心率變化(±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及心率變化(±s)
組別 時間 HR(次/min) DBP(mmHg) BPM(次/min)觀察組(n=46)對照組(n=46)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95.31±4.09 86.22±3.17 96.04±5.28 90.44±4.73 153.51±16.24 121.96±10.67 154.48±12.43 135.01±11.86 42.21±3.85 21.85±2.31 42.86±3.79 30.13±3.08
兩組患者治療后PaO2、PaCO2及SaO2均得到明顯改善(P<0.05),且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變化(±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變化(±s)
組別 時間 PaO2 PaCO2 SaO2觀察組(n=46)對照組(n=46)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56.53±4.81 86.74±8.01 56.49±4.89 77.04±5.31 29.54±3.22 40.53±3.29 29.63±2.70 32.41±3.58 55.04±4.21 72.56±4.06 56.31±4.87 62.44±4.31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1.3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26%(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n(%)]
心力衰竭為臨床常見性疾病,誘因較多,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ICU患者的發(fā)病率較高[7]。臨床上目前對于該病尚無確切治療方法,多采用面罩吸氧、糾正缺血缺氧狀態(tài)、減輕心臟負荷、改善血流灌注等方法治療,雖然能夠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是治療效果不太理想,患者病情反復,且并發(fā)癥較多,給患者生理及心理上均帶來不利影響[8-12]。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為心力衰竭的重要輔助治療方法,它能夠改善患者通氣及心臟功能[13]。但是近年來,研究報道指出,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會導致循環(huán)功能障礙,降低動脈血壓、心臟指數(shù)及心排血量,導致病情惡化[14-16]。
近年來,隨著醫(yī)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在心力衰竭的輔助治療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17]。該方法能夠有效減少回心血量,控制肺功能殘氣量,改善患者的缺血缺氧狀態(tài)[18]。除此之外,還可以緩解呼吸肌疲勞,保護上呼吸道黏膜,治療心力衰竭效果更為確切[19]。朱艷玲等[20]對28例心力衰竭患者加用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治療有效率高達96.43%。該研究對觀察組患者加用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1.30%,符合上述報道,且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26%(P<0.05),證明對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除此之外,兩組患者治療后 HR、BPM、DBP、PaO2、PaCO2及SaO2均得到明顯改善(P<0.05),且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證明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血氣指標。
綜上所述,對ICU重癥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輕心臟負荷,改善缺血、缺氧狀態(tài),促進患者康復,臨床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