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麗萍,鄭敏英,尹苗苗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陜西 西安 710004)
PD是臨床多發(fā)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其高發(fā)群體為中老年人,癥狀為肌張力升高、靜止性震顫和運動障礙等[1]。臨床多通過藥物治療控制病情,但患者的依從性較差,需要加用護理干預。本研究主體為2016年5月-2019年5月間來院治療的88例PD患者,旨在探究綜合護理和常規(guī)護理的效果:
主體為來院治療的88例PD患者。分A組和B組,均44例。其中,A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51-84歲,平均(60.15±0.55)歲;病程2-6年,平均(3.42±0.55)年。B組男23例,女21例;年齡50-85歲,平均(60.24±0.42)歲;病程1-6年,平均(3.58±0.41)年。比較并無差異(P>0.05),允許對比。
B組的方法選用常規(guī)護理,生活護理、適度運動和環(huán)境護理等。A組的方法選用綜合護理:
1.2.1 心理干預
護理人員應保證儀態(tài)大方,著裝整潔,通過微笑服務與患者溝通,提高相互信任感。同時應與患者家屬積極溝通,告知其多陪伴患者,向其傳遞正能量。同時評估患者的疾病程度,了解其文化程度,行個體化宣教,講解病區(qū)環(huán)境和制度,告知其嚴格遵醫(yī)囑用藥,并記錄其飲食習慣,利用食物交換法滿足其飲食需求。
1.2.2 基礎護理
護理人員應觀察患者的用餐情況。叮囑患者多食高蛋白與高纖維素食物,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應在病床周邊安裝護欄,在走廊和衛(wèi)生間設置扶手,并在濕滑地面放置防滑墊。同時在病床前、走廊和衛(wèi)生間設置報警器,使患者在緊急情況下可通過按報警器方式獲得急救。此外,每日應定時清潔口腔,協(xié)助其調整體位。
1.2.3 功能訓練
根據(jù)患者的個人體質和喜好制定訓練方案,督促其定時進行康復訓練。若患者的行動遲緩,應在護理人員或是家屬陪同下進行功能訓練,以散步為主。若疼痛癥狀明顯,可對其行按摩護理,放松疼痛部位肌肉,指導其舒展肢體。
利用健康狀況調查簡表(簡稱SF-36)測評生活質量,包括生理機能(簡稱PF,分值:10-30分)、軀體疼痛(簡稱BP,分值:2-12分)、生理職能(簡稱RP,分值:4-8分)、精力(簡稱VT,分值:4-24分)、精神健康(簡稱MH,分值:5-30分)、社會功能(簡稱SF,分值:2-10分)、情感職能(簡稱RE,分值:3-6分)、總體健康(簡稱GH,分值:5-25分)等維度,共145分,分數(shù)與質量正相關。
數(shù)據(jù)處理選用SPSS16.0軟件,生活質量評分表達為[±s],檢驗方法為t值,統(tǒng)計學意義的標準為P<0.05。
A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B組(P<0.05)。
表1 對比生活質量評分[±s/分]
表1 對比生活質量評分[±s/分]
維度 A組(n=44) B組(n=44) t P PF 18.84±3.14 13.22±3.02 8.557 0.000 BP 8.94±1.24 5.74±1.22 12.202 0.000 RP 5.71±1.24 5.03±1.16 2.656 0.009 VT 15.70±5.16 13.14±5.08 2.345 0.021 MH 19.66±3.41 10.42±3.15 13.203 0.000 SF 6.31±1.20 5.34±1.15 3.871 0.000 RE 4.86±0.42 4.14±0.55 6.901 0.000 GH 18.76±2.15 14.25±2.44 9.199 0.000
PD患者多為老年人,發(fā)病隱匿且緩慢,其生活質量是精神衛(wèi)生服務質量的主要衡量指標。綜合護理綜合多學科,可全方位評估患者的健康行為,其注重患者的心理反應,由物理護理延伸至心理+物理護理[2]。其將個體、心理與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有效融合,旨在實現(xiàn)護理服務的個體化和護理程序的系統(tǒng)化。其中,心理干預可全面評估患者的情緒表現(xiàn),根據(jù)其文化程度進行個體化宣教,在拉近護患關系的同時,能夠提高其護理感受?;A護理包括飲食護理和安全護理等,PD患者多為老年患者,其消化功能下降,加之運動減少,可能會出現(xiàn)便秘癥狀[3]。通過飲食干預能夠糾正其不良飲食結構,在滿足其飲食需求的前提下,確保營養(yǎng)均衡。此外,患者多伴有步行緩慢等癥狀,行走不便,可能在如廁或是下床時發(fā)生意外,安全護理為其設置報警器,可保證其護理安全[4]。功能訓練是PD患者的康復措施,訓練強度與時間均根據(jù)患者情況而定,主要為,能夠增強體質,緩解其負面情緒。有氧運動結果為:A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B組(P<0.05)。結果同毛玉婷[5]等研究相符??梢?,綜合護理可提高PD患者的生活質量,可在臨床實踐中積極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