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奧登
關于苦難,他們從未有錯,
這些古典大師們:他們有多了解
它的人性態(tài)度;它如何產生
當其他人在吃飯或打開窗或正沿路無趣地散步;
何以,當老人,虔誠地,充滿激情地等待
神跡的誕生,總會有
一些孩子不特別想要它發(fā)生,在樹林
邊的一個池塘里溜冰:
他們從沒有忘記
即使可怕的殉道也必須順其自然
于無論怎樣的一個角落,一些凌亂之所
狗兒繼續(xù)它們的狗營生而刑拷者的馬
在一棵樹上摩擦無辜的后臀。
例如,在布魯蓋爾①的《伊卡洛斯》中:一切如何
自災難中很從容地避開;農夫可能
聽到濺落的聲音,被拋棄的哭喊,
但對他來說,這并非一個重大的失敗;太陽閃耀
好像它必須隨白色的腿消失于綠色
的水中;還有那艘昂貴而精美的船一定看到
一些令人驚嘆的事,一個男孩從天上墜落②,
而它有某個地方要去,繼續(xù)平靜地航行。
譯者注:
①彼得·布魯蓋爾(1525—1569),尼德蘭文藝復興時期最后一位大師。他創(chuàng)作的尼德蘭農村風俗畫,在歐洲繪畫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②伊卡洛斯,希臘神話中建筑師和雕刻家代達羅斯的兒子,與代達羅斯使用蠟和羽毛造的雙翼逃離克里特島時,他因飛得太高,雙翼上的蠟遭太陽融化而跌落水中喪生。
(選自《奧登詩選》,米綠意譯,《詩歌月刊》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