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娜,唐曉紅,黃小麗
(1.廣東省第二中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095;2.平度市人民醫(yī)院,山東 平度 266700)
本次研究對時間康復護理方案在促進腦梗死后吞咽障礙功能恢復中的應用進行分析,見下文。
本文研究對象為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研究例數(shù)一共80例,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均采取抽簽分組方式分為兩組,收取時間在2015年2月1日-2016年2月10日之間,分為觀察組一組(40例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對照組一組(40例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
觀察組40例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年齡41歲-80歲內(nèi),平均年齡(60.21±1.25)歲,其中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男性有20例、女性患者20例。
對照組40例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年齡42歲-81歲內(nèi),平均年齡(61.02±1.45)歲,其中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男性有21例、女性患者19例。
觀察組40例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對照組40例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的平均年齡、性別等資料相比,采用P>0.05代表,患者無顯著差異性。
對照組40例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均使用常規(guī)護理方案。
對患者進行綜合性藥物治療方式,按照常規(guī)護理時間對每位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采取護理措施[1-2]。
觀察組40例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均使用時間康復護理方案。
根據(jù)人體24小時內(nèi)生理變化節(jié)律,對患者采取康復護理,吞咽訓練時間一般為9點、下午4點、下午7點,是最佳生理狀態(tài)[3]。
1.①向每位腦梗死患者講解康復訓練措施的預期效果、方法、目的等,取得每位患者配合,再對患者進行肌肉訓練,指導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進行閉攏口唇訓練、進行咀嚼動作,被動或者主動進行下頜活動[4],②指導腦梗死患者吸氣鼓腮數(shù)秒,然后進行吹氣,兩側(cè)進行交替鼓腮,在實施發(fā)音練習過程中,應從O、e、a等單音單字實施訓練,每個單詞和每個字均練習兩遍,逐漸要求患者發(fā)音準確、發(fā)聲準確等[5]。
2.肢體康復訓練:在腦梗死患者實施吞咽功能訓練后再采取肢體康復訓練,幫助每位腦梗死患者制定詳細的康復計劃,要求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進行主動訓練或者被動訓練,在患者坐位期實施平衡練習,在下床后指導患者實施上下樓梯、步行以及站立平衡訓練等,根據(jù)每位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恢復情況,實施語言訓練或者日常生活訓練等[6]。
對比40例對照組、40例觀察組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
對比40例對照組、40例觀察組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的吞咽功能評分。
吞咽功能評分:采用藤氏吞咽評分進行判定、分為1級-10級,1級代表腦梗死患者不適合進行吞咽訓練、無法經(jīng)口進食;10級代表腦梗死患者具有正常吞咽能力,評分越高代表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的吞咽功能越好。
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處理采取SPSS25.0軟件,本次研究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吞咽功能評分指標對比不同,可使用P<0.05表示,具有差異。
觀察組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90.21±1.35)分高于對照組患者(79.45±0.27)分(P<0.05),見表1所示。
表1 分析40例對照組、40例觀察組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
護理前,觀察組患者的吞咽功能評分(5.12±2.01)分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的吞咽功能評分(8.85±2.35)分高于對照組患者吞咽功能評分(6.25±2.15)分(P<0.05),見表2所示。
表2 分析40例對照組、40例觀察組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的吞咽功能評分
據(jù)相關研究顯示,吞咽功能障礙為臨床腦梗死患者十分常見的并發(fā)癥,為腦梗死患者獨立危險因素,輕者易影響發(fā)音和營養(yǎng)攝入,重者易導致心理負擔加重、影響吸入性肺炎、營養(yǎng)不良情況,對腦梗死患者康復進程造成嚴重影響。
在腦梗死發(fā)病之后,一般均注重患者語言障礙和運動障礙,而忽視了腦梗死患者吞咽障礙情況,而通過采取時間康復護理方案后,取得十分顯著的效果,不僅能促進患者吞咽功能較早恢復,還能顯著改善營養(yǎng)情況,中醫(yī)學中認為,人體的內(nèi)部活動的時間節(jié)律性較強,隨著時間醫(yī)學的發(fā)展,目前時間護理在臨床護理領域廣泛應用,通過采取多種訓練方式,能利于患者自身經(jīng)口吞咽能力早期恢復,能縮短患者自身康復進程,從而提高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生活質(zhì)量,預防不良情況發(fā)生,保障每位腦梗死患者安全。經(jīng)研究表明,觀察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吞咽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
綜上,通過對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采取時間康復護理方案后,不僅能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還能提高腦梗死患者生活質(zhì)量,利于早期康復,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