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婷,王文英,龐路勤,江燕寧,李帝鳳,梁海文,李 曼
(湛江中心人民醫(yī)院婦科,廣東 湛江 524045)
子宮肌瘤是婦科中極為常見的一種疾病,近年來發(fā)病率顯著上升,高達30%以上。外科手術是治療子宮肌瘤的首選治療方案,能夠?qū)⒒颊叩牟≡顝氐浊宄齕1]但對患者造成一定創(chuàng)傷,因此,通過臨床護理路徑,能夠為患者制定詳細的護理流程,從而能夠使患者得到更加優(yōu)質(zhì)的護理服務,對患者的康復能夠起到促進作用,并能夠有效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本文探究臨床路徑護理對子宮肌瘤患者護理滿意度及健康知識,報道如下。
將來我院就診的子宮肌瘤患者66例,選擇時間為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將抽簽法作為分組依據(jù),各33例,實驗組性臨床路徑護理,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平均年齡為(38.36±2.68)歲,平均病程為(1.22±0.31)年,平均肌瘤直徑(4.25±0.32)cm,對照組平均年齡為(39.64±2.64)歲,平均肌瘤直徑(4.36±0.48)cm,兩組患者上述一般資料比較,病程、年齡差異性不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不存在(P>0.05)。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術中注意事項,同時應將手術危險性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屬,避免發(fā)生不必要的醫(yī)療糾紛。實驗組患者行臨床路徑護理:①術前護理,指導患者完成術前相關檢查,并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子宮肌瘤疾病的相關知識,同時,告知患者手術過程中的配合要點,使患者能夠配合醫(yī)生順利完成手術。②術中護理,指導患者選擇合適的體位,并連接相關醫(yī)學儀器。③術后護理,術后第一天,患者應取半臥位,同時,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尿量與尿色,還應密切觀察患者是否有陰道出血、滲血等臨床癥狀,保持外陰清潔,并輔助患者翻身,患者下肢應適當做屈膝運動,患者飲食應以流食為主。術后第二天拔除導尿管,應進行日常消毒,應給予患者營養(yǎng)含量較高的食物。術后三天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并告知患者近期內(nèi)禁止性生活,并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日后的日常護理工作,使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得到提升。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以及健康知識評分。健康知識評分根據(jù)本院自制評分表進行判斷,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越好。
所有數(shù)據(jù)均行SPSS17.0軟件處理,健康知識評分對比用(均數(shù)±標準差)的形式表示,行t檢驗;護理滿意度對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檢驗,當數(shù)據(jù)對比呈現(xiàn)為P<0.05的差異性時,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
實驗組患者的健康知識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健康知識評分具有差異性(P<0.05),見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更加具有優(yōu)勢(P<0.05),見表2。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健康知識評分對比(±s,分)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健康知識評分對比(±s,分)
組別 n 健康知識評分實驗組 33 95.35±5.96對照組 33 82.31±10.21 t-6.3362 P-0.0000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子宮肌瘤是威脅育齡女性健康的又一疾病,年齡30歲-50歲之間的較為多發(fā),子宮肌瘤的發(fā)病因素與患者內(nèi)分泌有關,能夠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明顯降低,發(fā)病初期,患者無明顯臨床癥狀,隨著肌瘤直徑不斷增長,患者能夠出現(xiàn)經(jīng)期縮短或者延長,經(jīng)量增多等臨床癥狀,從而能夠?qū)е禄颊甙l(fā)生貧血等疾病.手術治療為認為當下治療子宮肌瘤的主要手段,手術具有一定創(chuàng)傷性,因此,患者多會產(chǎn)生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影響患者康復[2]。
通過實施臨床路徑護理,能夠使子宮肌瘤患者的情緒問題得到有效緩.臨床路徑護理能夠根據(jù)患者的臨床癥狀實施針對性護理,臨床護理路徑能夠?qū)⒆o理時間作為橫軸,縱軸為護理內(nèi)容,從而制定出有效的臨床護理計劃,因此,臨床路徑護理在術后護理中應用較為廣泛[3]。針對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實施臨床路徑護理,將能夠在患者術前實施有效的心理干預,提高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術中能夠指導患者采取相應體位,術后能夠及時告知患者手術成功,并能夠根據(jù)患者的當下癥狀,給予患者護理知識講解,使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得到提升[4]。
綜上所述,臨床路徑護理能夠使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得到提高,并提高患者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