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榮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交通科研項目研究日益增多,傳統(tǒng)的紙質申報和管理模式已經難以滿足需要。要增強科研項目管理的力度與整體效益,就必須應用互聯網信息管理技術,通過先進的平臺技術和設計構架,進一步規(guī)范交通科研項目申報、審批程序,緊密集成辦公自動化系統(tǒng),從而提高管理人員的辦事效率。本文主要從項目管理角度出發(fā),通過信息化技術應用,達到交通科研項目網上申報、評審和管理的目的。
【關鍵詞】交通科研;項目管理;網上申報;網上評審
一、科研項目管理影響因素分析
(1)申報過程復雜:傳統(tǒng)方式下,科研單位要申報科研項目,管理單位首先需要通過QQ、Email等方式把申請書模板發(fā)送給申報單位,申報單位填寫申請書后打印紙質文件,報送推薦單位推薦,如同意推薦后人工報送至管理單位,申報項目程序復雜,項目內容可能需經過多次修改,推薦過程繁瑣,給項目申報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2)審查項目困難:管理單位在收到項目申請后,人工審查項目是否符合申報條件,如有問題需要電話、QQ或Email等方式通知申報單位修改或補充資料,這期間雙方又要花費大量時間和成本且效率低下,憑記憶或翻閱資料判斷項目是否重復建設,難以操作。
(3)評審效果有限:管理單位審查通過的項目,需要召集專家對項目進行評審,管理單位以電話的方式通知專家評審時間及地點,現場發(fā)放資料及評分規(guī)則后評審項目。專家事前對項目信息和評分規(guī)則了解很少,現場也沒有很好的條件去熟悉這些內容,且評審過程存在的人為因素太多,缺少了評審的透明度。
(4)管理過程效率低下:項目立項后,申報單位根據執(zhí)行計劃向管理單位人工填報項目執(zhí)行情況表,需要管理單位人工審查,同樣驗收項目也是要經過人工完成,這些過程都需要報送打印紙質件。每項工作經過繁雜的手續(xù),審批工作困難,大大增加了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影響項目進度和質量,不利于交通科技項目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科研項目管理指標選擇及流程優(yōu)化
1.科研項目管理指標選擇
根據現代項目管理理論,項目管理過程包括項目啟動、規(guī)劃、實施、控制、收尾五個階段,涉及多個管理領域,科研項目管理也應采用現代項目管理技術和方法,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系統(tǒng)功能,優(yōu)化科研項目管理的業(yè)務流程,實現電子化辦公,建立科研項目檔案信息庫,對決策管理提供底層支撐。
2.科研項目管理流程優(yōu)化
(1)項目申報:原有申報流程基本是手工填寫,人工上報,通過研究分析,使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對項目申報流程進行了優(yōu)化,通過網絡填寫信息,上傳資料后提交完成申報,規(guī)范了項目申報流程,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項目申報工作的效率。
(2)項目評審:原有評審流程包括形式審查、專家初評、可研評審和大綱評審四個子流程,通過研究分析減少可研評審子流程,把可行性研究的內容放到項目申請書中,更加貼近交通科研項目實際,有得于提高工作效率,所有評審工作通過網上評審,現場確認。
(3)合同管理:原有項目立項后,管理單位通過QQ、Email等方式把合同模板發(fā)送給申報單位,申報單位填寫后上報科研項目管理單位工作人員審查確認后簽訂合同,過程繁瑣且效率低下。通過信息化方法,可以實現合同的自動生成,網上審批、現場簽訂。
(4)項目跟蹤:項目執(zhí)行過程中需要對項目進行跟蹤。傳統(tǒng)的項目管理過程主要是事后管理,項目情況如進度、質量和資金情況都需要人工上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成本,溝通不暢、管理領域狹窄等原因都可能導致項目超期或失敗。通過信息化方法,可以實現項目的實時跟蹤及管理。
(5)項目驗收: 傳統(tǒng)的驗收都是人工處理,科研單位需要準備相關證明材料,填寫驗收申請至管理單位審核,通過后管理單位組織專家現場驗收項目,科研單位負責人組織進行項目答辯,科技處工作人員匯總專家意見后提交科技處處長審核,通過后簽字項目結束。通過信息化方法,可以實現網上申請,網上審批、現場驗收。
三、系統(tǒng)實現
1.數據庫系統(tǒng)設計
(1)項目信息表:項目ID、年度、填表人、名稱、起止時間、類型、申請單位、電話、負責人、總經費、關鍵詞、研究內容、考核技術經濟指標等信息。
(2)附件信息表:ID、項目ID、序號、名稱、路徑、上傳時間。
(3)人員信息表:ID、項目ID、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工作單位、專業(yè)、具體工作。
(4)對比信息表:ID、項目ID、對比項目ID、相似度、對比時間。
(5)分組信息表:ID、分組名稱、年度、類型、備注。
(6)審查信息表:ID、項目ID、審查人、審查名稱、審查意見、審查時間。
(7)計劃信息表:ID、項目ID、起止時間、研究內容、考核指標、申請經費、配套經費、自籌經費、其他經費。
(8)執(zhí)行情況表:ID、計劃ID、情況名稱、是否完成、執(zhí)行時間、情況說明。
(9)驗收申請表:ID、項目ID、合同完成情況及預計產生的經濟效益、經費使用情況、提交驗收的文檔資料。
(10)專家信息表:ID、用戶ID、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研究方向、民族、職務、所學專業(yè)、從事專業(yè)、狀態(tài)。
(11)評分信息表:ID、項目ID、專家ID、選題分、內容分、方法分、推廣分、質量分、意見、時間、總分。
(12)單位信息表:ID、上級單位ID、上級單位名稱、名稱、電話、聯系人、詳細地址、拼音簡寫、備注。
2.網上評審功能設計
項目評審功能包括形式審查、專家初評和大綱評審三個子功能,通過實現網絡評審功能,專家只需要登錄系統(tǒng)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對項目進行網評,這樣給專家提供了寬裕的時間去了解申報項目信息,同時專家的評審意見保存在數據庫后可以導出,專家在網評結束后,項目管理單位組織召開現場評審會,形成統(tǒng)一意見錄入系統(tǒng)完成評審。
3.合同管理功能設計
通過信息化技術,系統(tǒng)根據項目信息自動生成合同,科研單位只需下載合同后查看并修改部分信息后提交審查,管理單位審查不通過可以退回修改,合同審查通過后提交審批,審批通過后雙方簽訂合同并存檔,科研單位把合同掃描后的電子版上傳以便后續(xù)項目管理。
4.執(zhí)行記錄管理功能設計
項目執(zhí)行記錄管理由科研單位制定執(zhí)行計劃上報項目管理單位審核,如管理單位審核不通過,則填寫修改意見,科研單位重新修改執(zhí)行計劃上報審核,管理單位審核通過后,科研單位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上報項目執(zhí)行情況,管理單位工作人員對執(zhí)行情況進行審查,如審查通過則更新執(zhí)行情況,如管理單位審查不通過則填寫修改意見,要求科研單位制定改進措施并更新執(zhí)行計劃,在改進措施實施后重新上報執(zhí)行情況。
5.驗收功能設計
科研單位在項目符合驗收條件后準備驗收資料,網上填寫驗收申請,管理單位查看項目執(zhí)行情況,如果項目未執(zhí)行完成則要求科研單位持續(xù)執(zhí)行項目,如果完成則進行驗收資料審核,如驗收資料審核不通過要求科研單位補充資料,如通過組織專家現場驗收,科研單位組織現場答辯,專家發(fā)表評審意見,由項目管理單位工作人員匯總結論報項目管理單位處長審核審批確定項目是否通過驗收,如不通過則要求科研單位負責人持續(xù)實施項目后重新提交驗收申請,如項目管理單位處長審核通過則填寫通過意見并簽字,項目管理單位工作人員制作驗收報告存檔并掃描上傳系統(tǒng),項目結束。
四、結語
通過調研科研項目管理現狀,深入研究和分析系統(tǒng)功能,優(yōu)化項目管理的業(yè)務流程,分析設計系統(tǒng)功能,實現科研項目的基礎數據快速采集、網上專家評審、項目合同管理等系統(tǒng)功能設計。為提高辦事效率,實現電子化辦公,節(jié)約辦公成本,建立科研項目檔案信息庫,實現科研項目管理科學化、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為單位決策管理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