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燕·哈米提郁芳
摘要: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的教學技巧之一,朗讀是將發(fā)聲器官的信號轉(zhuǎn)換為有聲語言,它助于幫助小學生的聽覺、視覺,大腦的發(fā)展,所以朗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文章通過案例研究名師們的朗讀教學,總結(jié)名師朗讀教學的成功經(jīng)驗和教學技巧,為提高小學語文教師朗讀教學給予一定的建議和方案。
關(guān)鍵詞:基礎階段語文;朗讀教學;案例研究
在課程標準中提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的總要求”。從宏觀上講這意味著我們一線語文教師需要認真思考朗讀教學的含義、重視課程標準的要求、重視朗讀教學,同時要認真的研究語文朗讀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的運用。從微觀角度來說我們需要認真的研究語文朗讀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的運用。通過名師們教學案例學習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為朗讀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提出更好的策略。
一、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作用
(一)朗讀教學吸引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教學技巧,通過朗讀可以把書面上的語言文字表達的生動活潑,有聲的體現(xiàn)讓文章內(nèi)容更加栩栩如生。”朗讀也能讓小學生真正體會文學的魅力,加之小學生長時間的練習,以及傾聽這樣生動有感情的朗讀,可以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同時養(yǎng)成認真學習語文的習慣。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重要的不是在于傳授知識,重要的是在語言教學中讓孩子感受到的語言的微妙并增加對語言的學習興趣。所以在朗讀教學中重要的是教師如何幫助孩子學會朗讀的技巧。他們掌握了朗讀的技巧并從朗讀中感悟,這也是提高孩子學習語文興趣的關(guān)鍵。
(二)朗讀教學有助于小學生進入情境語感
20世紀上半葉,中國現(xiàn)代語言的重要語言先驅(qū)者和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在談到對語感培養(yǎng)曾指出“文字語言的訓練,主要是訓練語感?!薄罢Z感”是現(xiàn)代語文教學中出現(xiàn)的重要概念主要是一個人感知和判斷某種語言的能力。這里所謂的情境語感是指通過朗讀可以身臨其境的感受文學作品,感受到作品中各種情境的變化從而提高對文學作品的情境品味,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感能力。
(1)視覺感受
我們在朗讀時首先要學會感受作者的內(nèi)心,這常常也叫做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其次在表現(xiàn)上注意重音,在表現(xiàn)色彩上注重語氣,體會作者真實的心理活動、以及要表達的重要情感。
(2)聽覺感受
相比視覺感受,聽覺感受更加能讓人進入文章的意境,通過朗讀,在所有關(guān)聲音的詞匯里,小學生可以充分的發(fā)揮想象,發(fā)散自己的聽覺神經(jīng),感知文學作品的魅力,身臨其境的體會到作者的處境。
(3)嗅覺感受
生活中的氣味有萬千種,朗讀課文可以更加真切的感受作者在課文中的嗅覺描寫,朗讀可以讓這千萬種香從字里行間散發(fā)開來,啟發(fā)小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大千世界的五味雜陳,才會更加明白作者的用心良苦。它能使小學生通過感覺和心靈感受語境,發(fā)揮對語境的直覺感知和判斷,即語感能力。
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朗讀有助于促進小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隨著小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朗讀作品的增多,它對學習內(nèi)容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與感悟”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是必不可少的教學途徑,它可以提升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感能力。
(三)朗讀教學有助于加深小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小學生
在朗讀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來理解課文。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大多數(shù)會采用講解方式來理解文本。在授課時會過多的強調(diào)某些字、詞、句子等細節(jié),如此一來小學生會感到繁瑣,失去了感受文章整體性的機會。而通過朗讀小學生可以融入自己理解和體驗,更進一步可以感知文章,理解文本大意。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是必不可少的教學途徑,它可以提升小學生的理解能力。通過不同形式的反復朗讀,小學生自然而然理解文本并且很自然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明白了句意。所以朗讀有助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四)朗讀教學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聽說是學習小學語文的基本能力,朗讀是“閱讀”的范疇。首先小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提升對語文課文的理解能力,其次在朗讀中感悟作品,體驗作者的感情,最后在感悟、理解、體驗中把“內(nèi)化”再次通過文字的形式創(chuàng)造出來,這個過程使小學生在多次的表達調(diào)整過程中摸索自我表達的途徑與方法,能夠鍛煉小學生的語言表達培養(yǎng)小學生寫作的能力。
二、名師朗讀教學案例分析
朗讀教學的教學目標是要達到“讀準、讀正確、讀流利”,朗讀教學中教師應具備一定的朗讀能力,有能力創(chuàng)造更好的朗讀效益。在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上的《愛如茉莉》一課中。于老師在指導朗讀教學中把握了兩個層次的目標;“第一朗讀要準確、流利。第二;要充滿感情的朗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驗、在讀中升華。當學生朗讀中出現(xiàn)不正確、不流利時,他總是耐心地讓小學生反復讀;當學生對語調(diào)、語速掌握不準時,于老師沒有批評,而是鼓勵學生在語境中感悟、體驗、讀出感情。
如:于永正《愛如茉莉》
老師:深呼吸一下,我檢查一下課文朗讀得怎么樣。
(指名讀第1~5自然段)
老師:課文讀得不錯,獎勵你再讀兩段。(該生讀后,指一女生讀第8自然段,讀得不太熟練)
老師:“直奔醫(yī)院”的“奔”,是有目標地走的意思,不讀平聲,讀bèn。這個同學很有勇氣,屢敗屢戰(zhàn),獎勵你再讀一段。(仍讀得不好,但堅持讀完了)很堅強,她一定會學習好的,因為她不怕失敗。
(指一男生往下讀)
老師:我非常欣賞你的表情,一直看你的臉,很投入。下面我范讀,同學們要像我聽你們讀一樣聽老師讀。
(師范讀)
老師:“哦,愛如茉莉,愛如茉莉?!蔽艺娴谋桓袆恿耍焕戏蚱迋z的真愛感動了。感覺到于老師朗讀的優(yōu)點了嗎?如果你們讀書能像說話一樣自然,那就太好了,讀書不要太快,慢一點兒,自然一些?!啊?/p>
于老師在本課朗讀教學中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首要解決;”讀準“。在朗讀中發(fā)現(xiàn)小學生的錯音進行及時的改正,并且對于讀錯音的小學生給予了針對性的指導。于老師通過朗讀多次反復朗讀,幫助小學生理解和感悟語境。這樣既提高了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能力又培養(yǎng)了小學生審美能力。在指導朗讀時提示小學生應該掌握基本的朗讀技巧:語調(diào)、語速、重輕音。通過朗讀技巧的掌握助于小學生更深一步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所以在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要掌握一定的朗讀知識,它有助于正確的指導小學生朗讀。于老師在教育小學生朗讀的同時也根據(jù)小學生的朗讀能力給予了一定的評價,他鼓勵小學生多讀,讀好,在朗讀中遇到錯誤地方給予及時的改正。
三、小學語文教師提供朗讀教學的建議
(一)根據(jù)教學目標,完善朗讀教學
在基礎階段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朗讀教學提出”正確,流利,有感情“。于老師在朗讀教學中對小學生讀正確的要求是發(fā)現(xiàn)糾正音進行及時的改正,并且不放棄讀錯音的小學生,鼓勵小學生在讀中糾正錯音,讀不標準等問題。于老師采用加速朗讀技巧,在不斷練習讀通、讀順,以此達到讀流利的效果。這一層次屬于基本朗讀教學目標。在朗讀教學中朗讀目標需要繼續(xù)劃分,除了基本目標之外對學生”讀有感情“方面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在朗讀教學中提高自身的朗讀教學素養(yǎng),需要教師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并且重視朗讀。
(二)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豐富朗讀方法
于老師在朗讀教學中首先采用明讀、齊讀、個別讀、范讀等朗讀方法。在反復地朗讀中到達品讀的效益既豐富了朗讀方法又提高了小學生們的興趣。筆者認為應該加強教師的范讀,加強小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和語境能力。
(三)以讀為中心,提高朗讀技巧
通過于老師的教學案例,筆者發(fā)現(xiàn)于老師的課堂都是以小學生為中心以讀為重點,讓學自己朗讀,自己感悟,從而自己表達出課文的中心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的運用朗讀教學,以讀代講,以讀代問。讓小學生自己在朗讀的過程中說出感受,提出疑問,再次朗讀解決疑問。當然好的朗讀不能缺少朗讀技巧,因為朗讀技巧是可以加深小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所以在朗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朗讀技巧對朗讀教學的作用。
(四)根據(jù)個體差異,加強朗讀評價
朗讀教學評價是朗讀教學的”潤滑劑“,通過教師的評價小學生可以更加勇于朗讀,對朗讀更加感興趣。于老師對于讀錯音的同學進行評價時說道”這個同學很有勇氣,屢敗屢戰(zhàn),獎勵你再讀一段“鼓勵小學生達到更好的朗讀效果。對于膽子小的同學于老師巧妙允許小學生坐著朗讀,根據(jù)不同小學生的不同的朗讀情況,根據(jù)小學生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評價。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2]小學語文朗讀實踐與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
[3]于永正,梁迎春《愛如茉莉》課堂教學實錄[J].基礎教學(語文版),2012.
[4]劉懿.淺談目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的若干問題[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0):218-219.
[5]錢莉.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6]楊瑞霞.小學語文名師朗讀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
[7]劉劍華.有效的朗讀指導是一種喚醒藝術(shù)——于永正《小稻秧脫險記》教學片段賞析[J].江西教育,2016(3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