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斌
山東省精神衛(wèi)生中心三病區(qū),山東省濟南市 250014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神經(jīng)性疾病,其發(fā)病原因可能是家族遺傳或者強烈的精神刺激,臨床表現(xiàn)為感知、思維和意識行為出現(xiàn)異常以及人格缺陷等。臨床上常用的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兩種方式就是藥物治療和護理干預[1]??祻推诘幕颊哂捎诓∏橐训玫接行Э刂?,即將回歸社會,但因疾病感到自卑,進而出現(xiàn)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如不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患者不但社會功能不會恢復,還會造成疾病復發(fā),因此有效的護理措施對精神分裂患者具有重要意義[2]。基于此,本文就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期實施人性化護理的效果進行了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名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將患者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0名。對照組中男25名,女15名,年齡31~61歲,平均年齡(32.3±3.5)歲;實驗組中男24名,女16名,年齡29~58歲,平均年齡(32.3±3.5)歲。入選標準:患者符合臨床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3]。排除標準:(1)嚴重器官疾病、心血管疾病等;(2)其他類型的精神疾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jīng)過比較,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合理的抗精神分裂癥藥物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例如生活環(huán)境護理、心理護理和日常生活環(huán)境護理等;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進行人性化護理,主要內容如下:(1)健康教育。通過疾病知識宣傳手冊等多種形式來為患者以及家屬等講解,使其了解在疾病發(fā)生時的正確應對方法,并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生活方式。(2)用藥指導。指導患者藥物的使用方法和禁忌,讓患者能遵醫(yī)囑按時服藥,不擅自增刪藥物。(3)人性化心理調適。根據(jù)患者的一般資料和心理特征對患者進行人性化心理護理,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并給予患者相應的情感支持;對于一些抑郁、焦慮患者,護理人員要以開朗、積極的態(tài)度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4)職業(yè)康復訓練。在做好安全防護的基礎下,可以幫助患者進行職業(yè)康復訓練,護理人員要鼓勵患者參與到日常生活的小事中,例如一些娛樂活動等,以此培養(yǎng)患者動手能力的同時,還能夠為以后的生活打下基礎。(5)人性化家庭支持。鼓勵患者家屬及朋友多看望患者,醫(yī)護人員要提醒家屬和患者溝通的問題、說話技巧等,讓家屬能夠給予患者精神鼓勵,促使患者及早康復,必要時延長家屬的探視時間,在特殊節(jié)假日可讓患者與家人團聚。
1.3 療效評定標準 (1)使用Zun編制的焦慮(SDS)、抑郁(SAS)自評量表對患者護理前、后的負面情緒進行評價,評分越高,則說明患者心理狀態(tài)越嚴重;(2)使用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評價患者的病情,該表中總分越高,病情越重;(3)使用個體和社會功能量表(PSP)來評價患者的社會功能,評分在0~30分,則說明患者的技能低下,需要密切監(jiān)護;評分在31~70分間,說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能力缺陷;71~100分反映患者存在輕微的困難。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建立數(shù)據(jù)庫,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負面情緒對比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的SDS、SA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SDS、SAS評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負面情緒對比分 )
2.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和社會功能對比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的BPRS、PSP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BPRS、PSP評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和社會功能對比分 )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科疾病,具有發(fā)病率高和反復發(fā)作的特點。精神分裂癥是威脅人類健康的嚴重疾病,精神病分裂癥患者在患病后,會喪失一定的社會能力,因此如何在疾病治愈后提高患者的社會能力,使其早日康復,走向社會也成為了當前醫(yī)學界的一個重大課題。臨床上治療精神分裂癥主要就是通過藥物治療和護理干預,隨著醫(yī)學的進步,護理模式也在不斷改變,不再只關注患者本身,而是要演變成生物—社會—心理的護理模式。個性化護理是一種從社會和心理方面對患者進行全身心的護理,把幫助患者重建社會能力作為護理目的。對精神分裂癥患者使用人性化護理能夠全方面滿足患者的社會、心理和身體的需求,有利于患者在疾病康復后回歸生活[4]。
本文中對實驗組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結果顯示,在SDS、SAS、BPRS、PSP評分方面,實驗組更優(yōu),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在經(jīng)過人性化護理之后,負面情緒顯著減少,社會功能和臨床療效也顯著改善。
綜上所述,對精神分裂癥康復期實施人性化護理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患者的社會功能,值得臨床推廣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