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懷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走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這句話道出了教師的敬業(yè)奉獻精神.這種精神具體表現(xiàn)在:不以功利的得失為評判標準,不為世俗的評價而輕易動搖。
但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要一直堅守這種精神卻比較難;這就需要有教育情懷。因為情懷體現(xiàn)的是一種責任和擔當!情懷源于信仰和追求、執(zhí)著和堅守、敬畏和感恩!
做班主任必須要有教育情懷:只有這種情懷,才能成就自己,也才能成就學生,最終成就黨的教育事業(yè)!從而真正解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
習總書記說:一個人遇上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國家涌現(xiàn)源源不斷的好老師是民族的希望。班主任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必須具備以下五種情懷。
一、“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的家國情懷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信仰是人們一切行為的出發(fā)和歸宿。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說,如果一個教師不能將自己的工作與祖國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對接起來,那么注定了他永遠不可能達到教育的最高境界!讀蘇霍姆林斯基,為何總會有高山仰止的感覺?品陶行知,為何總會覺得他是中國現(xiàn)代教育史上一座繞不過去的豐碑?除了他們深厚的知識素養(yǎng),精湛的教育藝術,博大的仁愛之心外,最根本的一點是他們無限崇高的愛國情懷!他們的一切教育行為,都是從祖國前途和民族命運的高度出發(fā),絕不在個人私利方面纏繞徘徊。教育改革之路無論走到哪里,教師都要有一份家國情懷,對孩子的未來負責、對國家負責、對民族負責。每位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必須時時刻刻保持“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清醒認識。
二、“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博愛情懷
著名作家冰心在一篇作品中這樣描述老師:“教師職業(yè)是神圣的,這種神圣就在于甘愿吃苦,他們死活擺脫不了的,那就是對學生的愛,除了學生四大皆空!”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起點和基礎,教育是愛的延伸。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孩子,明智地愛孩子乃是教育素養(yǎng)、思想和感情的頂峰?!苯處煂W生的愛,勝過一千次一萬次的說教。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一書時,說過這樣的一段話:“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薄耙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崩铈?zhèn)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中提出了教育是心靈的藝術的觀點。陶行知也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p>
當然,教師的愛是嚴格的愛,是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愛。光愛不嚴也不行,常言道:“嚴師出高徒”“教不嚴,師之惰”“愛必嚴,嚴是愛”。愛與嚴是辯證統(tǒng)一的。教師的愛是寬容的愛,理性與感性統(tǒng)一的愛。
三、“大足以容眾,德足以懷遠”的包容情懷
班主任面對的是育人的工作,唯大德大能者方能任之。班主任必須有包容之心,因其所面對的是正在成長著的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有一個最大特點就是或多或少地經(jīng)常的犯這樣或那樣錯誤,所以班主任一定要有包容之心。都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其實海在容納百川的時候,大海都毫無選擇地接納,小水匯集成大海,渾濁沉淀成清澈。當班主任就應這樣,以自己博大的胸懷接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用自己的清澈安靜來影響學生。教師要用淡定與包容去對待教學生涯中的種種困惑與無奈,用智慧去引領學生的成長,讓學生感受到無窮的幸福和無盡的快樂。不僅如此,教師的包容之心還表現(xiàn)在來自家長的不理解,甚至不支持和配合。畢竟家長素質參差不齊,對學校、班主任的要求理解也不一定到位。這時,教師要像包容他們的孩子一樣包容他們,做好溝通工作。愛與包容投之于教育,不僅是一種教育良知,更是一種教育奉獻,一種教育情懷。
四、“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的自省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好教師是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是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引路人,是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边@四條“引路人”標準,說到了教師教書育人的本質,給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專業(yè)成長指明了方向。 教師與學生是一對互相依賴的生命,是一對共同成長的伙伴,教師這個職業(yè)的要求是“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職業(yè)要求高,社會要求高,因而自己對自己的要求更要高。我們必須時時深思:我們的言行能否成為學生的榜樣?我們的學識能否滿足學生的需求?教師是有立德的責任的,完善自我是老師的首要責任。這一點,對于學生的影響,也是巨大的而積極的。
教育的本質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我們的靈魂如果殘缺,我們又怎么在三尺講臺上空談?。?/p>
五、“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追求情懷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每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就應該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薄笆澜缟蠜]有相同的兩片葉子”。我們不能用老方法去教育新的學生,也不能僅僅憑經(jīng)驗去教育一批又一批的學生。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知識、觀念的更新速度也越來越快,同時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和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育對班主任素養(yǎng)和班級管理又提出了許多新的理論和要求,這些都需要我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勤于學習,努力鉆研,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結構,形成自己的專業(yè)知識體系和班主任素養(yǎng)?!敖處煹乃枷胗卸噙h,就能走多遠”。教師要銘記自己的教育追求,當教師把智慧和汗水潑灑在學生身上,能讓更多的學生在快樂、自由的教育土壤上健康成長的時候,自己也會從中享受到教育的快樂。
心懷祖國和人民,熱心黨的教育事業(yè),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yǎng)和業(yè)務水平,這就是一個優(yōu)秀班主任應具備的教育情懷!
當然,教師本人有了教育情懷,學校社會更應該創(chuàng)設有情懷的教育環(huán)境,提供有情懷的教育平臺,教育的持續(xù)、有效發(fā)展才有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