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楊梅
5歲就開始學琵琶,從小到大,她參加了各種藝術(shù)比賽,還多次參與了大型國際藝術(shù)交流活動,甚至曾隨外交部出訪拉美五國。工作后,柳青瑤利用閑暇時間,錄制一些熱門影視、動漫主題曲的琵琶演奏視頻,上傳到B站等平臺上,逐漸成為了民樂界的一枚優(yōu)質(zhì)網(wǎng)紅,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了琵琶。但是她卻告訴我們,一開始,她并不喜歡琵琶。
愛上枯燥的練習
你是不是曾被父母塞進某個興趣班里,每天除了學習考試之外,還要面對枯燥得令人發(fā)指的練習?
柳青瑤的音樂故事,也是從媽媽的安排開始的。
沒辦法,誰讓5歲的她,還只是個懵懂的小女孩兒,沒有自己的想法呢。抵觸的心理,也就來得有理有據(jù)。
同樣的學費,同樣學藝術(shù),為什么別人洋氣,自己土氣?看看別的小朋友,學樂器的,不是彈鋼琴就是拉小提琴,學芭蕾舞的,更是每個動作都散發(fā)著優(yōu)雅,把青瑤羨慕得不要不要的。
每當藝術(shù)團有演出時,交響樂團、舞蹈團的小朋友都穿得漂漂亮亮的,反觀民族樂團,演出服上紅下綠,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從舞臺上蔓延開去,青瑤的內(nèi)心難免有點小自卑、小懊惱。
最最重要的,還是琵琶太難學了。身為中國樂器彈撥樂之王,琵琶的很多指法可謂“反人類”。
“我們握筆、提東西,五個手指是自然往里握的,是向里抓的力?!鼻喱庍呎f邊示范,“但是琵琶呢,大部分指法方向都與我們手指的自然狀態(tài)完全相反。比如彈、挑、輪指,這些基本指法都是向外翻的?!比绻皇菍W琵琶,可能這一生自己的手指都不可能做出那樣的動作。這也是為什么,光是基本功青瑤就學了四年。
四年,反復練習基本功、彈奏練習曲,實在是枯燥得不得了,別說是5歲的小孩子,換作大人,也是極大的挑戰(zhàn)。
被爸媽逼著每個晚上每個周末一遍又一遍地練習,好不容易熬到了大學,遠離了父母,才終于得到了解脫,再也不用看到那虐人的樂器或者畫筆了—這是大多數(shù)人的故事。
柳青瑤也差點成為其中一個,故事的改寫,是因為一場舞臺劇。
平時爸爸媽媽會購買一些名家演奏錄音給她聽,或者帶她去看舞臺劇和演奏會。
那天,爸爸帶她去中國大戲院。
舞臺上演繹著楚霸王的故事,聲效背景非常精彩,觀眾的耳朵始終沒有閑著。直到項羽被逼到烏江邊,所有的聲效都消失了,整個劇場里,一片鴉雀無聲。
英雄身臨絕境時,應該怎么去表現(xiàn)呢?
人類的語言已經(jīng)無法描述,恢弘的交響樂也無法再表達,而琵琶的聲音在此時響起。
說到此處,青瑤抱起琵琶,現(xiàn)場演示了起來。她松掉了一弦,一邊彈奏,一邊解釋著:“松懈的一弦,表現(xiàn)烏江滔滔的江水。英雄的血一滴一滴落到地上,自刎后鋼刀落地,發(fā)出‘鏘的一聲。”
琵琶聲效對畫面的演繹、對情感的表達竟然能達到這樣的程度,青瑤當時就被震撼了。原來,我們的民族音樂,在音樂的表達上,早就掙脫和突破了樂音的概念。很多音沒有音符,他們甚至會制造一些噪音去表現(xiàn)一個情景、一種情感。
青瑤再也不羨慕別的小朋友了,對琵琶也發(fā)自內(nèi)心地喜愛,自覺繼續(xù)夯實基本功。琵琶的無窮魅力,就是她克服疲勞專用的、取之不盡的“雞血”。
不僅如此,民族樂團相比交響樂團、芭蕾舞團,有更多出國訪問、參加文化交流的機會。青瑤就這樣一邊上學、一邊學樂器,還爭取機會參加各種比賽和演出,直到大學。
喜歡是可以培養(yǎng)的
工作后,柳青瑤發(fā)現(xiàn),身邊的人有喜歡的明星、想看的演唱會,他們喜歡搖滾,覺得電吉他很酷。但提起民族音樂時,卻覺得有點兒土。
因為自己的熱愛,也因為泛娛樂工作帶來的思考,她的心里有個聲音開始不停地告訴她,去試試結(jié)合泛娛樂lP和音樂,來推廣琵琶,進而推廣我們的民族音樂吧。
“柳青瑤”這個網(wǎng)紅音樂人就這樣誕生了。
熱門影視劇《三生三世》《老九門》《大圣歸來》主題曲翻奏,《陰陽師》、英雄聯(lián)盟S2總決賽、《夢幻誅仙》等游戲音樂的翻奏,還有李玉剛、許嵩、趙雷等流行歌手的音樂翻奏……這些翻奏作品因為熱門lP的影響,都達到了近百萬的點擊播放量。
原來,當用一些“誘惑”把年輕網(wǎng)友們帶到琵琶面前時,讓他們喜歡上琵琶、喜歡上民族音樂一點也不難。
但是柳青瑤要做好這件事卻并不容易。為了把《十面埋伏VS權(quán)御天下》這個技巧比較復雜的作品做好,她用了好幾個月的時間來改編,然后經(jīng)歷十幾個小時的拍攝,熬夜剪輯了一周的時間,才把它成功發(fā)布到B站,讓里面的琵琶樂驚艷了無數(shù)的人。
沒有錄音棚,她就在家里的各個角落試,最后發(fā)現(xiàn)她家衛(wèi)生間門口收音效果最好;為了節(jié)奏準,她可以錄上四十幾遍,用節(jié)拍器一個音一個音地對;即使是為了一條裝飾音,她都會錄上幾十條……研讀原著、琢磨情感、磨煉技法,甚至還要搭配上精致的漢服、旗袍,只為了更加完美地展現(xiàn)一個音樂作品。
三年多的時間里,柳青瑤利用業(yè)余時間,原創(chuàng)或翻奏了上百首音樂,流行的、搖滾的、古風的,不論風格、不分次元。
琵琶聲打動了一個又一個小可愛,柳青瑤的粉絲漸漸多了起來,她親切地管他們叫寶寶。有一次青瑤要給粉絲寄明信片,還在上學的粉絲,給了家里的地址、家長的名字。對此一無所知的青瑤,傻傻地寫了“XXX(家長名字)寶寶收”,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在她心里,這些“寶寶”并不是所謂的粉絲,而是她的同好,她的朋友。讓她覺得最幸福的事,就是與同好們共賞“風雅”。所以她每次去其他城市演出或工作的時候,都會和自己的這些音樂朋友面基,請他們吃飯,和他們一起聊音樂、聊人生。
她還喜歡分享一些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時不時互動抽獎,把成果作為獎品送出去,同時“引誘”大家關(guān)注并討論。
現(xiàn)在柳青瑤還正在策劃聯(lián)合多位文化名人,希望將山東孔府中真正的中國本土古樂,包括編鐘、編磬、竽、瑟等,融入到自己的原創(chuàng)專輯中,來進一步傳播和推廣中國古典的民族音樂。
在她的這些推動下,已經(jīng)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民族音樂的“同好”中來。他們因為她,而愛上琵琶、漢服,甚至開始學習琵琶。喜歡就是這樣“傳染”的,一旦建立起了這份美好的聯(lián)結(jié),力量就會變得無窮大。所有的一切都會發(fā)生不可想象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