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訴訟爆炸與法院應對

        2019-04-17 11:27:28陳衛(wèi)東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年3期
        關鍵詞:審判辦案糾紛

        陳衛(wèi)東

        一、問題的提出

        “訴訟爆炸”(Litigation Explosion),顧名思義,指的是訴訟案件在某一段時間內劇增的現(xiàn)象。訴訟爆炸的成因是復雜的、多元的,既有法律因素,也有社會因素,如公民權利觀念的覺醒、國家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司法制度的民主化改革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訴訟案件的快速增長。這種增長直接導致了司法機關尤其是法院的壓力劇增。由于司法制度和法院辦案力量在一定期間內處于較為恒定的狀態(tài),導致法院以其既有的辦案資源與訴訟規(guī)范難以對所有案件予以妥善、有效的解決與處理。此時,一旦司法無法滿足社會對訴訟這種“公共產(chǎn)品”的需求,政府對社會的治理即將產(chǎn)生失序、脫軌甚至混亂的情況。不過,若能通過一定的改革措施與應對辦法穩(wěn)妥、漸進地解決此問題,則對國家的法治化建設、社會法治文化的發(fā)展將產(chǎn)生重要的促進作用。

        訴訟爆炸在社會發(fā)展史上發(fā)生多次,近代早期的英國就曾出現(xiàn)訴訟案件數(shù)年間成倍增長的情景。例如,1560—1580年,作為中央法院之一的王座法庭的受案數(shù)增加近五倍,普通訴訟法庭也增加了近三倍;在地方法院層面,Great Yarmouth的地方法院16世紀前期年均受案300余件,至16世紀中后期該數(shù)值達到了900余件。從結果上看,其一,由于采取了得當?shù)膽獙Υ胧?,英國在處理訴訟爆炸的過程中較早建立了一系列糾紛解決機制,完善了國家的法制體系;其二,訴訟爆炸使得英國法律從業(yè)人員特別是律師數(shù)量大幅上升,保證了國家司法系統(tǒng)的順利運行,進一步促使了法治的發(fā)展;其三,英國通過訴訟加強了國家權力向地方的滲透,拓展了社會治理的途徑,推進了近代國家的形成。

        另一典型的訴訟爆炸樣本出現(xiàn)在戰(zhàn)后的美國。由于經(jīng)濟復蘇、社會發(fā)展與人權運動的興起,大量經(jīng)濟糾紛、權利沖突以及刑事犯罪隨之產(chǎn)生,這些矛盾并未通過大規(guī)模社會沖突加以表現(xiàn),而是在法制的框架下涌入了訴訟的渠道。從表1中可以直觀看出,美國的民事訴訟量的增長較數(shù)百年前的英國有著顯著不同,這種增長更多地體現(xiàn)了某種“現(xiàn)代性”。即使不分案件性質,進行整體觀察(見表2),案件增長與法院辦案壓力的提高也不言而喻。為解決上述問題,緩解法院的辦案壓力,美國對訴訟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民事訴訟層面的訴訟合并制度、刑事訴訟上的辯訴交易制度,等等。雖然這些改革措施在實踐中起到了提高辦案效率、減少訴訟耗費的作用,但亦由此造成了諸如判決不公、冤假錯案等一系列新的問題。

        表1 聯(lián)邦法院和加利福尼亞州法院系統(tǒng)的民事起訴案件數(shù)量[注][英]阿德里安A.S.朱克曼主編,傅郁林等譯:《危機中的民事司法——民事訴訟的比較視角》,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74—75頁。

        表2 美國聯(lián)邦上訴法院法官辦案情況(巡回區(qū)上訴法院除外)[注]陳杭平:《統(tǒng)一的正義:美國聯(lián)邦上訴審及其啟示》,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5年版,第138頁。

        與美國的情況類似,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訴訟案件也呈現(xiàn)出飛速上升的樣態(tài)。作為這種近乎爆炸式增長的結果,法院以及其工作人員的壓力空前,“案多人少”已成為司法管理與司法運行中的慣常性描述。如何應對與緩解辦案壓力,減輕訴訟爆炸對現(xiàn)行司法系統(tǒng)的沖擊,是目前我國法院不得不回答的一個問題。同時,訴訟爆炸既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其解決對于我國訴訟制度的完善、司法體制的改革、審判機制的革新等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與推動作用。本文的主要內容包括如下方面,首先對目前我國法院的案件審判情況予以扼要說明,并對造成這種訴訟爆炸現(xiàn)狀的成因與背景進行簡短的分析,然后介紹前一段時期以及當下我國法院為應對訴訟爆炸所做出的努力與改革,并簡要評述這些措施及其效果,最后總結全文。

        二、訴訟爆炸的現(xiàn)狀與成因

        (一)我國訴訟爆炸的現(xiàn)狀

        自改革開放,我國的司法系統(tǒng)恢復運轉以來,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數(shù)量基本處于一個不斷上升、飛速發(fā)展的態(tài)勢(見表3)。除數(shù)量的增長外,我國訴訟爆炸的特點還在于案件類型的多元化與復雜程度的提高,實體與程序法制規(guī)范的逐漸完善以及案件的地域分布不均等。

        表3 人民法院審理一審案件情況[注]數(shù)據(jù)來源:《中國統(tǒng)計年鑒》1979—2017年。

        從上表可以直觀看出,我國訴訟案件的上升確實呈現(xiàn)出一種“爆炸”的態(tài)勢。1978年,全國法院一審案件收案44.7萬多件;在1982年,案件數(shù)突破了100萬,達到了102.4萬多件;到了1996年,這個數(shù)字突破了500萬,來到了531.2萬;十年之后,2006年,案件數(shù)量開始進一步快速增長,大約每一年增長30萬到40萬件。最近幾年,訴訟案件數(shù)量又到了一個暴漲的階段,終于在2015年,全國一審法院收案量突破了1 000萬件,2017年則直接達到了2 200多萬。應予注意,這項數(shù)據(jù)僅為一審案件數(shù),法院除此以外還需審理二審案件、審判監(jiān)督案件,并辦理執(zhí)行案件。整體上看,中國法院審判的一審案件的數(shù)量在40多年里增長了50余倍,這種爆炸式增長在世界范圍內也十分罕見。

        與此同時,訴訟案件本身也變得愈發(fā)復雜化、多樣化?!拔母铩苯Y束后,司法系統(tǒng)逐漸恢復、社會秩序趨于穩(wěn)定,這種背景下,訴訟案件的類型也發(fā)生了一系列深刻的變化。一方面,“變化了的政治情況在人民法院受理的刑事案件上有明顯反映,反革命案件大幅度下降,1982年只占刑事案件總數(shù)的0.5%……人民內部犯罪已成為危害社會治安的主要問題”;另一方面,“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逐年大幅度上升……不僅婚姻家庭、繼承、房屋、宅基地、損害賠償?shù)燃m紛顯著增多,而且新增加了不少土地、山林、水利、農(nóng)具、耕畜、肥料等糾紛,涉外民事案件也已出現(xiàn),并有上升趨勢”。時至今日,我國訴訟案件的種類更加復雜。刑事案件方面出現(xiàn)了如污染環(huán)境犯罪、電信網(wǎng)絡犯罪以及一系列新的治安類犯罪,而各類傳統(tǒng)犯罪的犯罪手段、影響范圍、危害程度等也體現(xiàn)出了新的樣態(tài);民事案件方面,包括勞資糾紛、婚姻家庭、產(chǎn)權保護等案件的民事法律關系更為紛亂。此外,行政案件也早已出現(xiàn),其訴訟程序也在逐漸完善;知識產(chǎn)權案件數(shù)量上升,2013年至2017年,各級法院審結一審知識產(chǎn)權案件68.3萬件;商事案件,如破產(chǎn)案件、股權爭議案件等在當下社會生活中亦不鮮見?,F(xiàn)在法院審理的一些案件,有涉案金額數(shù)百億元的集資詐騙案、跨國公司之間復雜的股權爭議、大型科技企業(yè)的知識產(chǎn)權糾紛等,這些案件在數(shù)十年前都是復雜到不可想象的。

        除此之外,社會對訴訟服務的需求不僅體現(xiàn)在數(shù)量(審判效率),其對案件審理的質量,尤其對程序質量亦提出了新的要求。司法的核心價值在于公正,而司法公正既包括實體公正也包括程序公正,兩者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換言之,沒有程序公正,實體公正的要求就無法實現(xiàn),嚴格司法程序,是維護司法公正的可靠保障與現(xiàn)實需要。為了實現(xiàn)程序公正的要求,我國制定與修改了一系列程序性法律,如制定了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訴訟法,并隨著實踐變化進行了數(shù)度修改,最高司法機關與相關部門亦圍繞訴訟法的規(guī)定制定了大量司法解釋及其他規(guī)范性文件。程序性法律的不斷完善實際上對法院、對審判者本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法官執(zhí)行更為嚴格的權利保障條款、要求法官更加審慎地審理以防止出現(xiàn)錯誤案件,等等。以此觀之,由于程序設定限制了法官裁量權、明確了審理程序,使得法官無法按照以前缺乏規(guī)制的“自由”方式審理案件,且一系列案件管理方面的規(guī)定增加了大量的文書工作,這些因素都導致了法官辦案壓力的增加。

        總而言之,上述三個方面歸結為一點,就是法院在案件審判上的壓力越來越大,而作為具體辦案的法官個體而言,這種壓力是最為直接與顯著的。當然,如果采取相應措施,如增加法官人數(shù),整體上案件數(shù)量的增多并不代表每一個法官個體壓力的增加。然而,中國的法官數(shù)量并未如案件增數(shù)一般上升。1982年,我國法院共有法官7.7萬人,其他審判工作人員6.7萬人;1997年,法官數(shù)為17萬余人,其他人員為11萬余人;2005年,法官人數(shù)將近19萬,其他人員10萬余人;2014年,法官人數(shù)19.6萬,其他人員近14.4萬人。通過非常粗略的計算,可以看出:在1982年,每個法官一年需辦理一審案件13.3件;1997年是31.1件; 2014年是48.4件。宏觀上看,在40多年來,案件數(shù)增加50倍的情況下,法院工作人員的人數(shù)僅從9萬多增加到30多萬,這能夠直觀地說明,法官個體的辦案壓力也越來越大。

        表4 我國部分地級市平均收案數(shù)對比表(2012—2014年)[注]陳陟云、孫文波:《法官員額問題研究》,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6年版,第93頁。

        還應說明的是,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呈現(xiàn)出極不平衡的狀況,東部沿海地區(qū)的訴訟案件量遠遠較西部欠發(fā)達地區(qū)要多(見表4)。這種不平衡也是我國訴訟爆炸的一個特點,也是決策者必須注重的問題。

        (二)訴訟爆炸的成因

        從國外經(jīng)驗來看,訴訟爆炸的成因既包括社會主要爭端以及經(jīng)濟關系的變化,也包括與訴訟相關的費用、公民態(tài)度、法律支持以及法律職業(yè)構成等因素。我國情況大體上同樣如此,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法制建設不斷完善、公民受教育程度逐漸提高、依法治國方針的確立等,都構成了訴訟爆炸的誘發(fā)因素。

        首先,經(jīng)濟基礎乃訴訟這種上層建筑的根本,經(jīng)濟的長足發(fā)展構成了我國訴訟爆炸的基礎因素。訴訟案件的“爆炸”與高速的經(jīng)濟增長存在正向的相關性,這種相關性是顯而易見的。其一,經(jīng)濟發(fā)展的背后是民商事活動數(shù)量的大幅上升,其中必然暗含了糾紛與爭議,而許多糾紛最終都流向法院,由審判機關加以解決;例如,經(jīng)濟發(fā)展帶動了國民消費,而消費率的提高則隱藏了一系列買賣合同、服務合同的出現(xiàn),若出現(xiàn)合同違約、侵權行為,當事人就有可能訴諸司法。其二,經(jīng)濟增長同樣也改變了社會結構,由此引發(fā)了相當程度的社會矛盾,這些矛盾一部分表現(xiàn)為犯罪,社會的犯罪數(shù)量也隨之上升;同時,國家向刑事偵查與社會管控投入財政資金增加,使刑事案件破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大量原本難以查獲的案件得以偵破并進入司法程序,亦導致了刑事訴訟案件量的增加。

        其次,我國的法制建設與經(jīng)濟建設同時重啟,大量的法律法規(guī)得到了新增與完善,這使得原來難以由法院解決的糾紛有了解決途徑與依據(jù)。作為成文法國家,我國法院審判案件一般須有法律或相應規(guī)范性文件為其基礎,否則若無法可依,糾紛解決就可能產(chǎn)生一系列問題。十年動蕩期間,我國法制毀壞殆盡,有效的法律似乎只有《憲法》《土地改革法》《婚姻法》,但社會生活中需要法律調整的法律關系卻遠超這些法律調整的范圍,為了使社會秩序進入穩(wěn)定的運轉軌道,就必須恢復法制。正是在此背景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方針,開始了以立法工作為首要任務的法制建設。例如,在糾紛數(shù)量最多的民事領域,其重要的立法包括《民法通則》(1987年施行)、《民事訴訟法》(1991年施行)、《合同法》(1999年施行)、《物權法》(2007年施行)、《侵權責任法》(2010年施行)等,這些法律明確了相應的法律關系以及訴訟進行的程序,使民事糾紛可以有效、妥善地得到司法解決??傊?,法律支持擴展了法院處理的案件范圍,使得大量糾紛被納入了訴訟軌道。

        再次,隨著國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其法律意識得以增強,在糾紛發(fā)生后,人們也變得逐漸傾向于向法院尋求糾紛的解決。在缺乏法律意識的情況下,公民面對利益沖突往往會訴諸私力,若所有沖突都以此種模式解決,那么社會將立即陷入無政府的混亂狀態(tài),而本身解決的效果也將大打折扣。通過普遍的法制教育以及長期的法治實踐,國民逐漸意識到司法在沖突解決中的重要地位,由司法判決與執(zhí)行提供的公力救濟,既具有權威性又普遍較自行處理更為公正,如此可以較好地解決某些棘手的矛盾沖突。因此,在公民法律意識、維權意識已經(jīng)逐漸成熟的當下,公民對司法參與的主動性逐漸增強,使得過去一些依靠民間解決的糾紛進入了訴訟軌道,進一步推高了訴訟案件數(shù)量。

        最后,國家開始逐漸強化法院在社會治理上發(fā)揮的作用,以出臺政策的方式有意識地鼓勵公民將糾紛訴諸司法。法治中國的建設要求增進公民參與,這既是司法為民精神的體現(xiàn),也是加強社會治理的有效手段。近期我國最為重要的相關改革為2015年推動的“立案登記制”,其以立案登記、形式審查兩步的立案模式,基本實現(xiàn)了“有案必立、有訴必理”的要求。立案登記制度降低了法院受理案件的門檻,使司法的大門更加敞開,而這亦進一步造成了案件數(shù)量的顯著攀升,直接導致了2015—2017年全國法院一審收案總數(shù)再次翻番。

        三、訴訟爆炸的法院應對

        面對越來越重的案件壓力,中國的司法體制與訴訟制度必須進行一些適當?shù)母母?,從而確保現(xiàn)行法院系統(tǒng)能夠順利運轉。應對的思路大體有兩個方面:其一,增強辦案力量,包括增加法官職數(shù)、配置有效的司法輔助機制、加強一線業(yè)務部門,等等;其二,提高辦案效率,如改革審判程序、建立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應用科技手段輔助辦案等。緣此路徑,法院系統(tǒng)實行了一系列改革舉措,以期能在某種程度上緩解目前面臨的辦案壓力,此類措施有體制層面的,也有具體法律制度層面的,同時也有技術上的運用與完善。具體而言,這些應對方案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內容,包括法官員額制與人員分類改革、司法責任制改革、訴訟制度的繁簡分流以及司法科技與大數(shù)據(jù)的運用。分述如下:

        (一)員額制改革

        員額制改革屬于司法體制改革中的內容,是“四梁八柱”性質的基礎性改革。員額制改革的實施內容可劃分為幾個層面:第一,劃定一個法官的數(shù)量界限,設定的法官數(shù)量界限大概占所有法院工作人員人數(shù)的20%到30%(中央政法專項編的39%);第二,以確定的法官數(shù)量重新選任法官,選任程序包括考核、考試、任命等;第三,按照1∶1∶1的比例(各地的比例可能有所不同)進行法院工作人員的分類改革,為法官配置專門的法官助理與書記員,由其為法官辦案服務。

        員額制改革的目的在于實現(xiàn)法官隊伍的職業(yè)化與精英化,并以這種方式推動辦案力量的增強。以往我國部分法官并不直接審理案件,而是從事一些行政、管理性質的工作,但是在員額制改革后,幾乎所有的法官都要實際辦理案件,這即增加了參與案件辦理的人員數(shù)量。同時,員額制改革提高了法官的質量,一些不適宜再審判案件的法官在改革后被調至其他崗位,而一些優(yōu)秀的助理、書記員在改革后被遴選為法官。這樣一來,法官隊伍的整體的職業(yè)化水平與素質得到了提高,對于案件審理質量和效率的把握有十分重要的幫助。除此之外,法官隊伍建設也逐漸向著專業(yè)化的方向進行,比如熟悉婚姻案件審理的法官可專門審理婚姻案件,擅長審理債務糾紛的法官將專門審理債務案件等,這樣的靈活設置也將提高辦案的質效。

        雖然在員額制改革后,全國的法官人數(shù)由21萬多降低到了12萬多,但實際上整體的辦案力量卻有所加強。例如,上海二中院將首批173名入額法官及法官助理、書記員全部配置到審判一線,實現(xiàn)85%以上的審判力量投入辦案;全院共編成82個合議庭,按照改革要求對除院庭長外69名法官的審判長資格及任期重新確認,院庭長全部編入合議庭并依法擔任審判長。受相關單位委托,筆者在北京的法院系統(tǒng)開展了一項調研,結果顯示,在辦案質量未受影響的情況下,法院的辦案效率正逐漸上升。例如,2015—2017年平均結案天數(shù)逐漸縮短,北京三中院的數(shù)據(jù)依次為32.72天、32.58天、27.24天,降幅明顯;延慶法院的同期數(shù)據(jù)為2015年52.03天、2016年56.94天、2017年44.15天。

        (二)司法責任制改革

        司法責任制改革要求法官對自己審判的案件質量負責,如果因為故意或重大過失導致嚴重的錯誤判決,法官將受到司法責任的追究。這項改革的背景在于,以往案件的審判要經(jīng)由法院院長、庭長審批。例如,法官對某一刑事案件作出判決,判處被告人有罪,而這個判決在法院內部還需要庭長或院長簽字確認,對于重大、復雜、疑難的案件,可能還需要審判委員會討論。司法責任制事實上廢除了這種類似行政審批的做法,審判案件的法官對案件的判決自己作出決定,不再向院庭長報批。顯而易見,如此,案件辦理的效率即可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以往案件的審批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與精力。為防止發(fā)生錯誤判決,庭長審批案件事實上需將所有的案件材料再次審閱形成“把關”的作用。司法責任制改革停止了這種做法,也就解放了大量的辦案力量,使法官與法官助理能夠更加集中精力地辦理案件。同時,司法責任制的實施還帶來了另外一項優(yōu)點,由于案件的質量需要法官個人負責,法官在審理案件時必然會更加仔細、更加審慎,此亦將促使案件的審判質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訴訟程序的繁簡分流

        眾所周知,案件的繁簡分流是提高司法效率一項可行的路徑。訴訟案件的情況永遠因個案而異,既有非常簡單、爭議額小的案件,也有極其復雜、標的巨大的案件,為這些不同情況的案件設定繁簡不同的訴訟程序,是世界各國訴訟制度不約而同的選擇。

        以刑事訴訟為例。比如在德國,刑事訴訟程序分為普通程序、快速審理程序與處罰令程序等。而我國的刑事訴訟制度長期以來在程序設置的精細度上還顯得相當不足,1979年刑事訴訟法的審判程序只規(guī)定了一種普通程序,1996年刑事訴訟法雖然增加了簡易程序,但適用案件的范圍、簡化的程度依然不足。這種情況在2012年刑事訴訟法修改后雖然有所緩解,但問題依然比較嚴重。這種嚴重性由兩個方面的原因導致:其一,前文已述,由于犯罪率的升高,案件數(shù)量急劇上升,使得刑事審判不堪重負;其二,刑事實體法在近年體現(xiàn)出了“輕刑化”的趨勢,由于勞動教養(yǎng)制度被廢除,大量原本由行政處罰處理的案件納入了刑法的處罰范圍,如盜竊罪增加了公共場合盜竊、扒竊、多次盜竊的類型,新增了醉酒駕駛的刑法條款等,這種趨勢直接導致了刑事案件數(shù)的上升。對于后者而言,這些新增加的犯罪類型都屬于較為輕微的犯罪,如醉酒駕駛案,這類案件的案情一般都十分清楚,證據(jù)也十分明確,如果采取通常的庭審程序,要求經(jīng)由質證、法庭調查、辯論等程序,毫無疑問將導致效率的降低。

        解決輕微案件的審判效率問題,就必須引入更為簡化的訴訟程序。仍以刑事案件的審判為例,2016年中國展開了刑事速裁程序的試點,所謂速裁程序,就是將刑事簡易程序予以進一步簡化,這種簡化既包括程序上的簡化,“被告人當庭認罪、同意量刑建議和使用速裁程序的,不再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辯論”;也包括手續(xù)上的簡化,如可以簡化檢察機關的起訴書等。由于速裁程序審理的案件是極為簡單的被告人認罪案件,因此也對起訴、審判的時間作出了進一步壓縮,要求法院一般應在7個工作日審結案件。從速裁程序的試點來看,在效率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適用此程序審理的案件在時間上大幅度縮短。本次刑事訴訟法的修正已正式把此制度納入法律規(guī)定,從而在刑事訴訟法上形成普通程序、簡易程序、速裁程序三種繁簡程度不同的程序設置,這樣一種精細化的改革更好地將不同的案件予以類分,從而有效提高刑事審判的效率。

        除此之外,刑事訴訟方面還有一項重要的改革,即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這項改革通過從寬處理來鼓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以降低案件審判的難度與復雜程度,使得審判能夠集中力量解決定罪外的問題,進一步提高司法效率。

        (四)大數(shù)據(jù)等技術在司法中的運用

        近年來,法院系統(tǒng)還有一項十分重要的變化,就是將現(xiàn)有的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應用于司法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科技應用與司法的結合,當然能對審判效率產(chǎn)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現(xiàn)在我國許多法院都配置了智能語音的文字轉化技術。庭審需要書記員進行記錄,而書記員需要負責許多行政工作,并不是專業(yè)的速記員,記錄的速度也因人而異。在某些情況下,記錄可能比較緩慢,甚至會出現(xiàn)錯記、漏記的情況,而智能系統(tǒng)的運用直接將語音轉化為文字,書記員對錯誤的文字記錄進行修改即可,這提高了庭審的流暢度。甚至,現(xiàn)在的語音識別系統(tǒng)已經(jīng)能夠識別各地方言,轉化準確率已經(jīng)達到了95%以上。

        當然,法院對科技的應用不僅在此,語音識別技術的使用只是冰山一角。法院對科技的應用,我們稱為“智慧司法”。智慧司法在審判工作上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應用。

        第一,司法輔助。我國建立的司法智能輔助系統(tǒng)搭載了大量輔助審判工作的應用工具,如司法資源智能檢索、審判經(jīng)驗智能共享等技術手段能夠幫助法官更為便捷地搜尋、檢索相關的法條、類似判例、法律文書等審判參考資料;庭審語音智能識別技術大大減輕甚至替代了書記員的記錄工作;裁判文書輔助制作、智能分析等功能減少了裁判文書的差錯率、提高了裁判文書的質量。這些司法輔助工具的應用增強了審判的實踐效果,司法輔助系統(tǒng)的智能化、科學化正逐漸成為現(xiàn)實,在此背景下,法官可集中精力辦理關于案件定罪量刑等涉及司法權運行的事項,減少了事務性工作對法官精力的消耗。

        第二,司法管理。司法管理的“去行政化”改革不是對司法管理權的完全否定,也不是否定司法管理權的行政屬性,而是確保法院以司法的方式審理案件。我國長久以來的司法管理制度在審判效率方面存在一系列“放任自流”的問題,如各部門信息渠道的隔離影響法官進行正確決策、監(jiān)控機制的缺失使得法官怠于履行職責等等。大數(shù)據(jù)與信息技術在司法管理中的應用將很大程度上解決上述困難。在司法信息系統(tǒng)中,其一,審判管理數(shù)據(jù)呈現(xiàn)公開化的樣態(tài),審判流程公開,每一件案件的任何進展都能夠立即在網(wǎng)上予以體現(xiàn),能夠最大限度地促進法官勤勉工作、高效辦案;其二,打破了案件審理信息與執(zhí)行信息系統(tǒng)、司法人事管理系統(tǒng)、行政辦公系統(tǒng)之間的藩籬,改變了信息孤島現(xiàn)象,使承辦法官第一時間掌握其審理案件的狀態(tài)和動向,大幅提高審判的效率。

        第三,改革方案的決策與評估。改革措施作為審判質量與效率提高的基礎,其科學性與可行性應當受到重視。司法改革方案設計的科學性建立在客觀數(shù)據(jù)的評估基礎之上,現(xiàn)代統(tǒng)計方法和大數(shù)據(jù)分析挖掘非常有利于實現(xiàn)司法評估“發(fā)現(xiàn)司法不足,促進司法發(fā)展”的目標。好的司法改革方案必將效率作為其設計目標之一,以有效的評估與決策作為推進與完善改革的手段,將對司法效率的提升產(chǎn)生間接推動作用。

        四、分析與評述

        訴訟爆炸乃一國社會與經(jīng)濟發(fā)展到特定階段的產(chǎn)物,其直接表現(xiàn)為訴訟案件劇增,導致辦案壓力增大、法院系統(tǒng)不堪重負。作為糾紛解決、社會治理最為重要的公共產(chǎn)品,司法必須有效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訴訟需求,否則糾紛不解、民困不疏,長此以往必將導致嚴重的社會沖突。從另一方面看,訴訟爆炸問題的解決需要科學化的體制設置與制度安排,這也將在側面推動法治建設的進一步深化與發(fā)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年均的訴訟案件處于爆炸式上漲的態(tài)勢,可以說,中國的“訴訟爆炸”樣態(tài)已基本成型。訴訟爆炸在實踐中不僅表征為案件數(shù)量的大幅度增多,也體現(xiàn)在案件內容愈發(fā)復雜、程序公正要求提升等諸多方面。究其成因,不論是經(jīng)濟發(fā)展帶來的社會活動增多、犯罪數(shù)量與破案能力的提高,還是法制體系逐漸完善、公民法治認識增強,都應作為訴訟爆炸的誘發(fā)因素。如何在中國的法治背景下緩解訴訟爆炸帶來的辦案壓力,是當下法院面臨的緊迫課題。

        以司法體制與訴訟程序為著眼點考慮此問題,其解題之思路無外乎兩條:其一,增強辦案力量,增加法官職數(shù)、調整法官職能、配置輔助人員、減少行政事務等,都可歸于此類;其二,提高辦案效率,如構建訴訟案件繁簡分流程序、應用科技手段等。上文提及的實踐中法院應對訴訟爆炸的相關措施亦未突破該思路,但是從理論上看,此二者均存在一定的瓶頸或界限。就辦案力量而言,由于法官職數(shù)已經(jīng)基本定額,難以繼續(xù)增加,因此提升辦案力量只能依靠內部挖潛,但是這種內部的潛能則有上限,不可能一直依靠法院工作人員加班加點予以滿足。對辦案效率來說,一方面,案件繁簡分流及相關改革的本質就是以“程序公正”換“訴訟效率”,雖其正當性可得證成,但過于偏重效率必將導致公正的隱憂;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的應用終究只能起到司法輔助的作用,尚無可能以之替代司法,其對司法效率的提高效果有限??偠灾m然決策機關出臺了一系列對策來解決案件爆炸的問題,但是“案多人少”的壓力仍然存在并將長期存在著。推進這一系列改革措施能夠在何種程度上緩解壓力,仍需進一步予以觀察。

        事實上,“案多人少”問題的解決,僅從司法或訴訟本身入手,難以從根本上扭轉目前訴訟案件暴增的趨勢,而法院審案壓力之緩解程度亦為有限。筆者認為,問題解決需以更為宏觀的視角進行分析,將整個司法程序置于社會治理的角度進行思考。就法院的審案壓力而言,其主要乃由民事訴訟,尤其是輕微民事糾紛所構成,若能采取司法之外的有效糾紛解決方式對之予以化解,則可大幅度減少法院審理的案件數(shù)量,從而實質降低、分散法院的司法壓力。換言之,對于社會治理中的糾紛治理,沒有必要將全部責任負擔于司法機關,若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能夠發(fā)揮實效,則大量輕微民商事案件便可通過替代性機制予以解決。反過來說,“案多人少”現(xiàn)象之所以產(chǎn)生,很大程度上為糾紛解決過于依賴司法所致,使得人民調解、專業(yè)調解、仲裁等許多可選的解紛制度未能有效發(fā)揮作用。

        當下,人民調解等各項糾紛解決制度之所以實效不佳,其成因雖然復雜多元,但究其實質,其根本原因乃在于決策層對此類制度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視度不足,或者說,太過倚重司法之社會治理功能。一方面,立案登記制改革大幅降低案件的立案門檻,案件的訴訟受理費用逐漸降低;另一方面,人民調解等解紛機制缺乏強制力支持,難以對糾紛予以終局性解決,而其專業(yè)性、公正性建設亦顯不足。如此,在司法機制如此低廉且效果明顯的情況下,同為糾紛解決機制的其他制度則當然難以受到糾紛當事人的青睞。

        在未來,重配糾紛治理之任務與責任,應當是我國社會治理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此亦為訴訟爆炸、案多人少問題的終極解決之道。就微觀而言,應當重視如何構建有效的替代性糾紛解決制度,如何將已經(jīng)建立的人民調解組織發(fā)揮實效,從而使糾紛當事人自動從訴訟轉向其他機制。筆者認為,解題之關鍵在于構建糾紛解決的“成本差”,同時加強其他糾紛解決機制之結果的法律效力,而這些正是理論界與實務界需要進一步深入研討、探索創(chuàng)新之處。

        猜你喜歡
        審判辦案糾紛
        鄰居裝修侵權引糾紛
        茶文化的“辦案經(jīng)”
        女法官“馬虎”辦案,怎么辦?
        署名先后引糾紛
        用“情”化解離婚糾紛
        人民調解(2019年1期)2019-03-15 09:27:26
        糾紛
        七十年前那場文明的審判
        消失中的審判
        政法論叢(2015年5期)2015-12-04 08:46:28
        搶錢的破綻
        未來審判
        小說月刊(2015年10期)2015-04-23 08:51:45
        男女车车的车车网站w98免费|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av| 亚洲一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 无码 日韩| 中文字幕高清不卡视频二区| 又色又爽又黄高潮的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一| 爆乳无码AV国内| 黄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 欧美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网站| 日韩av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欧美多人片高潮野外做片黑人| 亚洲av成人无码网天堂| 中文人妻av大区中文不卡| 亚洲天堂久久午夜福利| 青春草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免费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人妖一区二区av|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天美蜜桃|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欧美乱| 亚洲大片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 在线观看的网站| 亚洲妓女综合网99| 亚洲人av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熟女| 国産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成人在线网站|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精品网站 | 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在线| 免费不卡无码av在线观看| 亚洲一本大道无码av天堂|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98| 校园春色日韩高清一区二区 | 日本韩国三级aⅴ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激情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毛片99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