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雙翼
小劉今年18歲,是一名高三在讀學生。成績較好,有希望考入_所不錯的985院校讀書,但是,近幾個月來因為下腹疼痛不能上課學習,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到做題、考試上,這讓小劉和家長很著急。因為這樣的問題,小劉走進了咨詢室。
小劉表示第一次高考模擬考試后,分數不理想,距離自己目標院校差10分左右,逐漸在課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講,經常發(fā)呆,打哈欠,感覺頭蒙,胸悶,胃疼。高考體檢時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當時小劉感覺下腹部疼痛,胃部不適。但醫(yī)院檢查沒有明顯異常,這樣的情況讓小劉非常焦慮,擔心自己身體出了大問題,也影響到自己的學習。
在與小劉的交談過程中了解到,小劉的奶奶經常生病,父母經常要去照顧奶奶,而且小劉小時候身體也不太好,父母對小劉的身體健康也較為關注。小劉會認為自己比其他人更容易生病。小劉的典型信念是,如果自己身體健康,那么身體應該沒有任何不舒服的癥狀;如果身體某個地方不舒服或者輕微疼痛,那么肯定是有炎癥或者出了其他的問題。
通過小劉的講述,我們能夠逐漸理解小劉的軀體形式障礙、小劉的想法和行為之間的可能關系。
在治療的過程中,我首先認真傾聽小劉的描述和感受,向小劉表示他腹痛的癥狀確實存在,不是他幻想出來的。同時我也向小劉介紹了軀體形式障礙的相關知識,和小劉一起討論其他可能造成自己胸悶、腹痛的因素。讓小劉理解,有時并不是身體出了問題才會導致自己出現腹痛、胸悶等不適感,對身體正常反應的負性解釋(如總是腹痛得厲害是因為我肚子里有囊腫,可能是在向腫瘤轉變)和負性情緒體驗(如腹痛后會感到緊張、焦慮、擔心)及應對方式(如腹痛后不斷用力按壓疼痛的地方)同樣也會造成軀體的不適感。
其次,我通過向小劉舉例講解戰(zhàn)斗——逃跑反應,讓小劉理解當焦慮、緊張不安時,個體的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都會產生一系列反應,身體會出現心慌、胸悶、出汗、腹痛腹瀉等現象,并不代表身體健康出了問題。比如,當人突然遇到一只大老虎的時候,會感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出汗,可能會失禁、頭暈,也可能會感到渾身的血液都涌向腿,腿部發(fā)脹,這都是人在遇到危險時自身的反應,目的是保護自己。
我問小劉,腹痛都是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的次數多、程度嚴重,什么情況下發(fā)生的次數少、程度輕?小劉說,自己腹痛多在臨近考試時發(fā)生,自己對考試分數看得比較重要,擔心達不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期望,對考試比較緊張,緊張時會感到胸悶,腹痛,有時也腹瀉。但是自己在住院期間沒那么緊張了,疼痛狀況也有好轉,現在理解了自己這些軀體上的表現其實和焦慮情緒有關。
后來,我和小劉更詳細地討論了自己疾病是如何產生的。我問小劉,在出現胸悶、腹痛等軀體不適后,你接下來會怎么辦呢?小劉說會馬上感到自己身體的不舒服,并一直觀察、定位,想知道到底是在什么地方。我又問,那知道是心臟不舒服或者左下腹疼痛時,又會做什么或者想什么呢?小劉想了想說,自己會擔心是不是心臟病,或者有嚴重的囊腫才能這么疼,越疼自己越想按壓止疼,越按壓越感到疼痛不能緩解,自己更加緊張擔心,懷疑大夫沒有檢查出自己的問題。
通過講述自己面對身體不舒服時的一些想法和行為,小劉逐漸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剛開始有一點不舒服時,將自己焦慮等情緒下產生的正常軀體反應或輕微不適放大(可能在初期僅僅是輕微程度的胸悶、腹痛,當將正常的軀體不適放大后會感到中等或嚴重程度的胸悶、腹痛),并做出災難性解釋,認為自己得了疑難雜癥,擔心是白血病、心臟病等比較嚴重疾病的表現,從而導致焦慮、緊張等一系列的情緒反應,并采取了適應不良的行為,如:不斷檢查自己身體、用力按壓腹部,這些行為增強了小劉對生理變化的感受性,胸悶、疼痛等癥狀不僅不能得到緩解,反而會更加嚴重,造成更多的焦慮、緊張和擔心,如此反復,就形成了一個不斷強化的循環(huán),最后引起了軀體形式障礙。
在治療后期,我與小劉討論了高考的壓力,教授小劉在緊張時可以進行腹式呼吸等放松訓練的方法調整自己的緊張情緒,并制訂適合自己的高考復習計劃,減輕緊張情緒。
最后,小劉腹部的疼痛緩解了很多,出院時已經能夠完整地做完一張試卷,繼續(xù)進行高考復習計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