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鄒洋
摘要:近年來,科技的發(fā)展使得軍事裝備的性能更加精良,同時結構更加復雜化,這種背景下,裝備維修保障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本文以裝甲裝備為例,對維修保障這方面的內(nèi)容進行了重點研究,希望能夠為相關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裝甲裝備;后勤保障;指標
引言
顧名思義,維修保障是為了保證裝備的性能、狀況符合運行要求而展開的一系列維護工作,包括定期維修、臨時搶修以及器材供應等??梢哉f,對裝甲裝備維修保障能力進行評估,能夠真實且全面地反映裝甲部隊的整體實力,并且檢驗資源分配的合理性以及武器使用的充分性。
1.裝甲裝備維修保障能力評估的分類
正常情況下,裝甲裝備維修保障能力評估涉及裝甲裝備的研發(fā)、生產(chǎn)和運行三個方面,這樣能夠科學地體現(xiàn)維修保障的效果,而且在進行評估時,應該盡量在理想的環(huán)境下進行。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裝甲裝備使用的條件比較復雜,所以經(jīng)常按照時間的序列展開維修保障能力評估工作。
對于研發(fā)過程的維修保障能力評估,主要內(nèi)容是評估維修保障方案,從而為維修保障系統(tǒng)的建立做好鋪墊。至于使用階段的維修保障能力評估,第一點,需要確定裝甲裝備的維修保障要求是否與維修保障能力相一致,為保障方案的修正指明方向。第二點,需要對維修保障能力評估過程中產(chǎn)生的數(shù)據(jù)進行搜集和整理,為裝甲裝備的改進、升級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同時也能夠將這些數(shù)據(jù)用于類似裝備的維修保障能力評估工作中[1]。
2.裝甲裝備維修保障能力評估的內(nèi)容
2.1評估指標原則
衡量裝甲裝備維修保障能力需要借助具體和統(tǒng)一的評估指標,這些指標是評估的重要依據(jù),并且通過系統(tǒng)的數(shù)據(jù),能夠反映評估對象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從而為維修保障資源的分配、維修保障計劃的制定與實施提供參考。但是建立一套科學的評估指標體系十分困難,而且涉及的范圍很廣,在確定順序方面存在不小的分歧,可能導致決策偏離,所以指標的建立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第一點,全面性。指標體系必須要全面、準確、客觀和如實地反映維修保障能力各個方面的特征,并且能夠分清主次,提高評估的可信度和實用性。第二點,整體性。評估體系中的各個指標都應該保持統(tǒng)一性,添加和削減都會導致指標產(chǎn)出偏差。第三點,獨特性。每個指標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能存在交集,否則會導致指標評估出現(xiàn)混亂。第四點,可行性。指標應該一目了然,這樣便于操作,能夠減輕工作負擔。第五點,動態(tài)性。裝甲裝備的維修保障工作耗時較長,所以指標體系需要具有一定的動態(tài)性,并且能夠反應不同時間、條件、地點下維修保障工作的開展情況。第六點,正規(guī)性。指標需要符合國家的法律規(guī)定,不能觸犯法律,并且便于人們識別和理解。
2.2評估衡量標準
首先,評估體系需要有一定的目標,這一目標也是維修保障應該達到的目的,可以分為總目標和分目標、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主要目標和次要目標等。其次,對維修保障工作進行分析,可以采用系統(tǒng)工程的方法,理清各要素的關系。在對要素進行定義時,需要考慮它們各自的特點和屬性,包括定性、定量、靜態(tài)和動態(tài)等。再次,評估體系的結構有三種,一種是以功能層次、邏輯層次和結構層次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層次型評估體系,一種是結構復雜,同時指標難于分離而采用的網(wǎng)絡型評估體系,一種是不再追求單一的目標,而是圍繞多個目標展開的多目標型評估體系。最后,在對維修保障信息進行分析時,可以通過對信息的來源進行調(diào)查,提高指標信息的可靠性,常見的信息來源有:數(shù)據(jù)庫、公式計算、專家意見、趨勢判斷和統(tǒng)計分析。這里還涉及到權重的問題,從權重角度考慮,可以明確各個指標的重要程度。
2.3評估影響因素
裝甲裝備維修保障能力的影響因素如下:第一,人員配置。維修保障人員是維修保障工作的主體,如果配置合理,能夠輕松完成任務,如果配置不當,可能導致任務失敗[2]。第二,維修設施。維修設施貫穿于整個維修保障活動中,它的運行狀況直接決定維修的效率和質量。第三,后勤管理。后勤管理包括常用的配件和相關的資料,為維修保障活動提供后勤補給以及反饋信息。第四,信息水平。為了保證維修保障活動有序展開,需要提高指揮效率,實現(xiàn)信息化管理,將各項工作緊密連接在一起,實現(xiàn)信息共享。典型的裝甲裝備維修保障能力評估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2.4評估模型建立
在評估模型建立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具體的要求:需要有足夠的精度,能準確反映客觀的規(guī)律,并且便于處理,同時建立公式和圖表需要具有一定的邏輯性,能夠進行檢驗和修改。建立模型的步驟如下:第一,對總體進行觀察,根據(jù)運動變化曲線,確定問題的類型,提出具體的假說。第二,對假說進行擴充,選擇變量并簡化,使用數(shù)字和符號表示問題的本質,并得出定量關系。第三,在現(xiàn)場進行試驗,并對獲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統(tǒng)計,不斷完善和修改模型。這里提一下加權重心向量的問題,假設m個指標,當指標發(fā)生變化時,重心向量也會發(fā)生變化,所以用T表示m個指標的系統(tǒng)重心:
T=(T1,T2,…,Tm)=a×b
Ti=ai×bi
a表示重心的位置向量,而b表示重心的高度向量,從而能夠得出指標的偏好熵權值:Ti=ai×ωi0。
結論:
綜上所述,裝甲裝備維修保障能力評估是裝甲部隊日常工作的重點內(nèi)容,可以為作戰(zhàn)指揮員制定維修保障方案提供科學的依據(jù),同時能夠指導新裝備的研發(fā),所以需要切實做好裝甲裝備維修保障能力評估工作。
參考文獻
[1]杜家興,陳財森,童繼鳳,等.基于排隊論的裝甲裝備保障維修任務調(diào)度研究[J].計算機仿真,2016,33(02):47-51.
[2]王少華,張仕新,董原生,等.裝甲裝備保障效能評估建模和仿真方法研究[J].兵器裝備工程學報,2018,39(09):101-106.
作者簡介:王勇(1985-),男,山西省河曲縣人,漢,助理工程師,大學,研究方向:裝甲裝備維修。
鄒洋(1990-),男,河北省文安縣人,滿,大學。研究方向:裝甲裝備維修。
(作者單位:1.中國人民解放軍66222部隊技術室;
中國人民解放軍66222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