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學軍
摘要:對于初中語文教學而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整個教學效果往往有著重大的影響。當然,初中語文知識本身以文字為主,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容易產(chǎn)生疲勞感,并喪失學習積極性。鑒于此,本文結合初中語文教學的特點,圍繞如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探討與分析,并提出幾點個人建議與看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學習積極性;情感
引言:
根據(jù)初中語文課程標準,可知學生在教學中的情感態(tài)度是整個教學的重點,只有營造一個充滿探究氣氛的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保持一個積極的狀態(tài),才能夠取得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眾所周知,對于初中語文教學而言,教師扮演著重要的組織者與引導者的角色,而學生則發(fā)揮著主體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為了獲取到一個良好的體驗,首先就需要對所學知識保持積極性與自主性,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成為了語文教師的熱點課題。因此,我們也應該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深入的探討與研究。
一、充分結合文化背景
語文學科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與系統(tǒng)性,其涉及到的知識點非常豐富,并且這些知識之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有著特殊的文化背景。在學習教材知識時,只有結合這些文化背景,才能夠幫助學生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從而更加深入的了解語文知識,改善教學效果。例如在《魚我所欲也》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儒家經(jīng)典《孟子》這部作品進行學習與了解,讓學生通過《孟子》,對孟子及其學生在人性道德的討論有所認識。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就可以讓學生對儒家文化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并憑藉此加深對課文的記憶與理解,激發(fā)自身對課本知識的求知欲與探索欲,這對于提高教學質(zhì)量而言顯然有著積極的作用。再比如在《出師表》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三國時期的文化背景介紹給學生,幫助學生加強對課文的理解,了解到作者諸葛亮所處的環(huán)境及其在文中想要表達的情感,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也更容易接受對課文的學習。
當然,中國與世界文化博大精深,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內(nèi)容僅僅站到很小一部分,因此教師應該將語文教材作為學生與世界相連接的一個窗口,引導學生基于課堂教學進行延伸與拓展,學習與了解更多豐富的語文知識,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與求知欲,促使學生在語文學習能力與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升,并從中獲取到一個良好的學習體驗。
二、注重理論與現(xiàn)實的有機結合
現(xiàn)實生活是語文知識的源頭所在,學習語文是為了讓學生認識到語文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價值與作用。由此可見,語文教學立足于現(xiàn)實生活開展,只有注重理論與現(xiàn)實的有機結合,才能夠讓學生真正體驗到語文的魅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學習積極性。不可否認,當前很多初中語文教學目標趨于片面化與功利化,因此教師應該著重解決這一問題,在教學環(huán)節(jié)注重學生思維的發(fā)散,而不是將考試作為教學的唯一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進行更多培養(yǎng),只有如此,學生對語文教學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夠得到有效培養(yǎng)。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中,教師基于課文內(nèi)容批判小資產(chǎn)階級的同時,更應該跳出特定的歷史背景,引導學生對文章對小人物悲慘命運的描繪有一個透徹的感受與理解,激發(fā)學生對生活中的相關現(xiàn)象進行思考,并融入自己的見解與想法,從而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此外,在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教師也應該將現(xiàn)實中的技術手段運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例如在學習語文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微博、QQ、微信等社交軟件,讓學生收集更多的學習資源與信息,并將其與所學知識結合到一起,以自己的想法來審視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從而形成自己的思想。這種方法對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積極的意義,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更加豐富的寫作素材,促使學生更好的將語文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在探索現(xiàn)實的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起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為自身后續(xù)的學習與發(fā)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于初中語文教學而言,在某些知識點的學習中學生并不完全需要教師的指導與幫助,他們完全可以憑借自身經(jīng)驗解決問題。此時教師就應該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探究當中,在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然需要注意的是,自主學習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與技巧。以文言文的學習為例,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流程,即首先了解文章背景與作者,然后通讀全文,找到重點語句,最后對文章進行細讀,掌握文章內(nèi)容及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情感。通過正確的幫助與指導,學生可以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方法有所掌握,在鍛煉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也建立起了對語文學習的信心。而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就應該轉(zhuǎn)變教育理念,充分認識到新課程標準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的要求,在教學中營造一個平等、和諧的環(huán)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到語文知識的探究當中,而教師則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幫助學生逐漸進入學習狀態(tài),建立起對語文學習的信心。與此同時,教師也要針對教學評價方式作出調(diào)整與改進,在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多正面、肯定的評價,在學生犯錯誤時,教師也要注意采取方式方法,讓學生意識到自己錯誤的同時找到改進的方法。此外,教師也應該推動教學評價多元化發(fā)展,采取自評、互評等方式來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改進教學策略與方法,為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供有力支持。
四、注重傳授學習方法與技巧
學生只有對所學知識有一個透徹的理解才能夠?qū)ζ浼右杂行Ю?,而初中語文教學本身就是一個讓學生掌握運用知識方法的過程,如果只是簡單的背誦記憶,那么學生也自然會喪失對語文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強化學生靈活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具體來講,語文知識本身是非常豐富多樣的,以文言文知識為例,教師應該著重傳授學生學習的方法與技巧,讓學生能夠在后續(xù)課文的學習中能夠加以運用,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改善教學效果。再比如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成語典故也與語文課本中的知識與聯(lián)系,此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探索與研究這些成語的出處,掌握學習與運用成語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幫助學生激發(fā)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積極性。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改進教學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充分把握初中生的身心特點,積極轉(zhuǎn)變教學理念,結合新課程標準,對教學策略作出調(diào)整與改變,憑借此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索欲,幫助學生建立起對語文知識學習的信心與興趣,從而為推動語文教學的發(fā)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茍艷.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法[J].新課程導學,2017,(23):93.
[2] 馬娟.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J].南北橋,2016,(11):100.
[3] 黨建華.初中語文教學中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J].讀與寫(上,下旬),2014,(22):60-60.
[4] 郭亞麗.初中語文教學怎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J].空中英語教室·校本教研,2012,(8):93.
(作者單位: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qū)酒泉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