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輕工業(yè)聯(lián)合會于2008年制定發(fā)布了適用于不同材料的面料和傘架制作的手開式太陽傘檢測產品標準GB/T 23103。隨著新產品的不斷出現(xiàn),人們對太陽傘功能的要求不斷提高,GB/T 23103—2018于2018年修訂,2018年5月14日發(fā)布,2018年12月1日實施。與2008版的舊標準相比,2018版新標準在2008版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的修訂和完善,調整了某些項目的考核和測試方法。本文對GB/T 23103—2008《太陽傘》[1]和GB/T 23103—2018《太陽傘》[2]進行比較,對比分析標準內容,方便相關使用者能快速地理解和應用。
較2008版而言,新標準GB/T 23103—2018的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發(fā)生幾處變化,其中,新增加了4個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刪除了2個引用文件;修訂了3個引用文件。具體情況總結如表1所示。
與2008版舊標準相比,新標準中增加了一些測試項目,如GB/T 31895《傘類產品 抗風強度測試方法》、QB/T 4743《傘類產品規(guī)格尺寸》等;刪除一些測試項目,如GB/T 1733《漆膜耐水性測定法》等。增加引用文件GB 31892《傘類產品安全通用技術條件》,由于該文件中引用文件GB/T 18830《紡織品 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所以2018版新標準刪除引用文件GB/T 18830,避免重復和贅述。修改防雨性能試驗裝置,增加引用文件GB/T 18457—2015《制造醫(yī)療器械用不銹鋼針管》。
新標準引用文件的變化將對測試產生一定的影響,使用者在測試過程中一定要正確選擇相應的測試方法,以免造成試驗誤差。
GB/T 23103—2018《太陽傘》增加了5.1 通則。GB 31892—2015《傘類產品安全通用技術條件》[3]于2017年4月1日實施后,GB/T 23103—2018隨即進行了修訂和更新,在要求上突出強調了產品安全性能,包括傘帽或三頂尖(套)、珠尾、使用安全要求、部件結合牢度、有害物質限量、傘面防紫外線和抗風強度。新標準直接將強制性標準GB 31892列入進此標準的要求5.1條款,使整個標準更加簡潔、清晰、明了。
表1 GB/T 23103—2018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變更情況
QB/T 4743—2014《傘類產品 規(guī)格尺寸》標準實施后,GB/T 23103—2018將此標準直接納入5.5條款,要求相較2008版標準5.5要求的“規(guī)格尺寸偏差為±10mm”更加細化。
新標準在5.7 產品完整性要求方面更加具體嚴格,2008版標準只規(guī)定“產品應完整,不允許零部件缺裝、脫落”,而新標準規(guī)定了“產品在經過6.7試驗后(3次開合后)應完整,不允許零部件脫落”,并調整太陽傘結構示意圖,增加二擋骨(撐骨)和上盤(上巢)兩處零部件。
新標準在5.11染色牢度要求方面做了調整,更加嚴格。將舊標準中傘面耐水色牢度不低于GB/T 250和GB/T 251規(guī)定的3級調整為傘面耐水色牢度不應低于GB/T 250—2008和GB/T 251—2008中規(guī)定的3~4級。
新標準刪除了舊標準中5.7 使用安全、5.8 開關性能的要求、5.9傘桿結合牢度要求、5.17傘面防紫外線,因為這4個條款的要求已經納入強制性標準GB 31892—2015中。
新標準刪除了舊標準5.14塑料傘面抗拉強力的要求。
新標準引用文件GB 31892,并將其加入6.1通則測試方法中。與5.1的要求對應,包括了傘帽或傘頂尖(套)、珠尾、使用安全要求、部件結合牢度、有害物質限量、傘面防紫外線、抗風強度的檢測方法。
在外觀、縫制、傘面、傘面粘連性和規(guī)格尺寸等測試方法中增加在自然光線下的測試條件,使測試方法更具體、符合實際使用條件。
新舊標準關于規(guī)格尺寸的具體測試方法沒有區(qū)別,只是舊標準將其作為單獨的條款6.5進行了詳細描述,而新標準則直接引用標準QB/T 4743《傘類產品 規(guī)格尺寸》。
新標準刪除舊標準6.7使用安全、6.8開關性能和6.9傘桿結合牢度測試方法,因引用文件GB 31892中包含這3項條款及測試方法。
新標準刪除舊標準6.14塑料傘面抗拉強度測試方法和試驗片及固定方法示意圖。
新標準對防雨性能測試方法做了較大的變動,貼合模擬使用者實際使用情況,從根本意義上改變了測試方法,更加合理。淋雨裝置及方法描述具體對比如圖1和表2。
圖1 淋雨裝置示意圖對比
表2 GB/T 23103—2008與GB/T 23103—2018對防雨性能測試方法對比
新標準6.12條款對傘骨的測試方法也有了較大的調整和變動。
3.4.1 直骨傘傘骨彈性
新標準中6.12.1直骨傘傘骨彈性測試中將舊標準中“使縮短部分等于長骨長度的20%”調整為15%。
3.4.2 傘骨抗風強度
GB/T 31895—2015《傘類產品 抗風強度測試方法》于2015年9月11日發(fā)布,2016年4月1日實施后,被新標準GB/T 23103—2018加入引用文件,并列入6.12.2傘骨抗風強度測試方法中。
GB/T 31895—2015標準中分別就手持式傘和固定式傘傘骨抗風強度測試方法提出要求,并對手持式傘傘面頂端到夾具的距離(180mm~200mm)、夾具到風口的距離(1000mm)和固定式傘夾具到風口的距離(1140mm~1160mm)均做了具體要求,而舊標準GB/T 23103—2008中對傘式未做區(qū)分,夾具距離風口1140mm~1160mm。新標準測試方法更加細化具體。
舊標準7.2.1條款調整為新標準7.2.2條款,出廠檢驗按GB/T 2828.1—2012的規(guī)定要求,指定了引用文件年代號,檢驗項目增加傘帽或傘頂尖(套)使用安全要求,刪除舊標準中檢驗項目使用安全和開關性能。試驗方法與要求均與新標準修訂的要求與方法對應。
新標準中調整了舊標準中對時間的描述,將每年調整為每12個月,每半年調整為每6個月,避免存在分歧的可能。
舊標準7.2.2.3條款調整為新標準7.3.3.條款,型式檢驗按GB/T 2829—2002的規(guī)定要求,指定引用文件年代號,檢驗項目刪除舊標準中塑料傘面抗拉強度,并將傘骨彈性和傘骨抗風強度統(tǒng)一為傘骨檢測項目。
新標準7.3.4條款增加通則按強制標準GB 31892中規(guī)定的判定要求進行判定,使新標準整體統(tǒng)一。
新標準8.1條款修改了標志要求,相比2008版標準增加了防紫外線(適用時)和不具備防雨性能(適用時)這兩項標志的要求,這種標志法已經向功能紡織品標志法靠攏。
新舊標準最主要的差異在于:(1)安全性能的強調,新標準引用了GB 31892《傘類產品安全通用技術條件》,更加注重太陽傘的物理和化學安全性能。(2)新標準對防雨性能測試方法裝置及方法進行了較大調整,更貼合實際使用情況。(3)判定要求的改變,如將耐水色牢度等級由3級調整為3~4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