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
有位飛黃騰達的朋友對我說:“我一生做事,不欠任何人的。對父母,我盡孝;對朋友,我盡義;對妻子,我盡情。如果說有什么虧欠,我只虧欠了一個人——我中學(xué)時的女朋友。她懷了我的孩子,我叫她去墮胎,還要她自己出錢。我那時候好窮??!拿不出錢。問題是我不但窮,而且沒種,我居然不敢陪她去醫(yī)院?!彼L長地嘆了口氣,“到今天,我都記得她墮胎之后蒼白的臉,她沒怨過我,我卻愈老愈怨自己,如果能找到她,我要給她一大筆錢來補償……”
他找了她許多年,借朋友的名字登報尋人多次,都杳無音信。
怪不得日本有個新興的行業(yè),為顧客找尋初戀的情人。據(jù)說許多戀人隔了六七十年,見面時相擁而泣,發(fā)現(xiàn)對方仍是自己的最愛。
有一天,接到一位長輩的電話,聲音遙遠(yuǎn)而微弱,居然是母親十多年不見的老友。母親一驚,匆匆忙忙由床上爬起來,竟忘了戴助聽器,有一句沒一句地咿咿呀呀。我把電話搶過來,說有什么事告訴我,我再轉(zhuǎn)達?!熬拖敫嬖V她,我很想她!”過了些時,接到南美的來信,說他母親放下電話不久就死了,腦癌!戰(zhàn)戰(zhàn)兢兢把消息告訴母親,八十多歲的老母居然沒有立刻動容,只嘆口氣:“多少年不來電話,接到,就知不妙。她真是老妹妹了,從小在一塊,幾十年不見,臨死還惦著我。只是,老朋友都走了,等輪到我,又惦著誰呢?”母親轉(zhuǎn)過身,坐在床角,嗚嗚地哭了。
是不是每個人心靈的深處,都藏著一些人物,伴隨著歡欣與凄楚。平時把它鎖起來,自己不敢碰,更不愿外人知。直到某些心靈澄澈的日子,或回光返照的時刻,世俗心弱了,再也鎖不住,終于人物浮現(xiàn)。會不會有一天當(dāng)我們臨去的時刻,才突然發(fā)現(xiàn)一生中最愛的,竟是那個已經(jīng)被遺忘多年的人……
(摘自《思維與智慧》 圖/游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