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榮斌 計云飛 肖海峰 湯運 劉帥 劉升長
摘 要 [目的] 在“基礎醫(yī)學跨學科綜合實驗開放”教學中構建一套主題式學習形成性評價體系,并應用于教學實踐,以推進基礎醫(yī)學實驗教學改革。[方法] 以跨學科綜合性實驗—“中藥羅漢果多糖對大腸桿菌生物學性狀影響”為例,引入主題式學習形成性評價體系干預教學過程。[結果] 實驗班實驗報告,平時成績,技能考核各項平均成績高于對照班。[結論] 技能類課程教學應用主題式學習形成性評價方式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升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 主題式自主學習 跨學科綜合實驗 形成性評價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639 文獻標識碼:A
實驗室開放活動是一種提倡以學生為主體自主性學習,教師引導,從而達到傳授知識目的的開放式教育。這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 “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毕辔呛?。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離不開人才強國戰(zhàn)略的實施,高校培養(yǎng)復合型創(chuàng)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趨勢。
江西中醫(yī)藥大學做為一所省屬中醫(yī)藥院校,以中藥學與西醫(yī)基礎學科內(nèi)在聯(lián)系為基礎,遵循中藥學與基礎醫(yī)學實驗的基本規(guī)律和特點為總體思路,將相關學科知識融合,開設跨學科綜合實驗課程是我校醫(yī)學教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目前開設有《基礎醫(yī)學綜合實驗技能選修課》,《中藥與分子生物學技術綜合實驗》,《中藥材發(fā)酵與微生物代謝分離》等開放性實驗課程。但一直以來我??鐚W科綜合性實驗教學以終結性評價為主,評價學生學習效果,其缺點是自主學習培養(yǎng)不夠重視,評價過于單一,且缺乏反饋過程。
形成性評價最早由哈佛大學教授斯克里芬于1967年提出,此后美國教育家布盧姆將形成性評價引入教育學領域,80年代中期傳入我國,并在教學管理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為完善技能型教學評價方法,推動高校實驗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zhì)量,現(xiàn)以跨學科綜合性實驗“中藥羅漢果多糖對大腸桿菌生物學性狀影響”為例,就跨學科綜合實驗教學主題式學習形成性評價構建和實施,信息反饋,教學效果進行總結報道如下。
1主題式學習形成性評價體系構建理論基礎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霍華德·加德納教授在1983年提出。其認為每個人都具備語言、邏輯、視覺空間、身體運動、音樂、人際交往、自然觀察等九種智能,所不同的是這幾種智能之間的排列組合有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己積極主動的去培養(yǎng)自己的優(yōu)勢智能,同時擴大評價主體,使評價主體多元化,通過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對學生做出全面客觀的評價。
建構主義理論提倡者皮亞杰認為,知識的學習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已有的經(jīng)驗主動建構而學得的,教師應該創(chuàng)造積極、主動、愉悅的學習情境,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更注重考查學生是否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學習態(tài)度、認真投入以及是否具備積極解決困難的能力。
2跨學科綜合實驗實驗室開放主題式學習形成性評價的構建
2.1跨學科綜合實驗內(nèi)容設計
跨學科綜合實驗開放項目名稱為《中藥羅漢果多糖對大腸桿菌生物學性狀影響》,教學總學時25為學時,分五次課進行,每次課為5學時。內(nèi)容包括以下幾方面(見表1)。
表1:跨學科綜合實驗內(nèi)容及教學目標
2.2主題式學習形成性評價體系構建
主題式學習形成性評價體系框架貫穿跨學科綜合實驗學習全過程,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方面是主題任務由若干個子任務組成,每一個子任務完成后進行形成性評價,并將結果反饋于學習者。另一方面是在完成各項子任務后,通常主題式任務進行一次終結性評價,對主題任務進行一次全面的綜合評價(見表2)。評價要素主要包括教師評價,互評以及自我評價,學生對教師、主題活動形式以及問題等方面 (見表3)。
3對象與實施方法
3.1教學對象
筆者于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lián)渭媛毎嘀魅纹陂g進行了“跨學科綜合性實驗開放主題式學習形成性評價體系”探索與實踐。按隨機原則,以生命科學學院2017級生物工程班新生78人為對照組,2018級生物工程班74人為實驗組,兩組年齡19~21歲,使用的教材、授課內(nèi)容、授課教師、教學方法均相同,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2形成性評價實施細則
(1)對照組按傳統(tǒng)考核方法進行教學評價,評價包括平時成績(50%)和終結性考核成績(50%),其中平時成績由實驗出勤率、平時表現(xiàn)、實驗報告構成。(2)實驗組成績由主題式學習形成性評價成績和終結性考核成績組成,形成性評價分值50%,技能考核占總成績的50%。其中形成性評價內(nèi)容包括教師評價(30%),學生自評互評(20%),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主題活動及教師教學評價不計分值,供教師參考改進教學方法,評價細則(見表4)。每一個主題式學習任務完成后根據(jù)主題式學習形成性評價表進行階段性評價,最后將所有子任務評價值疊加求平均值。
表4:跨學科綜合性實驗開放主題式學習形成性評價模塊與評分方式
4主題式學習形成性評價體系應用信息反饋
為了更好地評價跨學科綜合實驗開放主題式學習形成性評價體系,完善主題式學習形成性評價體系,推進實驗教學改革,活動結束后對實驗班學生發(fā)放問卷74份、匿名填寫,當場收回問卷74份,問卷回收率100%。調(diào)查問卷內(nèi)容包括:以主題式學習形成性評價體系設計,跨學科綜合實驗內(nèi)容的設置,教師教學態(tài)度,教學方法滿意度,參加本次活動對提高知識整合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進行評價。信息反饋見表5,表6,其實踐結果見表7。
表5:實驗班對主題式學習形成性評價模塊設計和分值設計的反饋調(diào)查[n(%)]
表6:實驗班對主題式學習形成性評價促進學習效果的反饋結果[n(%)]
表7:實驗班與對照班級成績對比
注:利用SPSS22.0 進行統(tǒng)計,其中分數(shù)利用了獨立樣本的T 檢驗;其它項運用卡方檢驗,* 表示與對照班比較P<0.05
5分析與小結
從實施問卷調(diào)查反饋結果可以看出,跨學科綜合性實驗開放主題式學習以子任務分階段對學習者進行評價,并及時反饋于學習者,從診斷開始,不斷地矯正、調(diào)節(jié)和強化技能的評價方式,實踐證明,實驗班93.2%對實驗內(nèi)容表示掌握;為幫助學生加強自我管理和學習合作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而增設的自評與互評模塊,實驗班學生完全贊同;88%以上實驗班學生認為主題式學習形成性評價對自主學習有促進效果。實驗班與對照班成績進行比較分析:(1)實驗報告優(yōu)良率,實驗班比對照班級高出約15百分點;(2)平時成績得分,實驗班高出對照班約10百分點,主要得益于主題式分階段形成性評價,并將問題及時反饋于學習者;(3)實驗班總體成績比對照班高約14分。
構建一個有效的促進學習機制,形成性評價系統(tǒng)是重要組成部分,主題式學習形成性評價是一種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主要特點是對學生在子任務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反饋于學習者,促進其及時改進,在評價中設計情感因素,互評與自評以及對教師的評價,從多人群多角度進行評價,形成一個有效的激勵機制。在技能型課程教學中尤其是跨學科綜合性實驗開放教學過程中,推行這種評價方式,能夠達到教學的診斷,矯正,調(diào)節(jié)和強化這四種功能,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升教學質(zhì)量。
(通訊作者:劉升長)
參考文獻
[1] 劉獻君.論“以學生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08):1-6.
[2] 趙鐘祥,熊天琴,于洋等.藥學類本科專業(yè)實驗考核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J].中醫(yī)教育,2010,29(04):28-30.
[3] 肖雯暉,孫秋華,裘秀月等.以學習檔案為主線的《中醫(yī)護理學》形成性評價體系的構建和實踐[J].護理研究,2014(20):2536-2537.
[4] 于潔,底會娟.形成性評價的理論基礎及實施策略[J].黨史博采(理論),2015(01):54-55.
[5] 金旭球.主題式學習形成性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臺州學院學報,2016,38(03):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