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梅
(河南省信陽市息縣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河南 信陽 464300)
2型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糖尿病類型,發(fā)病率約占總糖尿病發(fā)病率的90%以上,且該病的發(fā)生與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及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tǒng)有著密切的關系[1]。一般情況下,治療采用口服藥物刺激體內胰島素分泌,但對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則需采用胰島素治療。格列美脲是一種磺酰脲類長效抗糖尿病藥物,具有起效快、降糖效果顯著等特點,但單獨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甘精胰島素是一種新型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可持久平穩(wěn)降低血糖[3]。鑒于此,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格列美脲聯(lián)合甘精胰島素治療的效果。具體信息如下。
通過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選擇我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9例。對照組男22例,女17例;年齡40~70歲,平均年齡(56.37±8.76)歲;病程2~14年,平均病程(9.42±3.83)年;體質量指數20 ~29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5.28±3.09)kg/m2。觀察組男23例,女16例;年齡40~72歲,平均年齡(56.39±8.77)歲;病程2~15年,平均病程(9.45±3.84)年;體質量指數20~29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5.31±3.18)kg/m2。兩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入選者及家屬均已知本研究內容并自行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4]中相關診斷標準,并確診為2型糖尿??;②未接受糖皮質激素、β受體阻滯劑治療;③藥物治療時間超過3個月后,糖化血紅蛋白>7%,空腹血糖>8.0 mmol/L。
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糖尿病并發(fā)癥者;②肝腎功能障礙、心肺功能不全、泌尿系統(tǒng)疾病者;③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或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超過正常值上限2倍,血肌酐>177 μmol/L;④合并手術、創(chuàng)傷等生理應激性因素,影響研究結果者;⑤患全身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肌肉骨骼肌系統(tǒng)疾病者;⑥合并精神性疾病者。
兩組均嚴格控制飲食,并進行適當的運動。對照組采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島素[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3107]聯(lián)合格列美脲(重慶康刻爾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800)治療,早餐前1 h口服格列美脲,以2 mg為初始劑量,每隔7 d調整治療劑量,但應保證最大劑量≤4 mg/d,且2 hPBG<10 mmol/L;皮下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島素,以0.15 U/kg為初始治療劑量,若未達治療目標則根據FPG水平調整治療劑量,間隔3 d增加2 U,達標后則維持原治療劑量。觀察組采用格列美脲聯(lián)合甘精胰島素治療,格列美脲使用方法與劑量同對照組,每日21:00皮下注射甘精胰島素(珠海聯(lián)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60009),以10 U為初始治療劑量,根據FPG水平間隔2~3 d調整治療劑量,調整幅度為1~4 U/次,待FPG水平在4.6~6.1 mmol/L范圍時,維持治療劑量,若FPG≤3.9 mmol/L可酌情減少甘精胰島素的治療劑量。兩組均治療12周。
胰島β細胞功能:采集兩組治療前及治療12周結束時0、2 h靜脈血3 mL,采用Accu Chek血糖儀(羅氏診斷公司)測定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空腹 C 肽(fasting C-peptide,FCP)及餐后 2小時PCP,并通過標準饅頭試驗測定餐后2 h血葡萄糖(2h postprandial glucose,2 hPG),計算β細胞功能指數
(△ Cp/△ G)=(2 hPCP-FCP)/(2 hPG-FPG)。
②腎上腺皮質指標:留取治療前及治療12周結束時患者24 h尿液10 mL,保存在-20℃冰箱內,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尿游離皮質醇(urine free cortisol,UFC)水平。③低血糖事件:統(tǒng)計兩組治療12周內低血糖(FBG≤3.9 mmol/L)事件發(fā)生情況。
采用SPSS 23.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后FPG、2 hPG水平均低于對照組,△Cp/△G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后觀察組UFC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觀察組發(fā)生低血糖7例,低血糖事件發(fā)生率為17.95%,對照組發(fā)生低血糖19例,低血糖發(fā)生率為48.72%。觀察組低血糖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308,P=0.004)。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胰島β細胞功能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腎上腺皮質指標比較
2型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綜合征,隨著病情進展易累及神經、血管、心臟等組織,加重病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臨床治療中多采用單純口服降糖藥物治療,可獲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隨著胰島β細胞功能的進行性,已無法獲得理想的降糖效果,常需采用胰島素治療。
有關研究指出,隨著2型糖尿病病程延長,患者的胰島β細胞功能明顯降低,導致病情惡化[5]。格列美脲在生理性促胰島素分泌方面具有顯著效果,可通過結合磺脲類受體65 KDa亞單位快速發(fā)揮治療作用;還可激活胰島素受體后途徑,增加脂肪和肌肉組織膜上葡萄糖轉運體4表達,促進胰島β細胞功能改善[6]。甘精胰島素為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可模擬人生理基礎胰島素分泌,有2個精氨酸被添加在人胰島素B鏈羧基末端,且甘氨酸將A21位門冬酰胺酸替代,可充分提供機體所需的基礎胰島素,改善胰島素抵抗,控制FPG水平;同時注射時間和進餐時間不影響甘精胰島素治療效果,在注入機體后24 h內無峰值曲線,可保持狀態(tài)平穩(wěn),進而恢復胰島β細胞功能[7]。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FPG、2 hPG水平均低于對照組,△Cp/△G高于對照組,表明格列美脲聯(lián)合甘精胰島素治療可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β細胞功能,控制病情發(fā)展。
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異常,產生皮質醇分泌增多、晝夜節(jié)律改變等癥狀。作為一種由腎上腺皮質束狀帶分泌的甾體激素,皮質醇的合成和分泌受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調控,可增強肝臟糖異生和糖原合成中所需酶的活性,促使外周蛋白質及脂肪分解,促進肝糖輸出,減少細胞利用葡萄糖,進而升高血糖水平。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UFC水平低于對照組,表明格列美脲聯(lián)合甘精胰島素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腎上腺皮質激素,控制血糖水平。分析原因為:格列美脲聯(lián)合甘精胰島素可充分改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紊亂,有效恢復該軸功能,調節(jié)腎上腺皮質,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控制病情發(fā)展[8]。本研究中,觀察組低血糖事件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格列美脲聯(lián)合甘精胰島素治療可減少低血糖發(fā)生,提高用藥安全性。分析原因為格列美脲半衰期較長,可使胰島素呈血糖水平依賴性分泌,具有較高的藥物安全性;而在相同血糖水平的情況下,甘精胰島素的藥物耐受性較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島素高,與格列美脲聯(lián)合治療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減少低血糖事件發(fā)生。
綜上所述,格列美脲聯(lián)合甘精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的治療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胰島細胞及腎上腺皮質功能,控制血糖水平,減少低血糖事件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