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克拉夫特 崔恒 譯
伊麗莎白·克拉夫特和她的零包裝購物周
一只信天翁給幼鳥喂食塑料,它以為那是食物。BBC紀錄片《藍色星球》中的這個鏡頭讓數(shù)百萬觀眾心碎。海洋生物因塑料而喪命,大海淪為人類的垃圾場。
然而,如果不使用塑料制品,又會怎樣?假如不再需要專人清理沙灘和海邊的包裝袋垃圾,假如我們從一開始就避免產(chǎn)生塑料及其他垃圾,而非到了清理這一步才絞盡腦汁,假如我們能重回不使用塑料的生活方式,像爺爺奶奶那樣去買菜,一切又會是怎樣?
要使海洋中的塑料垃圾顯著減少,最重要的當然是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國政府投入力量清理垃圾。不過,我也可以盡自己的一份力。我將為大家證明,作為消費者,每次購物的時候我們都可以選擇一些無包裝或者簡裝的產(chǎn)品,而且旅行的時候也可以做到,比如在梅前州的欽格斯特度假時。
我的度假地在德國北部波羅的海邊的一個半島上。這里大約有3000居民,每年到訪的游客數(shù)達50萬。游客們喜歡這片白色細沙灘,這里的景色或許并不獨特,但勝在沒有被海浪沖上岸的塑料瓶子,腳下的沙子里也沒有埋著被人們隨手扔掉的吸管。
這場運動名為“零垃圾”,也正是它促使我進行此次試驗。運動的發(fā)起者們倡導人們在生活中不浪費資源,盡可能少地制造垃圾——主要指塑料垃圾?!傲憷钡南刃姓呒白钪拇硎敲绹┲髫悑I·強森,她每年產(chǎn)生的垃圾只需一個玻璃罐就可以裝下。這位法國“零垃圾”專家在鏡頭前展示她的玻璃罐子,似乎在說:“如果你產(chǎn)生的垃圾比這多,你就還沒有真正努力過。”
跟環(huán)保女博主相比,我現(xiàn)在每周的垃圾都能裝滿一大袋,我代表了德國人的平均水平。據(jù)德國聯(lián)邦環(huán)境署的數(shù)據(jù),每個德國人每年約制造220.5公斤垃圾,遺憾地居歐洲之首。雖然德國人制造的塑料垃圾僅有0.02%進入大海,但污染海洋的垃圾數(shù)量最好為零,不是嗎?
拒絕使用塑料有利于保護健康。包裝袋中含有增加塑料柔軟性的增塑劑,容易在遇到奶酪或肉類等含油脂的食物后溶解并進入食物中,危害人體健康。鄰苯二甲酸二辛酯等增塑劑疑似為致癌物質(zhì)且影響生殖,還可能引發(fā)糖尿病、哮喘和阿茲海默癥。
無塑料包裝的洗發(fā)皂、沐浴皂和竹制牙刷。固體牙膏粒被嚼碎后會產(chǎn)生泡沫,然后就可以像平常刷牙那樣刷了。
“零垃圾”試驗的用具也包括咖啡杯、水杯、不銹鋼面包盒和兩個布袋子。
因此,我已經(jīng)很久不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餐具和外帶紙杯了。我想在度假期間徹底改變自己。由于我大部分的塑料制品及包裝垃圾來自超市,我在行李箱里帶上了咖啡杯、不銹鋼面包盒子、水杯及好幾只布袋子。但是大家注意:把布包當成一次性袋子使用,同樣不環(huán)保。根據(jù)英國環(huán)境部門的分析,布包必須使用131次,才能比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更環(huán)保。個人衛(wèi)生用品都是塑料包裝的,不過我有辦法,我把洗頭發(fā)和身體的肥皂、竹制牙刷和固體牙膏粒裝進了洗漱布袋。
在萊比錫、羅斯托克、奧克斯堡或者德累斯頓這樣的大城市里,我們更容易買到無包裝的商品:這里每周有農(nóng)產(chǎn)品市集,此外還有蔬菜水果攤、肉鋪、奶酪制品店,甚至“零包裝”超市。有志于保護環(huán)境的人可以在這些地方買到一切日常用品,而且不會產(chǎn)生垃圾。他們購買散裝的面條、茶葉和調(diào)料,裝在自帶的玻璃密封罐或者布袋子里,在結賬的時候稱重。在這里,連化妝品和廁紙等衛(wèi)生用品都沒有一次性包裝膜。清潔劑和酒可以用自帶的瓶子裝。2014年,米麗娜·格里姆波夫斯基斯基在柏林的克羅伊茨貝格區(qū)創(chuàng)立了一家名為“真正零包裝”的零包裝超市,如今在全德范圍內(nèi)已有100多家這樣的商店。
在欽格斯特僅有3家超市、一家折扣店和一家不比街角便利超市大的綠色食品店。購物之前我都會列一個單子,避免購買不需要的東西。減少消費也是環(huán)保運動的一項原則。
在埃德卡連鎖超市(Edeka),我買了散稱的番茄和洋蔥,因為不想為包著黃瓜的一次性塑料膜以及蔬菜上的塑料標簽煩心。這么考慮的話,我似乎不得不放棄吃面條。含餡料的面食雖然是在紙盒里賣的,但是它們的包裝上也會有一個透明的塑料紙小窗。在貨架間走上幾圈后,我的布袋子里裝進了不少食物:雞蛋、油桃、一公斤土豆、咖啡、玻璃罐裝果醬和面包。
到奶酪柜臺前,我請求店員把一塊荷蘭老阿姆斯特丹奶酪直接放在我的不銹鋼面包盒子里,遭到了拒絕。店員看上去很不高興:“那我把小票貼在哪兒?”我還是決定作罷了。
顧客能否用自帶的容器裝肉類和奶酪,這由經(jīng)理決定。沒有明確規(guī)定說不可以,但是出于食品安全的考慮,有些人不會同意。
在綠色食品超市,我又試著買了一次奶酪。我跟店主卡佳·卡術伯交流了一下。她熱情地告訴我,人們對零包裝食品和補充裝更加有興趣了。比如非一次性包裝的瓶裝鮮牛奶,顧客在購買牛奶的時候,可以將上次的空瓶歸還以抵償新瓶子的費用。
我到面包房買面包,沒有要袋子。“您確定不要袋子?”收銀姑娘有點難以置信地問我。她揮了揮薄薄的塑料袋:“這個是不要錢的?!蔽矣X得有必要解釋一下,于是幾乎像道歉一樣表示自己不想再使用包裝袋了。她沒有回答我,只是聳聳肩把兩只小面包丟進了我的布袋子里。我走的時候還聽見一位女顧客說:“年輕人是怎么想起這出的。”
我原本以為這次購物會很容易。實際上,因為不得不去很多家店來完成購物清單,我花了比平時更多的時間。
下一步就是要避免隨手用的塑料制品。在沙灘上吃早飯的時候,我用保溫杯裝咖啡,用一個可以重復使用的竹碗吃燕麥,而不用塑料碗,我不介意為環(huán)保多付50歐分。泡浴之后,我吃了裝在玻璃杯里的奶油碎巧克力意式冰淇凌,而不是包裝好的奶油棒冰。
很快地,我開始主動不要吸管、塑料餐具和塑料裝飾物。度假第一天,服務員給我上了一杯汽水,附帶一只綠得發(fā)亮的一次性塑料攪拌勺。這種事我絕對不會再做。后來在吧臺我請酒保把金湯力裝在我自帶的杯子里,而不用紙杯,也沒要吸管。我為此得到了額外多的分量,因為酒保認為:“你嘗試放棄塑料制品,減少垃圾。這真是太贊了!”
有了經(jīng)驗之后,我不必再花那么長時間購物了。10天下來,我驕傲地發(fā)現(xiàn),我也可以用一個玻璃密封罐裝下所有垃圾了。盡管不是一整年的,但是總算是一罐子裝下了。除了那只綠色的攪拌勺、一片藥片封膜、一張創(chuàng)可貼包裝、咖啡罐上的密封膜、一只面條包裝袋和一只煙盒,我沒有產(chǎn)生任何非堆肥垃圾。
不可避免的廢棄物:面條包裝袋、藥片封膜、雞尾酒攪拌勺、真空密封膜、煙盒和創(chuàng)可貼包裝
也許有人認為我不該買那袋面,這樣還可以少產(chǎn)生一點塑料垃圾,甚至是抽煙和喝咖啡都可以省省,但是我不想放棄一切。對我來說,這個試驗是“減少塑料制品”生活的成功開始,而不是“無塑料生活”的。
[譯自德國《焦點》]
德國人丟棄的包裝垃圾數(shù)量為歐洲人均最高。多虧有了法規(guī)約束,塑料袋的使用量已經(jīng)減少了。
2017年,德國人使用的塑料袋比上年少了13億個。德國人均每年使用29個塑料袋。德國人每小時使用32萬只咖啡杯。每年這類垃圾達4萬噸。一只杯子的使用時間只有15分鐘。
2016年,德國的包裝垃圾達1816萬噸,比上年增長0.05%。
每年,全歐洲(歐盟28國)消耗塑料制品的數(shù)量如下:外帶包裝2.5億件 飲料瓶460億個 煙頭5800億個 咖啡杯160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