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附屬小學 陳向華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已經不滿足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當前,許多學校已經開始全面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開展小學語文教學,但是部分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的過程中,無法發(fā)揮其作用。因此,我結合自身實際工作經驗,就當前先到網絡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優(yōu)化作用、多媒體技術使用現狀以及優(yōu)化課堂教學有效策略進行探究。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現代網絡技術已經廣泛的運用于各個學段的各個學科之中。在信息化時代,也要求實現教育的信息化,在現階段,隨著學校教育的整體教學條件、教學設施不斷完善,尤其是近些年,相關的政府部門加大了對學校的硬件設施建設,大多數的學校已經實現了多媒體教學,信息化設備的完善為現代的學校教育奠定了一定的設備基礎,同時也為教育現代化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通過使用信息化技術,能夠加強教師隊伍的技能提升,推動教學課堂的高效率進行,能夠加強學校與家長的合作,有效地實現教育教學現代化,從而整體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本文將結合運用信息技術具體優(yōu)化教育教學的方式,進行相關的教學方式分析,以期望能夠進一步優(yōu)化教育教學。
小學語文也不例外,現代網絡技術的運用,能有效的提升學生課堂學習興趣,幫助教師更容易講解重難點知識等。但是,就當前小學語文課堂使用多媒體網絡技術效果而言,還是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學課前準備不足、忽視教學內容擴展以及技術工能開發(fā)不全等。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高效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合理設置教學內容,發(fā)揮多媒體教學工具積極作用,不斷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現代網絡技術運用于小學語文課堂,其優(yōu)點在于信息量豐富、節(jié)約板書時間、形式手段多樣化。同時可以將書本中枯燥的文字內容有機的轉化為音像,讓學生得到生活的學習感受,達到知識和情感的交融。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現在信息技術已經普遍的應用于相關的教學領域和學科教育中,這完全突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教育的時空界限,同時也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和學習的能動性,為整個的教育觀念帶來變革的同時,也為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因此我們應該充分運用信息技術,開展相關的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能夠更好的在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中,掌握更多知識,提升學習興趣。具體表現為以下三方面。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通過板書單一的像學生傳授知識,學生也只能聽老師的講解和看黑板上板書進行記錄式學習,這在很大程度上消磨學生學習興趣,且不利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而現代網絡技術教學能有效改變這一問題,它集圖像、視頻、語音為一體,多角度刺激學生感官,引起學生注意,刺激學生學習欲望,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逐漸形成語文學習內驅力。學生在進行新的知識學習理解的過程中,由于思維邏輯的發(fā)展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對于抽象的知識難以理解,對于枯燥的學習內容缺乏興趣。因此,教師要在此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時通過信息技術就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信息技術可以將視頻,圖片,超鏈接等多種內容集于一體,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拓展視野、增加信息量,對于重點難點問題,能夠突出標識,這些對于提升教學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現代多媒體網絡技術的使用,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改善師生之間關系,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傳統(tǒng)師生關系主要以教師對學生的管理和制約為主,這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造成學生失去學習主動性。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通過各種現代技術,將學習內容聲情并茂的展現,以此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師生之間交流,學生學習從旁觀者變成了主動者,學習效率也因此大大提升。
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主要是通過語言和板書傳遞知識,學生接受知識的效率較低。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網絡空間更為豐富的知識用更短的時間傳遞給學生,多媒體圖文聲像多角度個感官刺激,更能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對于教師來說,多媒體可以幫助教師將教學重難點立體化,幫助教師解決教學問題,從而提升教學效率。在開展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使用投影、幻燈片、視頻播放等教學手段,將所學的內容知識進行多媒體化的表達,通過圖文并茂,邏輯清晰的知識表現形式能夠有效地提升課堂效率,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多媒體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多感官的進行學習,增加信息獲取途徑,擴大信息的獲取數量,增加知識的記憶時間,從而能夠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通常來講,有很多信息內容是僅僅通過課本和教師口頭教授是不能夠達到最終的效果,而通過計算機輔助教學就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手段,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保持一種積極上進,渴望學習的精神狀態(tài),促進學生主體能動性的發(fā)揮,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思維發(fā)展能力,從而有效提升整體的課堂學習效率。比如在傳統(tǒng)的教授學生認字的環(huán)節(jié),以往會采用卡片的形式,讓學生機械的進行記憶和朗讀,這種方式很容易產生呆板枯燥的課堂,這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很難集中注意力,如果使用信息技術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相結合,教師可以采用連連看游戲的形式、動畫播放的形式,通過多媒體教學來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枯燥性,通常也能夠收獲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這種方式也能夠節(jié)省課堂時間,呈現出高效的教學課堂,這些都能夠體現出信息技術教學的先進性和高效率性。
當前,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普及,在學校的強制要求下,小學語文課堂的多媒體網絡技術的運用已經相當廣泛。但是依然存在以下問題:
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沒有認真進行多媒體課件準備,為了應付學校檢查,形式上疲于應付。因此常常出現課件內容不準確、知識點不完整或者課件沒有實際價值等問題。
部分教師在進行多媒體課件準備的過程中,過于注重教材內容,忽視相關內容擴展。小學語文教育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基礎語文知識水平的基礎上,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高尚情操,但是部分教師將課程與實際生活脫離,造成多媒體網絡技術運用成為課本內容復制,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性,不利于學生發(fā)展。
部分教師使用多媒體只是簡單的使用其展示課件的功能。對師生互動方面的多媒體技術運用不足,不能根據學生的需求廣泛開發(fā)和創(chuàng)新自身的教學方法,無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對多媒體網絡教學手段加以重視,采取有效措施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應該以學生興趣為導向,巧妙利用現代化網絡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技術作用。比如在五年級下冊《皇帝的新裝》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網絡上技術搜集有關圖片或者視頻,通過多媒體教具進行展示,當學生看到相關圖片或視頻時,就可以廣泛的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引發(fā)學生學習的有意注意。同時,教師還可以進行延伸,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引導學生養(yǎng)成愛讀書的好習慣。教師再進行適時的引導,讓學生主動表達和交流說出心中感悟。如此,既尊重了小學階段的個性特征,也保證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信息化網絡技術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對學生未來發(fā)展也產生深遠影響。
教學活動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綜合運用的活動,因此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性是至關重要的。教師除了準備制作精良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之外,還需要加強對學生思想、思維以及接受能力等方面進行研究考量,確保以最優(yōu)化的形式完成課件制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課件制作的時候不能一味只關注課件的漂亮性和動畫效果,而忽略知識性。因為一旦課件過于花哨,反而容易分散學生注意力。同時,課件制作如果只是單純播放,就與傳統(tǒng)“灌入式”教學沒有區(qū)別,因此,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時,一定注意與學生的互動交流,當出現重要知識點時,可以暫停多媒體使用,用語言互動進行交流溝通,讓學生及時參與到教學中來。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使用多媒體網絡技術講解知識點,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但是,部分教師往往只注重自身的教學效率而忽視學生的學習效率,這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應該以學生的學習效率為主,利用多媒體技術運用有效措施。比如,教師在進行五年級上冊《藏北草原》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通過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向學生展示藏北草原的圖片,為學生創(chuàng)設課前情景,讓學生優(yōu)先進入到情境中。然后教師抓住課文中關鍵詞句,比如“星星點點的帳篷,在這綠色的海洋中,好像害羞的姑娘,用緩緩升起的絲絲輕煙遮住自己”等句子,幫助學生掌握表達方式,引導學生通過想象感受故鄉(xiāng)美景。最后,通過多媒體教具進行配樂朗誦,在朗讀中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故鄉(xiāng)藏北草原的熱愛之情。
最后,通過多媒體教具解決本課重點生字詞語,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游戲的方式,以競賽搶答、聽寫、默寫等方式,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主動掌握本課語文基礎知識點。
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下的小學語文課堂,如果教師的教學能力不足,課堂掌控能力不強,很容易出現無趣、死板、效率低下等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學習興趣的發(fā)展,對學生整體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產生了阻礙作用。因此,教師在使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的基礎上,要對自身教學方法加以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工具的優(yōu)勢作用。例如,在進行五年級下冊《青海湖,夢幻般的湖》教學時,教師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首先通過介紹青海湖、月牙泉的現狀入手,通過新聞、調查數據等方式向學生展示目前青海湖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情況,讓學生在震驚、惋惜中,期待曾經的青海湖如夢幻般的美好模樣。如此,讓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中主動探索學習。其次,通過小組學習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分析課文時從哪幾方面寫的青海湖,并進行總結歸納,教師則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這幾個方面的圖片或者影片,讓學生在掌握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利用影像資料進行知識固化。最后,教師再通過多媒體技術輔助,進行朗讀、作業(yè)測評等。當然,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避開無關內容,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集中注意,提升興趣。自覺的將課堂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是自身思想素質得到有效提升。
總之,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使用現代化網絡技術,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師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這種信息化的教學環(huán)境,能夠進一步豐富學科內容,優(yōu)化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率,為學生呈現更加高質量的課堂,這在一定程度上都推動了整個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的現代化基礎建設。但是當前的多媒體教學技術的運用還僅僅停留在表面,小學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增強師生教學互動。從教和學的效率出發(fā),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式方法,以達到使用現代化網絡技術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