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惠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diào):“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彼裕囵B(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應該成為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之一。我們的語文課堂應該以促進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為主線展開,并帶動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情感的升華。那么,如何基于語言運用開展小學閱讀教學呢?筆者就結合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秦兵馬俑》一課的教學展開相關討論。
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訓練不能用外力來強迫他們,因為在外力影響下,他們是一種被動的行為,不利于他們思維的打開,如果思維打不開,語言文字的運用也就會事倍功半。所以,選擇好語言文字運用的契機非常重要。只有選準了切入點,才能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激發(fā)學生想運用的迫切心情。同時,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如果對課文內(nèi)容不太了解,那么也不容易進行高質(zhì)量的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每一篇課文,總能找到相關多媒體視頻材料,若找不到也可制作多媒體PPT,化抽象為直觀,增加信息量,尋找語言運用的契機,才能更好激發(fā)學生的語言運用興趣,讓學生真正投入到語言運用之中。
比如,這一篇課文主要講了秦兵馬俑有兩個特征,一是規(guī)模宏大;一是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因此,我們下載一些關于兵馬俑的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其宏大與類型眾多,就可以引導學生把握住課文的大意,并且有一種語言運用的沖動。
首先通過學生閱讀課文,讓他們先感知課文內(nèi)容。為了讓學生能夠抓住中心詞語來解讀課文,筆者適時進行了引導,把閱讀教學引入到更深處。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通過閱讀這一自然段,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xiàn)了這一自然段對課文內(nèi)容有一個統(tǒng)領的作用。
師:為什么呀?
生:因為這一段是這樣寫的:“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而課文的前半部分是寫兵馬俑規(guī)模的宏大,后半部分是寫兵馬俑的類型與個性的。
(師多媒體播放兵馬俑視頻素材。)
師:請你們默讀第二自然段,并在小組里交流一下,互相說一說看完課文和視頻之后的感受。
接下來,筆者讓學生抓住“20000平方米”“五十個籃球場”“八千個”等詞語來組織語言運用。先讓學生結合這些數(shù)據(jù)想一想,然后說一說自己的感受。通過比較,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兵馬俑真的是太大了。這樣,他們就有一種想說出自己想法的沖動,語言運用契機就隨之而來。學生在交流過程中都說出了自己對兵馬俑的態(tài)度。特別是學生抓住了“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讓學生交流如果去掉一行行或者一列列行不行,為什么。這樣,學生在交流討論過程中,就會感受到這兩個詞語去掉一個都不行,從而發(fā)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而在后面讓學生抓住“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這兩個詞語,談一談自己對不同兵馬俑的解讀。特別是對于第8自然段中的“有的……有的……有的……”讓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從而提升了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
這樣通過視頻直觀展示結合中心詞語,帶著學生走進文本,不僅使學生更好解讀了課文,還讓學生感受到了語言文字運用的精妙之處,從而把教學引入更深處,讓學習真正發(fā)生。
基于語言運用的閱讀教學,著力點應該放在學生如何運用語言文字上。也就是說要讓學生能夠在閱讀教學中感受到作者語言文字運用的魅力所在,從而習得更好的語言文字運用策略。
比如,在這一篇課文中,在描寫秦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時,列舉了將軍俑、武士俑、騎兵俑等幾個兵馬俑,通過對它們的描寫突顯出每一種兵馬俑都是個性鮮明的。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先認真閱讀4、5、6這三個自然段,再讓學生理解一下這三種兵馬俑的特征,然后填寫下表。
兵馬俑將軍俑武士俑騎兵俑身材 身穿 動作 神態(tài)
最后進行說話練習:
_______(人物)_______(身材)_______(身穿)_______(動作)(神態(tài))
學生通過閱讀,完成了表格,再通過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描寫各種兵馬俑時的語言文字運用策略。接著,筆者為了能夠讓語言文字運用向更深處邁進,又做了進一步的點撥。
師:同學們,作者在描寫秦兵馬俑時,只選擇了將軍俑、武士俑、騎兵俑這三個兵馬俑作重點描寫,是不是秦兵馬俑只有這三種人物俑呀?如果只有這三種俑,也稱不上類型眾多呀。那么能不能把秦兵馬俑的所有類型都寫出來呀?為什么?
這一道問題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明白在進行語言文字運用時,不能面面俱到,要選擇最具有代表性的來寫,從而讓學生明白在語言文字運用時,選擇事例是非常重要的。
閱讀教學不能只教學課文,課文只是教材編寫者給我們的語文教學提供的一個例子,我們只有讓這些例子增值了,才能更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所以,在基于語言運用的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從帶著學生走進教材到帶著學生走出教材,把學生在教材中學習到的技能遷移到教材之外,讓學生在模仿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運用教材中的描寫方法,從而真正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這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語用課堂。
比如,在教學這一課結束時,我布置了一個小任務給學生,讓學生回家搜集其他類型的秦兵馬俑,可以是圖片,可以是視頻,然后寫一寫,最好用上學習過的詞語。然后在班級開一個“兵馬俑交流會”,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秦兵馬俑的認識與理解。
總之,基于語言運用的閱讀教學,就要把訓練學生的語言運用放在首位,要根據(jù)課文的題材選擇課文中彰顯語言運用的內(nèi)容,組織學生進行語言運用,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