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夢姣
【摘要】職業(yè)學校的學生所學的內(nèi)容除了有關自身能力與素養(yǎng)的提高必然還有為踏上工作崗位而做的考慮,但不管是從哪一個角度考慮,禮儀教育在其中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一個人的禮貌與氣度會直觀呈現(xiàn)在他的一言一行、待人接物之中,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需要滲透禮儀教育,讓學生知禮、懂禮、守禮,在學習中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成為有“君子之德”的人。
【關鍵詞】知禮 懂禮 守禮 職場
【中圖分類號】H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051-02
學習是學生從外界獲取信息重要方式,這些信息不但引導著學生一步步掌握更多的能力,還能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明辨是非、如何為人處世,我所接觸的這個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意識發(fā)展定型的關鍵時期,只有從教育中得以重視,才能幫助他們成為懂禮貌、有涵養(yǎng)的有為青年。
一、知禮節(jié)
要想讓學生接受一種東西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讓他們知道有這個東西,禮儀教育同樣如此,在我們想讓學生接受待人接物的禮儀觀念時必須以他們已經(jīng)對“禮儀是什么”這個概念有所了解為前提。
俗話說:“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只有經(jīng)濟問題得以解決了,人們才會注意到禮儀文化方面的內(nèi)容,當今時代物質(zhì)文明雖不說發(fā)展到極高的水平,但相比“倉廩實”的程度還是綽綽有余的,所以對于這個時代的學生從幼兒園開始就已被教導懂禮貌、講文明。既然如此,為什么在這個階段還要讓學生去了解禮儀是什么呢?那是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學生會受到各種各樣的干擾,而這只憑小時候被教導“禮貌”是不夠的。
職業(yè)學校的學生相對來說文化基礎較為薄弱,不管是傳統(tǒng)禮儀文化還是現(xiàn)代一些禮儀文明知識他們的關注度都不太高,這就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文章閱讀以及傳統(tǒng)文化常識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不斷接收有關禮儀文明的信息。比如稱謂,有喜歡古裝劇的學生對古代的稱謂也有所了解,“貴姓”“令尊”“賜教”“鄙人”“犬子”等等不管在哪一個方面中國的傳統(tǒng)稱謂禮儀所遵循的都是一個“尊他輕己”的原則,雖然在現(xiàn)代日常交流中不再使用這些稱謂,但學生通過了解這些禮儀知識不但能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在一些需要的場合不鬧笑話,更重要的是可以體會到中國傳統(tǒng)禮儀文化中所具有的“尊重”的態(tài)度,而這種態(tài)度對于職場中拜訪他人、接待客戶等場合以及生活交流的方方面面都是極為重要的。
二、懂榮辱
知道禮儀是什么只是對我們的傳統(tǒng)禮儀文化與如今的交往文明有了概念,但將這種“知道”轉(zhuǎn)化為最終的“行動”之前還需要一個過程——懂榮辱。
所謂“懂榮辱”就是使學生當見識到某種社會現(xiàn)象或者經(jīng)歷某種事情時能下意識地將其與自己所接收的禮儀文化知識聯(lián)系起來,并能發(fā)自內(nèi)心地對其做出是非判斷。還以稱謂為例吧,當學生只是把對他人恰當尊重的稱呼作為一種禮儀知識的理論時,他只會有“原來是這么回事”這種想法而很可能不會去深思,可當他看到身邊對人對父母長輩大呼小叫或者言語中辱及親人會下意識皺眉或想要制止時,禮儀知識與榮辱觀就融合為了一體來作為引導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去認可禮儀、付諸行動的推動力。所以在向?qū)W生滲透禮儀內(nèi)容的過程中同樣需要利用一些場景、案例來激起學生的好惡感與榮辱觀,讓學生自覺去尊稱、禮讓、遵守規(guī)則這些他們將其分為“榮”的事情,這是培養(yǎng)學生在一言一行中懂禮、守禮非常好的開始,但這卻并不是結束,禮儀是一種文化,而語文的學習本就是一個接受文化熏陶的過程,我們可以直接讓學生接收禮儀知識,同樣也可以選擇借助《未選擇的路》這樣的文學作品陶冶學生的情操,讓他們在提升自己文學素養(yǎng)的同時對為人處事有更深刻的領悟。
三、有所為
哲學上說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也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所以學生對教學中禮儀知識的滲透到底接受到什么程度需要實踐來加以證明,而這也同樣是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付諸實踐。
對于職業(yè)中學的學生我們從不曾忘記過教學需要為他們今后的發(fā)展而考慮,事實上語文教材也本就設置了有關企業(yè)建設、職場人際關系的內(nèi)容,像以“拜訪”“接待”“答詢”為主題的口語交際學習其實就包含著待人接物的禮儀要求。比如“答詢”這一部分,學校不是職場,但與同學、老師的相處過程中同樣少不了答詢這一環(huán)節(jié),認真聽他人的問題是對提問者的尊重,直面問題坦白回答是對這場交流的負責,而組織自己的語言以真誠坦率、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完成自己的回答則是自身能力與素質(zhì)的良好展現(xiàn)。顯而易見,也許日常學習生活中一個小問題的回答就是在考驗一個人在與人交流時的應變能力以及禮儀態(tài)度,要知道一個人言行舉止有時候其實是下意識的行為,是日常習慣的展現(xiàn),倘若在教學中教師不在平時對學生多加引導與約束,幫助學生將所學內(nèi)容付諸實踐,那將來在重要的場合學生同樣不能表現(xiàn)的有禮有度,只有將功夫下在平時,對學生的禮儀教育才會是有效的。
綜上所述,禮儀教育的滲透是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多加留心的問題,而禮儀教育的過程則需要合情合理、循序漸進的安排,將教育融化于日常的教學之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禮儀文明的熏陶,并最終能在言行舉止中表現(xiàn)出自己的修養(yǎng),禮儀教育才算是達到了最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唐啟見.中職生文明禮儀素養(yǎng)的調(diào)查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7.
[2]郭興.知文識禮——淺議中職語文教學與學生禮儀教育的融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5(1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