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寧
優(yōu)點:霸氣的外觀、精致的內飾、豐富的配置、寬敞的空間、良好的駕乘感受
缺點:與凱美瑞過分重疊、后排地板中央凸起較高
上市時間:2019年3月
售價:20.88萬-28.98萬元
競爭車型:別克君越、福特金牛座
中國市場分析:
與雷克薩斯ES出自相同平臺,為亞洲龍帶來了越級的質感。不過在其他很多方面,它又與同門兄弟凱美瑞過于相似,最關鍵的是價格部分重疊過多,所以手足相殘在所難免,就看豐田如何平衡了。
感謝亞洲龍,讓我重新認識了南方。其實這只是我對南方鬼天氣發(fā)的牢騷,亞洲龍是實實在在的躺槍。言歸正傳,這次來到寧波國際賽車場,就是為了試駕最近的“當紅炸子雞”—一汽豐田亞洲龍。
本來滿懷期待,只是每人真正的駕車時間加一起還不到十分鐘,并且每輛試駕車前后還有兩輛普拉多“護駕”,每一個項目入口和每一個彎道前,還都有限速標識,讓這條龍根本放不開手腳,這種淺嘗輒止真是讓我意猶未盡,真可謂“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來之前我就在納悶,為什么一輛車長近5米的中大型轎車,要在賽道上舉辦試駕會呢?這讓我對此行并不抱希望,不過在短暫的試駕過后,我有些明白豐田這么做的原因了,因為這條龍動起來真的太不“豐田”了,而豐田也極為樂于向大家展示這輛開起來不“豐田”的車,以此向世人宣告:別再拿我和中庸劃等號。
這次的試駕比較簡單,賽道全長4.01公里,為了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亞洲龍的運動性能,主辦方在賽道上還用樁桶設置了幾個項目,比如繞樁、緊急變線等,不過為了安全起見,每輛試駕車前后都有普拉多進行護航,我們的試駕車不能進行超越。雖然不能盡情地開,但享受一下國家領導人的待遇也不錯。
還沒來得及仔細感受一下各方面的素質,一圈就完事了,就好像豬八戒吞人參果,根本沒嘗出味道。好在上午體驗汽油車之后,下午還能再開混動車再跑兩圈。所以我此次真正駕車的時間就是三圈,四舍五入算作10分鐘吧,所以只能談一下我膚淺的認知。
轉向力度適中,并且轉動時的手感比較細膩,讓人感覺輕松加愉快。雖然路感不算清晰,但轉向相當精準,入彎后基本不用對方向進行二次修正,你可以通過方向盤對車頭指向了如指掌,給人很強的信心。
底盤的調校是柔中帶剛,也就是舒適為基礎,但不乏一定的運動感,對顛簸過濾較為徹底的同時,彎道中也能給車身不錯的支撐,再加上TNGA架構帶來的低重心,使車身左右擺動的幅度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即使坐在后排,也不會被晃得東倒西歪,甚至我坐在后排,還能在過彎時拍出不虛的照片。
雖然車長接近5米,但給人的感受卻不像這么大的一輛車,過彎輕松利落,循跡性很好,車頭扎進彎道,車尾能夠緊緊跟隨,完全不會顯得拖沓,矯捷歡暢的表現(xiàn)讓我備感驚喜,沒想到這么大的一輛豐田也能在賽道駕駛中帶來不俗的樂趣。
再來說說發(fā)動機,汽油版車型搭載2.5L Dynamic Force Engine發(fā)動機,這是一臺自然吸氣發(fā)動機,熱效率高達40%,混動版上的那臺同排量發(fā)動機熱效率更達到了驚人的41%。汽油版最大功率209馬力,最大扭矩250?!っ?,匹配8擋自動變速箱。混動版綜合功率為218馬力,匹配E-CVT變速箱。
無論是哪種動力總成的車型,平順性都是毋庸置疑的,這也是自然吸氣發(fā)動機最大的優(yōu)勢,真的是踩多少有多少,那種順滑的感覺讓人無比留戀。當然,凡事都有兩面性,順滑的另一面就是與2.0T發(fā)動機相比,急加速時的動力略顯不足,這在賽道中的長直線路段表現(xiàn)比較突出,發(fā)動機的嘶吼并沒有換來與之相匹配的速度提升。這并不是說它動力不足,日常駕駛完全夠用。
車頭呲牙咧嘴,大尺寸的進氣格柵,搭配狹長的前大燈,看起來相當激進
聊完動態(tài),再回過頭來看看它的長相。好在之前有凱美瑞和C-HR打預防針,讓我們對豐田的設計有了全新的認識,否則亞洲龍這副“兇惡”的面孔,還真容易把小孩嚇著。
車頭呲牙咧嘴,大尺寸的進氣格柵搭配狹長的前大燈,看起來相當激進。前保險杠兩側的兩撇“小胡子”可不是裝飾,它們真的是有通風的作用。發(fā)現(xiàn)藏在前格柵下方的兩顆小燈了嗎?那可是中國車型專屬。
不過中國版車型只有橫條格柵一種前臉設計,海外版可是還有一種網(wǎng)狀格柵的運動版車型可選。廠家相關工作人員也對此進行了回復,表示今后會推出原廠改裝套件,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車身側面低矮修長,車頂線條過渡非常流暢,有種轎跑的既視感。突起的腰線非常明顯,并且在后門分成了兩道,相當個性,同時也增強了側身的肌肉感。從車身尺寸來看,亞洲龍長寬高分別為4975/1850/1450毫米,軸距為2870毫米。長度和軸距都和ES完全相同,分別比凱美瑞多出75毫米和45毫米,這點差距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凱美瑞表示無法接受。
直路中,自然吸氣發(fā)動機的爆發(fā)力略有欠缺,但平順性絕非渦輪增壓發(fā)動機可比
車身側面腰線在后門處分為兩條,這種設計個性十足
尾部層次感豐富,還采用了時下流行的貫穿式尾燈,只是中間的連接部分亮不了?;靹榆囆蜑殡[藏式排氣,而汽油版車型則有雙邊雙出的鍍鉻排氣口。
內飾也是棱角分明的設計,與外觀整體風格相匹配。做工和用料都符合這一級別該有的表現(xiàn),皮質包裹的方向盤,手感相當不錯。9英寸懸浮式中控屏可通過兩側實體按鍵和觸摸進行操作,只是此次時間太短,沒有對功能性進行體驗。
儀表盤為機械儀表加上液晶屏的組合,科技感不如全液晶儀表那么強,好在設計足夠精致,中間那塊屏幕也能夠顯示足夠多的信息。
至于配置方面,廠家并沒有公布官方數(shù)據(jù),不過從現(xiàn)場來看,非頂配車型的配置已經(jīng)足夠豐富了,比如無鑰匙進入、一鍵啟動、抬頭顯示、雙區(qū)自動空調、座椅加熱、全景天窗、后排出風口、全車多個USB接口、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主動剎車等都有配備。
還有一個要特別提到的配置就是頂配車型的14揚聲器JBL音響系統(tǒng),效果相當不錯,高音亮、中音穩(wěn)、低音沉,比頂配凱美瑞的JBL好上幾個檔次。
空間完全不用擔心,我身高175厘米,坐在后排頭部四指,腿部接近三拳,相當寬敞。美中不足的是后排地板中央凸起不低,作為一輛前驅車有些不應該。好在長度足夠,可以放下腳。
儲物空間也是相當夠用,尤其擋桿前方有一個容積很大的儲物格,還帶有滑動的蓋板,很實用。擋桿旁兩個杯架自不會缺席,中央扶手箱容積不小,還是兩層的設計,并且內部有植絨。行李廂空間雖然沒有具體數(shù)據(jù),但目測相當可觀。
豐田前驅旗艦轎車、與雷克薩斯ES同平臺,這兩個大帽子讓亞洲龍關注度頗高。而試駕后的整體感受又完全沒打臉,甚至還有些超出期待,最關鍵的是售價很有誠意,僅比凱美瑞貴了少許,想不大賣都難。只是我想問:這讓凱美瑞怎么活?不知豐田會如何平衡這“哥兒倆”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