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平
(遼寧省生態(tài)實驗林場,遼寧 朝陽 122000)
我國遼西地區(qū)氣候干旱,立地條件相對脆弱,成為影響當?shù)卦炝志G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油松(Pinustabuliformis)因其抗旱抗寒耐土壤貧瘠而成為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qū)造林的主要樹種之一。在一定的海拔區(qū)域內(nèi),立地條件即是此生態(tài)梯度的良好表現(xiàn)型[1]。不同立地條件下的光熱資源、風力、土壤蓄水保墑能力均有所不同,因此植物的生長狀態(tài)也會有所區(qū)別[2]。雖然油松對立地條件要求不高,但是不同的生長環(huán)境下其長勢有所區(qū)別,為了比較出不同的立地條件(包括坡位、坡向、坡度、土層厚度等)下油松造林后的生長情況,特在遼西半干旱地區(qū)開展立地條件對油松造林效果的比較研究。
試驗安排在錦州(遼西山地丘陵區(qū))的國有林場內(nèi)進行,為半濕潤、半干旱季風性大陸性氣候,雨熱同季,年均溫8 ℃左右,極端最高、最低溫分別為37 ℃、-36.9 ℃,年均降水量615 mm左右,6—8月比較集中,年均日照時數(shù)為2 900 h左右,無霜期年均140 d。土壤類型為褐土,有機質(zhì)含量不高,整體土壤肥力較差,覆蓋植被有櫟灌、胡枝子、結(jié)縷草等。
試驗中造林所用的油松苗為2年生苗,購自周邊縣苗木基地,要求所有的油松苗長勢一致、無病蟲害發(fā)生,起苗后用市售較厚的塑料袋包住根部,從根莖部封嚴。
試驗在2017年3月進行,各處理除了試驗設(shè)計的立地條件有所不同外,其余的整地、挖穴、林間管理等措施保持一致,各處理均種植20株2年生的油松苗,栽植的株行距為1.2 m×2.5 m。調(diào)查的苗高(卷尺測量)、地徑(游標卡尺測量)等生長數(shù)據(jù)取20株的平均值。坡位試驗:在林場內(nèi)一坡度為36°向陽山坡上分別設(shè)置坡頂、中上坡、中下坡、坡底4個坡位;坡向試驗:在林場內(nèi)一坡度為36°山坡上的中上部分別設(shè)置陽坡、陰坡2個坡向;坡度試驗:選擇在土壤肥力及植被覆蓋度等條件一致的各坡度(10°、20°、30°、40°)山坡的陽坡上進行油松造林;土層厚度試驗:在坡位、坡向、坡度等一致的基礎(chǔ)上分別設(shè)置3種土層厚度(厚、中等、薄)進行油松造林。當年的10月中下旬調(diào)查各處理的苗木成活率以及當年的苗高、地徑變化情況[3]。
由表1可知,油松在不同坡位下造林的效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由于所選山坡的坡度較低(36°),整體來說,坡位較高的幼苗成活率更高,而坡底的造林成活率僅為58.3%,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坡位高的光照條件更好且受到兔、鼴鼠等的啃食少;年均生長量上以中上坡、中下坡的油松幼苗較大,隨著坡位的升高或者降低,苗高、地徑的年生長量均比中坡位有所降低。
表1 不同的坡位下油松造林成活率及生長情況比較
注:同例中數(shù)字后面的大、小字母分別表示0.01、0.05水平上的差異,字母不同分別表示差異極顯著、顯著。下表同
陽坡與陰坡上的光照資源、溫度、風力等小氣候不同,而這些因子在油松的生長中有著重要的作用[4]。通過對2種不同坡向下油松造林效果的比較,結(jié)果見表2。由表2可知,油松在不同坡向下造林的效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陽坡上的幼苗成活率極顯著高于陰坡,增幅10.9個百分點,苗高年均生長量陽坡與陰坡差異極顯著,增加2.5 cm,地徑年均生長量陰坡大于陽坡,但是未達到顯著性差異水平。
表2 不同的坡向下油松造林成活率及生長情況比較
坡度條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土壤的保水蓄肥能力,相對而言坡度越低,其土壤保持水土的能力更強[5]。通過對4種不同坡度下油松造林情況的比較,結(jié)果見表3。由表3可知,坡度在20°~30°時幼苗的成活率較高,達到了93%以上,極顯著高于坡度為10°、40°的2個處理下的油松造林成活率;年均苗高生長量在坡度10°~30°范圍內(nèi)表現(xiàn)出增加的趨勢,超過30°苗高生長量有所降低,40°下的苗高年均生長量為12.8 cm,與其他3種坡度處理差異顯著;地徑年生長量隨著坡度的增加逐漸增加。
表3 不同的坡度下油松造林成活率及生長情況比較
土層越厚,其土壤中的有機質(zhì)及其他養(yǎng)分的含量高,相應(yīng)地土壤的理化性狀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3,5]。由表4可知,土層厚的土壤中油松造林的生長情況及成活率均好于土層瘠薄的地塊;從成活率分析看,土層厚的處理極顯著高于土壤薄的處理,增幅為43.3個百分點,顯著高于土層厚度中等的處理,增幅為9.2個百分點;從年均生長量來看,土層厚的處理下油松的苗高、地徑生長均極顯著好于土層薄的處理,增幅分別為3.9、0.21 cm。
表4 不同的土層厚度油松造林成活率及生長情況比較
油松人工造林后的成活率及成長情況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坡位、坡向等立地條件是一項重要的因素之一。結(jié)果表明,坡位較高的油松幼苗成活率高于中位及坡底的造林成活率,中上坡、中下坡的幼苗生長較快;陽坡上的幼苗成活率及苗高年均生長量均高于陰坡;坡度在20°~30°時油松幼苗的成活率較高,達到了93%以上,坡度10°~30°范圍內(nèi)苗高年均生長量較高,地徑年生長量隨著坡度的增加逐漸增加;土層厚的處理成活率、年均生長量均高于土壤薄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