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強
摘 要 本研究通過比較《杭州旅游指南》手冊及其英譯本,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語法錯誤、文化專名解釋缺失、西方受眾接受心理忽略等缺漏直接影響了文本信息的有效傳遞,從而導致低效度外宣翻譯。
關鍵詞 旅游指南 翻譯效度 杭州形象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城市旅游外宣翻譯是其對外文化傳播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優(yōu)秀的外宣翻譯不僅能提升國家和城市的文化形象,同時還能促進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增長。旅游城市主要借鑒外宣翻譯向國際社會展示城市的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底蘊,所以翻譯務必有效傳輸原文信息,集聚城市旅游文化的正能量,才能達成最佳傳遞效度。
1杭州旅游外宣翻譯效度問題
翻譯學者趙彥春(1999)、司顯柱(2009)認為譯文的效度高低取決于是否體現(xiàn)了原文交際者的意圖以及是否滿足了受眾的期待。筆者通過分析比較《杭州旅游手冊》中英譯本,發(fā)現(xiàn)目前杭州旅游外宣翻譯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1語法結構錯誤
《杭州旅游指南》手冊的英譯本中關于西湖的景點的介紹存在不少顯而易見的語法錯誤,這對城市形象的構建極為不利。
例1: There is a bronze bell, produced by China and Japan, is 19 tons in weight.(P. 11)
此句用于介紹南屏晚鐘的起源,第二個is顯然語法結構出錯,應當刪除。
例2: The ornamental plants area is consisted of 8 special gardens…(P. 25 )
該句用于介紹杭州植物園,其中語態(tài)用錯,詞組consist of通常用于主動語態(tài)。
1.2概念、專名缺乏必要解釋
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并未考慮東西方受眾文化生長環(huán)境的不同,對中國有些概念和專有名詞缺乏注釋性譯文,此類紕漏不勝枚舉。
例3: It was originally built in 1221 in memory of the general, Yue Fei, a patriot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P. 8)
例3是關于岳王廟的介紹,譯文中出現(xiàn)的南宋為中國古代的朝代,但在外國游客眼里是完全陌生的信息,故應在其后面加注起止年份。
例4: Among them,the Lion is of the first grade,whose “Before Tomb Sweeping Day Tea”
is the most precious.(P. 28 )
例4是關于“明前龍井茶”的介紹?!懊鳌奔辞迕鳎侵袊氂械膫鹘y(tǒng)節(jié)日,其中富含的文化信息單靠一個名稱遠遠不足以傳遞任何有效信息,所以有必要進行解釋翻譯。
1.3忽略東西方認知差異
翻譯被認為是雙重交際活動,即原文與譯者、譯文與讀者的交際。但是許多譯者未能充分關注外國受眾的接受心理的差異。
例5: In this earthly paradise,youd better do nothing but take a walk in the scenic village path, breathe fresh tea aroma in green woods and listen to the moving love stories beside the West Lake.
此譯給讀者傳遞的信息是在人間天堂有三件事情要做,即漫步西湖,呼吸茶香和聆聽愛情故事,使用的是漢語特有的通感修辭。但西方受眾可能誤以為西湖邊真有專人講述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引起誤解。
2低效度外宣翻譯的成因探討
外宣翻譯中存在的種種紕漏問題均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翻譯效度,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1)忽視英漢語言結構差異。漢英在語法特點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前者側重意合,后者側重形合;體現(xiàn)在語言結構上,漢語句子結構松散,英語句子結構緊湊。進行漢英翻譯時必須考慮這個差異,否則出現(xiàn)誤譯、死譯的現(xiàn)象;(2)忽視英漢文化和思維方式的差異。中國人善形象思維,因此外宣手冊漢譯本普遍詞藻華麗,語言結構工整對仗。但是西方人善邏輯思維,這就要求譯者采用適當的翻譯方法;(3)譯者職業(yè)素養(yǎng)欠缺。主要涉及三方面:缺乏扎實的語言功底,業(yè)務水平沒有與時俱進,缺乏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
3建議
針對杭州旅游外宣翻譯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建議,以期提高旅游外宣翻譯的效度。首先,外宣翻譯應該制定嚴格的原則和標準,考核譯者的職業(yè)資格,認真把控翻譯產品質量。其次,譯者需要充分關注重視英漢語言、文化傳統(tǒng)和思維之差異,對可能引起受眾誤解的內容和表達方式都有必要調整,努力使譯文符合英語表達規(guī)范。此外,譯者應不斷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趙彥春. 關聯(lián)理論對翻譯的解釋力[J].現(xiàn)代外語,1999 (03): 273-295.
[2] 黃友義. 從翻譯工作者的權利到外宣翻譯—在首屆全國公示語翻譯大會上的講話[J]. 中國翻譯, 2005(06): 31-33.
[3] 司顯柱,劉莉瓊.論譯文的效度和信度[J].中國翻譯, 2009(03):60-63.
[4] 潘文國. 漢英語對比綱要[M]. 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