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蝦
探究教學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到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以培養(yǎng)學生理性思維能力的教學活動。通過探究教學過程,教師應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如何去獲得知識和信息,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本文以指導學生對本縣的“漳江水質,紅樹林調查與綜合治理設想”課題探究為例,探究在生物課外活動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1.確定探究問題 探究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通過經歷探究知識或問題的過程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以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外活動過程中,教師根據(jù)活動目標,尋找與活動內容密切相關的、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的課題,創(chuàng)設情景,向學生提出將要調查的領域。漳江是本區(qū)范圍內學生非常熟悉的河流,通過鄉(xiāng)土地理的學習,學生都清楚漳江的今昔變化,教師通過講述它目前的狀況:“水質受到嚴重污染,紅樹林瀕臨滅絕,政府對治理漳江發(fā)展紅樹林的決心。”學生們馬上就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并紛紛表示要為治理漳江河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樣學生們的積極性就被很好的調動起來了。
2.制定探究計劃 教師引導學生就探究的內容進行討論,讓學生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問題是廣泛多樣的,教師應引導學生集中于一或兩個問題進行重點的研究并指導學生制定實施目標和內容,發(fā)揮學生在課題探究中的主體作用。圍繞著治理漳江這一課題,學生在分組討論提出許多建議:”漳江河面飄著許多浮水蓮,我建議根除?!薄按蚣傩袆悠饋砹x務到漳江撿垃圾”“對水質進行測定,治理治理的方案,恢復紅樹林的生長環(huán)境。”“英國人治理泰晤士河取得很大的成功,我們可以學習他們先進的經驗?!边@樣通過學生談論和教師總結,三項探究內容(探究不同水質對植物根生長的影響,探究紅樹林生長環(huán)境,探究對漳江污染的綜合治理)就產生了。教師再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能力狀況,將學生分成三組,確定探究內容。最后各組學生分別制定各自的實施計劃。
1.選擇科學探究的方法 選擇科學的探究方法,是課題探究取得成功基礎,科學探究不是讓學生“讀”“記”科學,而是動手“做”科學。大量安排試驗活動是為了誘導學生探究問題。如第一組學生進行水質測定時,教師告知學生分別采集同一河流段漲潮時的水樣,以保證水樣的代表性,探究內容可以簡單的理化測定,也可以是對不同生物生長的探究實驗。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各自準備實驗材料開展實驗,還告訴學生實驗的材料選擇一定要有代表性和一定的數(shù)量,實驗結論才有普遍性。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排除外界環(huán)境對調查對象的干擾,也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和測量方法,試驗后指導學生設計記錄表格,進行觀察和記錄。學生通過觀察獲得大量信息,在觀察中產生問題,用不同方式做記錄,以便保存與交流,在測量比較中學會一整套實驗操作的方法和技能,通過思考得出結論,并計劃下一步行動,在解答問題中增長知識和才干。通過以上探究和常規(guī)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也為其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
2.不拍挫折、勇于探索 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實驗,一項實驗往往要經過多次失敗,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后方才取得成功的,如第一組學生在做不同水質條件對植物根生長的影響時,發(fā)現(xiàn)原來的實驗材料—蠶豆和小麥根的生長較易受到非調查因素的影響,實驗現(xiàn)象不夠明顯,于是他們調整選擇了其它種類的材料進行了反復的實驗,最后通過對比和篩選,發(fā)現(xiàn)鱗莖類植物生根現(xiàn)象很顯著,這樣通過課題的探究培養(yǎng)了學生不怕挫折、勇于探索的精神。
1.按計劃探究 在研究內容和方法確定后,教師應督促學生按計劃進行課題探究。如實驗的分工,定期檢查學生的調查結果,及時解決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召開課題探究交流會等。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就積極發(fā)揮出來,興奮點被誘發(fā),好奇心得到鼓勵,他們不僅有獨立的操作、思考、也有具體的分析討論。他們不僅按計劃實施研究調查,而且還走訪了環(huán)保局、污水處理廠等單位,向專家請教,有的還去圖書館查閱了許多有關的專業(yè)書籍。
2.不斷修改實施內容 對于探究中出現(xiàn)的苦難和新發(fā)現(xiàn),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不斷修改探究計劃和實施內容,并對第三組學生的調查結果“目前河岸邊各種污染源密布,市民的環(huán)保意識還普遍不高”及時修正了自己的實施內容,提出了對漳江進行綜合治理的設想?!爸赋稣慕粌H是建立污水處理廠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需要加強各職能部門,各位市民的環(huán)保意識”。學生們還設計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案,其中“將計算機應用到污水處理程序”受到有關專家的好評。
總之,探究教學培養(yǎng)學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積極態(tài)度,認識到學習不再是為了取得好分數(shù)而受到父母或老師的表揚,應源于對學習本身的興趣。探究過程有獨立的操作、思考,也有集體的分析討論,這樣既給予學生理性思維的機會,又能在談論中形成對旁人觀點的容忍態(tài)度,養(yǎng)成尊重科學事實的態(tài)度,以及依事實批判的思考的態(tài)度。這中既尊重個性發(fā)展,又重視集體合作的探究活動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及日后工作都是極其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