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虎 黃春蕾
家國情懷是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是學習歷史所應具有的人文要求,體現(xiàn)了對國家與民族歷史文化的高度認同,對祖國富強、民族振興的強烈期望,是歷史學科教學中必須予以充分重視的學科素養(yǎng)。
咸陽地區(qū)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位于陜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緊鄰古都西安,文化底蘊深厚,歷史遺存非常豐富。這些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為實現(xiàn)人文旅游資源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結合創(chuàng)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我認為,在中學歷史教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其一,充分利用現(xiàn)成人文歷史旅游資源讓學生進行感悟和體驗。歷史不僅僅停留在紙面上,還體現(xiàn)在古跡之中,中華歷史源遠流長,古人留下的歷史遺跡數(shù)不勝數(shù),尤其是一些歷史名城更是讓學生體驗歷史的好地方。體驗即是實證,即是教育。咸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封建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王朝秦王朝建都之地。在這里,有著舉世聞名的帝王陵墓群,唐太宗的昭陵、漢武帝的茂陵、漢景帝的陽陵等27座帝王陵墓在這里綿延開來形成世界罕有的帝王陵墓群,還有章懷太子墓,鄭國渠遺址、咸陽彬縣大佛寺、唐昭仁寺大殿、楊貴妃墓等,尤其是乾陵,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夫妻皇帝合葬墓更是每年都吸引著來自全世界的游人。如此豐富的歷史不充分利用,殊為可惜。
其二,要充分開闊學生眼界,在世界大歷史中讓學生感嘆中華文明之偉大。如在講述大秦王朝的歷史時,我們當然要強調秦朝(前221—前207)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封建王朝,它結束了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jù)的局面,它所建立的封建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奠定中國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但僅僅局限于中國的時空視角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我們將大秦帝國置于全球時空的視野中進行考察,我們就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在大秦王朝建立的公元三世紀,世界上的其它一些大國與強國如東部地中海地區(qū)的馬其頓王國,塞琉古王國,埃及的托勒密王國正處于奴隸制時代,他們之間正不斷的發(fā)生沖突,非洲北岸的迦太基,意大利半島上的羅馬也在奴隸制時代的對外擴張中相互對峙,西亞的安息帝國也建立在奴隸制經濟的基礎上,如此以來,學生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其三,家國情懷的歷史教育應該符合時代主旋律。改革開放,大國崛起,中華復興,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偉大的中華民族,這就是時代主旋律。咸陽作為大唐盛世的核心區(qū)域,自然有著豐富的契合主旋律的人文歷史旅游資源。眾所周知,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經濟非常發(fā)達,文化非常繁榮,政治開明,同時對外開放程度非常高的時期,每年都有許多外國的使者商人頻繁往來,有一些人甚至在唐朝政府機構中任職,這一不可否認歷史事實的體現(xiàn)在著名的乾陵建筑之中,乾陵是唐高宗李治與他的夫人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的夫妻合葬墓,位于咸陽市乾縣,在其陵墓的神道東西兩側,分布著的兩組共61尊無頭石人像,這兩組石人像神態(tài)像恭敬地排列于陵前。這些石人是當時唐王朝屬下的少數(shù)民族官員和鄰國王子、使節(jié),唐高宗入葬時前往參加葬禮,武則天為炫耀大唐,將他們雕像立于陵前。在石人像的背部刻有國別、官職和姓名。這是大唐氣象的突出表現(xiàn)。
其四,家國情懷的歷史教育應該富有感染力而不是流于空洞與平淡的說教。這就要求我們歷史教師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采取各種手段打動學生,與學生形成共鳴。如在語言的組織上,上課時避免平鋪直敘,做到抑揚頓挫,富有感情,富有文采,如在介紹咸陽時如果僅僅告訴學生咸陽是帝都,文化源遠流長,有很多古跡等大而空洞的詞匯,顯然無法打動學生,更談不上家國情懷的教育了,而如果改用以下文字則效果完全不同:咸陽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是大秦文化的中心,是歷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地,也是一統(tǒng)天下的秦帝國的中心,這里還是漢帝國統(tǒng)治的中心區(qū)域,是“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的漢高祖劉邦安息地,是雄才大略漢武帝的埋葬地,這里還見證了大唐的盛世,漢唐的文化滋養(yǎng)了這片土地。不到陜西領略不了中國歷史,不到咸陽就體驗不到秦漢雄風和大唐的氣象,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生動的介紹,必然激發(fā)學生深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愛國情懷。
以上是歷史核心素養(yǎng)之家國情懷培養(yǎng)途經的一點看法,如有不足之處,懇請同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