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立洪 周慧英
“生本教育”是郭思樂教授倡導的一種全新教育理念。它的特點是以學生為本,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要求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去學,從而使教育教學在實現(xiàn)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的同時,也使教師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解放。生本教育理念一經(jīng)提出便在全國范圍內獲得廣泛關注,普遍受到諸位教師的贊譽與認可。組織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動時,我們應該有效融入生本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實現(xiàn)全體學生物理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下面,本文就分別從生本理念指導下初中物理嘗試活動組織、探究活動組織以及小組活動組織這三個角度出發(fā),談一談生本理念在初中物理課堂中的融入。
生本教育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模式宗旨是一切為了學生,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自由開放、獨立自主地學習,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會感悟,體味生活,在與知識的“相遇”中使知識融入生命。組織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充分相信學生,鼓勵學生在大膽嘗試中提高學習能力。
八年級下冊“摩擦力”教學中,為了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全面發(fā)展,我積極引導學生展開了嘗試學習活動。首先,我從幾個生活現(xiàn)象導入摩擦力話題:
1.下雨后,學校大廳外面的臺階處都會鋪上厚厚的毯子,這是為什么?
2.自行車鏈條卡住了,修車師傅建議在鏈條處抹上香油,這是為什么?
3.礦泉水瓶蓋處大多帶有花紋,這是為什么?
…………
這幾個問題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緊密相關,要求學生結合生活經(jīng)驗進行嘗試活動,符合學生的就近發(fā)展區(qū)。隨后,我又組織學生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在認真閱讀課本內容的前提下嘗試解答幾道練習題,并談一談對日常生活中摩擦現(xiàn)象的看法。最后,我根據(jù)學生在嘗試活動中的表現(xiàn)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重難點點撥,確保學生真正掌握摩擦力的相關知識。學生不僅加深了對教材知識的認識與理解,還形成了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物理是一門具有較強探究意義的學科,初中物理教材涉及大量實驗內容,更是表明了探究活動開展的重要意義。過去的初中物理課堂活動中,雖然不少教師認識到開展實驗教學的必要性,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往往由于各方面原因作罷,導致實驗教學流于形式、虛有其表。這不僅違背了生本教育理念的基本原則,也無益于學生物理素養(yǎng)的真正發(fā)展。生本理念指導下的初中物理探究活動組織應該積極鼓勵學生親身參與,促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掌握物理知識。
九年級全一冊“電阻”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開展了“探究導體電阻大小與導體長度的關系”的實驗,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電阻知識的認識。我給學生提供了實驗材料,請學生根據(jù)需要自主進行選擇,并結合教材內容談一談實驗原理。通過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學生加深了對電阻大小與導體長度知識的認識,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實驗操作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還實現(xiàn)了物理素養(yǎng)的良性發(fā)展,大幅度提高了物理學習效果。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是當下初中物理教學改革的一個熱點話題,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將學生劃分為幾個不同的小組進行集體授課,這既確保了生生交流,又有助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深刻彰顯了生本教育理念。教師應該根據(jù)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以及學生個性化學習差異,將學生分為小組,鼓勵小組成員展開有效合作,促進物理素養(yǎng)的進一步發(fā)展。
九年級“電功和電熱”教學時,我在課件上出示了一道練習:展示家用電熱水器的簡化電路圖,當閉合閘刀開關后發(fā)現(xiàn)電熱水器發(fā)熱管不發(fā)熱,造成該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至少找出其中三種原因并分析。我要求學生組成4人小組,對這個開放性問題展開討論。在熱烈討論的氛圍之中,學生思維大大活躍起來,應用所學物理知識靈活解題的能力更加提高了不少,給這堂課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生本教育與師本化、灌注性教學相對立,有強大的穿透力、沖擊力、震撼力和感染力。將生本教育引入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動之中,不僅能把師生關系處理得十分完美、和諧,還能取得十分顯著的教學效果。在今后的物理教學改革工作中,我們仍然需要繼續(xù)展開有關生本理念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融合的理論探索,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用生本理念推動初中物理教學改革事業(yè)的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