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志剛
摘要:鐵礦整合后,礦區(qū)新增擴界區(qū),礦區(qū)和擴界區(qū)采用主井進風,風井回風的通風系統(tǒng),為滿足新增采場通風需要,需改變風路方向,引流足夠的新鮮風量至擴界區(qū)。通過通風系統(tǒng)優(yōu)化改造,保證了礦井通風條件及空氣質量,有效的改善了井下作業(yè)環(huán)境,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降低了通風成本。
關鍵詞:礦井通風;通風系統(tǒng);優(yōu)化改造;可靠性研究
1、鐵礦基本概況:
該礦是位于山東萊蕪的一家多年從事采、選聯合生產的鐵礦山企業(yè),原有二個獨立的采礦權,鑒于兩礦區(qū)之間存在空白帶,且無礦權設置,按規(guī)定對其進行整合,整合后擴界區(qū)和一礦區(qū)共用一套通風系統(tǒng)。
2、問題提出:
鐵礦整合后,為滿足整個礦區(qū)及擴界區(qū)的通風要求,,如何在原礦區(qū)通風系統(tǒng)條件下,通過優(yōu)化改造,使原礦區(qū)與擴界區(qū)滿足各采場通風需要?
3、通風系統(tǒng)改造方案:
總體設計:設計優(yōu)化后礦區(qū)及擴界區(qū)風流方向:礦區(qū):新鮮風流一路從主(豎)井進入井下后,經-6m運輸巷,2#盲斜井進入擴界區(qū)+36m水平采場,清洗工作面后,污風經上部+58m中段回風巷、+49m回風巷,由風(豎)井抽出式通風機排出地表;為了防止出現風流短路和相互串風,擴界區(qū)-6m水平中段風井口及-6至+36水平變坡點處及+36水平與+58水平變坡點處增設正、反向各兩道風門。
局部優(yōu)化設計:
(1)在+36水平及-36水平回風巷入口設置風流凈化裝置(安裝2道防塵水幕)。
(2)安設風門的地點,要求前后5m內支護完好,無空幫空頂;
(3)門垛四周均要掏槽,槽深在巖層中不小于0.3m,在巖石中不小于0.2m。門垛厚不小于0.45m。門垛上的電纜和管道孔要封堵嚴密,如有水溝,要在水溝中設擋板,防止漏風;
(4)風門應迎風開啟,使門扇與門框緊密貼合。門扇與門框接觸處應做成沿口,并設襯墊;
(5)風門不少于兩道,在有運輸車輛通過處,兩道風門間距離應大于車輛長度;
(6)進、回風井之間和主要進、回風巷之間,需要使用的聯絡巷中,必須安設兩道正向和兩道反向的風門,防止在反風時風流短路;
(7)回風井井口,副井馬頭門處安裝不低于1.2m的安全護欄;風機進風口安裝安全護欄及防護網。
風井優(yōu)化:①封閉井架;②風井井口安裝井蓋門,提升時打開,無提升時關閉;③在井口加裝風門,且在風門四周固定膠皮,增加風門與門框間的接觸面積,減少漏風。另外要求現場加強管理,風門漏風較大時做到及時修理或更換。
4、風量計算:
合計用風量=(采場+掘進工作面+噴漿支護+硐室需風量)×1.15×1.10(漏風系數)=30(m3/s)
5、風阻計算
根據礦山生產用風情況,礦山通風最困難時期的通風路線;
通風阻力計算公式如下:
H=αPL/S3×Q2
式中:H——巷道通風摩擦阻力,Pa
α——巷道通風摩擦阻力系數,NS2/m4
P——巷道通風斷面周長,m
L——巷道長度,m
S——巷道通風斷面面積,m2
Q——通過巷道的風量,m3/s。
計算得通風阻力585Pa×1.2(局部阻力系數)=702Pa
6、設備驗證
礦區(qū)及擴界區(qū)主通風機
(1)校核依據
①風量30m3/s,最大負壓702Pa;
②現有風機為1臺K35-6-№16型風機,并配有1臺同型號同規(guī)格電機作備用,風量為33~70m3/s,負壓570~1270Pa,配電機功率55kW。風機設于地表風井井口。
(2)設備驗證
計算風量:Qj=KQ=1.2×30=36m3/s。
計算風壓:Pst=H+H+HD=702+170+80=952Pa。
電機功率:
N=KPstQ/1000ηst=1.2×952×36/800=51.4kw
式中,Pst:最困難時期計算風壓;
Qj:最困難時期計算風量;
ηst:風機在實際工況下運行效率;
K:功率儲備系數
礦區(qū)現有的1臺K35-6-№16型風機,滿足通風要求。通風系統(tǒng)不設反風裝置,如需反風,風機可以逆轉滿足反風要求。
7、局部通風機
為加強采準、切割獨頭巷道掘進時,以及采場爆破后的局部通風,礦山采用局部通風機,設備參數:風量55~101m3/min,風壓1050~380Pa,電機功率2.2kW,電壓380V。
礦山井下已經建立了監(jiān)測監(jiān)控系統(tǒng),對各監(jiān)測點設置CO等有毒有害氣體濃度及主要工作地點風速、風壓設置動態(tài)監(jiān)控裝置。
風速傳感器設置
①井下各采掘工作面應設置風速傳感器,當風速低于或超過規(guī)定值時,能發(fā)出報警信號。
②礦井主通風機房設置風速和風壓傳感器,實現對全礦井總風量的動態(tài)監(jiān)測。
8、反風試驗
1、反風期間,未發(fā)現井下氣體異常變化。
2、在反風期間主要通風機裝置及反風設施沒有出現異常情況,說明主要通風機具有隨時反風的能力。
3、從反風結果看,我礦井下各反風設施均比較良好,反風比較理想。礦區(qū)井下巷道內的風流方向改變共用5分鐘30秒,符合《規(guī)程》要求。礦區(qū)風井主扇反風前總風量為1916.64m3/min,反風后礦井總風量為1713.4m3/min;恢復正常通風后總風量為1916.64m3/min。反風后礦井主扇供給風量達到89.4%。均超過了《規(guī)程》規(guī)定的關于反風后供給風量不應小于正常供風量60%的要求。
9、分析總結:
我全程主導并參與了此次通風系統(tǒng)現場改造,此次改造,滿足了礦井風量、風速及反風的總體要求,并且主要有以下成果;1)充分利用原有主通風機并且使通風機工作效率得到充分發(fā)揮,通風機工作效率由原先60%提升至90%以上;2)極大減少了工程量;最大程度利用了原有巷道,回風巷,通過風門、調節(jié)風門、以及其它防漏風設施及措施,有效滿足了礦井風量。3)礦井通風系統(tǒng)建成后,經現場測驗,礦井通風各項數據正常,礦井反風有效,符合通風風速、風量、反風規(guī)定;不足:1)原有礦井巷道太多,雖然砌筑了風墻,擋風板等設施,但是還是加大了通風阻力;2)局部通風效果差,雖然使用了局部通風機,但總體巷道太長,實際作業(yè)中,存在風筒漏風,獨頭巷道中間部分空氣質量差等現象;3)增設風門較多,風門的自動化控制以及通過風門改變風流的操作較為復雜,需專業(yè)人士操作。
參考文獻:
[1]曹佃軍 多風井通風系統(tǒng)可靠性研究 礦業(yè)論壇 2011年第7期
[2]馮???復雜采空區(qū)條件下多井筒通風系統(tǒng)可靠性研究 采礦技術 第18卷 第5期
[3]杜翠鳳 單條沿脈巷道通風網路炮煙運動分析及對策 金屬礦山 2006年第6期
[4]譚慧 礦井通風系統(tǒng)改造設計優(yōu)化 機械管理開發(fā) 2018年第10期
[5]彭曉峰 礦井通風系統(tǒng)優(yōu)化技術改造研究 水力采煤與管道運輸 2018年8月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