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明,牟 蘭,劉建勇,王宗禮,黃必志
(1. 蘭州大學草地農(nóng)業(yè)科技學院,甘肅 蘭州 730020;2. 云南省草地動物科學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12;3. 中國動物衛(wèi)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山東 青島 266032)
桑(Morus alba)是桑科桑屬植物,原產(chǎn)于中國的中北部,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抗逆性[1-2],栽培范圍廣泛,現(xiàn)已擴展到東亞、東南亞、歐洲、非洲、美洲等世界大部分地區(qū)。中國“種桑養(yǎng)蠶”歷史悠久,傳統(tǒng)蠶絲業(yè)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nèi)對中國絲綢之路的發(fā)展及在對外貿(mào)易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至19世紀80年代后期,絲綢居中國出口商品第一位。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蠶絲出口和生產(chǎn)國,貿(mào)易量占全球的80%。近幾年,隨著紡織新技術的改進、各種紡織新材料的沖擊,世界絲綢市場的萎縮,導致蠶桑市場波動較大,風險較高。傳統(tǒng)蠶絲業(yè)受到嚴重影響,中國家蠶養(yǎng)殖逐年減少,大量桑葉閑置或焚燒。據(jù)測算,蠶桑資源的利用率只有總生物量的1%~3%,蠶農(nóng)和桑農(nóng)利益受損。傳統(tǒng)的種桑養(yǎng)蠶模式亟需新的轉型和多樣化發(fā)展。有試驗表明,桑葉粗蛋白含量較高(占干物質的20%左右),營養(yǎng)成分豐富,適口性較好,且富含多種脂肪酸、礦物質、維生素和適宜的生物活性物質[3-6]。據(jù)統(tǒng)計,中國南方的桑園面積占了全國的68.9%,加之中國連續(xù)多年“東桑西移”政策的實施,目前桑園主要分布在廣西、四川和云南等亞熱帶地區(qū)。這些桑資源如能加工飼用,不僅能避免因焚燒造成的污染,而且能夠有效緩解優(yōu)質蛋白飼草資源冬春季短缺的局面,促進中國畜牧業(yè)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取得良好的經(jīng)濟、社會和生態(tài)效益。因此,桑葉在畜禽飼料化開發(fā)利用方面具有極大的潛力。
目前已有一些桑葉應用于水產(chǎn)、家禽和家畜養(yǎng)殖,并產(chǎn)生了良好效益的報道[7-8]。但桑葉除了富含多樣的營養(yǎng)物質之外,還存在抗營養(yǎng)因子和部分活性物質等不利于動物生產(chǎn)的因素,因此在飼喂過程中如不注意量的控制,有可能產(chǎn)生不利影響[9-10]。目前,對于桑葉的飼用安全性、抗營養(yǎng)因子降解和飼料加工調制方面的系統(tǒng)研究還較少。
本研究采用SD大鼠(Sprague-Dawley rats)經(jīng)口灌胃桑葉受試物28 d,恢復14 d,觀察桑葉對大鼠血液生化、組織器官及其病理學指標變化的影響,探討其劑量-反應關系,判定桑葉最大未觀察到有害作用劑量(NOAEL),以期為桑葉的飼用安全性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選擇年齡5~7周的體重150~220 g的SD大鼠60只,許可證號SCXK(滇)K2015-0002。雌雄各半,分開飼養(yǎng)?;\內(nèi)采用滅菌玉米芯墊料,每周更換兩次,籠具洗刷消毒。飼養(yǎng)環(huán)境溫度20~26 ℃,濕度40%~70%。
日糧飼喂 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級大鼠生長繁殖飼料,生產(chǎn)許可證號SCXK(京)2012-0019。試驗過程中SD大鼠不限飲水,飲用水為凈化自來水。試驗動物的使用遵循動物福利政策和相關要求。
SD 大鼠適應期為 7 d,灌胃期 28 d,恢復期 14 d。以單次灌胃最大藥量(桑葉最大可配制濃度與最大灌胃容積的乘積)為高劑量,向下減半設置為低劑量。將桑葉風干并研磨成粉末狀,將其與蒸餾水和1%羧甲基纖維素鈉水溶液混合,共設置3個處理組 (T1,溶媒對照組;T2,1 g·kg-1;T3,2 g·kg-1),每組20只SD鼠(雌雄各半,分開飼養(yǎng)),每日每組灌胃 1 次,持續(xù) 28 d,灌胃容積 20 mL·kg-1。
灌胃期結束,每組隨機選取約2/3大鼠進行采血,用西門子DimensionEXL2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其血液生化指標,并解剖摘取心臟、肝臟、腎臟、腎上腺、胸腺、脾臟、肺、睪丸(雄性)、附睪(雄性)、卵巢(雌性)、子宮(雌性)稱重,進行臟器系數(shù)計算。剩余大鼠停止灌胃恢復14 d,恢復期結束對剩余SD大鼠進行相同指標測定。
灌胃期結束,對T1溶媒對照組和T3高劑量組約2/3大鼠進行解剖檢查,觀察組織器官有無明顯的病理變化。并摘取心臟、肝臟、脾臟、肺、腎臟、胃、腸放在10%中性福爾馬林固定液固定1周。采用Leica EG1160包埋機進行石蠟包埋,Leica RM2255 切片,Leica ST5020 染色機 + Leica CV5030蓋片機連機進行HE染色蓋片,Leica DM2500顯微鏡配合圖像分析系統(tǒng)進行圖片采集,觀察記錄其組織學變化?;謴推诮Y束,對T1溶媒對照組和T3高劑量組剩余大鼠進行同樣的病理觀察。如T3高劑量組檢測發(fā)現(xiàn)明顯組織臟器病變異常,則再對T2低劑量組進行相關檢測。
用 SPSS 17.0 for Windows統(tǒng)計軟件,One-way ANOVA進行方差分析,差異顯著時采用Duncan法進行多重比較,試驗結果以平均值 ± 標準差表示,并標注顯著水平。
灌胃期結束時,與T1溶媒對照組相比,T2低劑量組、T3高劑量組各項血液生化指標均顯著差異(P>0.05)(表1)。恢復期結束時,各劑量組與T1溶媒對照組相比,T2、T3處理組僅有尿素氮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出 現(xiàn)變化 (表 2)。T2低劑 量 組 BUN升高 (P= 0.002),T3高劑量組 BUN 降低 (P= 0.026),但該變化趨勢無劑量相關性且變化幅度較小,屬于正常的試驗波動。其余各指標無顯著差異(P>0.05)。
灌胃期結束時,與T1溶媒對照組相比,T2低劑量組、T3高劑量組雌、雄性大鼠各器官臟器系數(shù)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 (P>0.05)(表 3、表 4)?;謴推诮Y束時,與T1溶媒對照組相比,僅雌性大鼠的低劑量組肺系數(shù)、肝臟和脾臟系數(shù)降低(P<0.05)(表5)。雄性大鼠各器官臟器系數(shù)與T1溶媒對照組相比均無顯著差異 (P>0.05)(表 6)。
2.3.1 循環(huán)系統(tǒng)
心臟(灌胃期和恢復期結束),T1溶媒對照組和T3高劑量組大鼠均未見明顯病理改變(圖1)。
2.3.2 呼吸系統(tǒng)
肺(灌胃期和恢復期結束),局部肺間質增寬,肺組織內(nèi)部分肺泡壁增生,其內(nèi)可見不同程度的淋巴細胞為主的炎細胞浸潤(圖2)。
2.3.3 消化系統(tǒng)
胃(灌胃期和恢復期結束),T1溶媒對照組及T3高劑量組大鼠均未見明顯病理改變(圖3)。小腸(灌胃期和恢復期結束),小腸粘膜固有層內(nèi)淋巴細胞浸潤(圖4)。肝臟(灌胃期和恢復期結束),肝細胞點灶狀壞死,中央靜脈周圍炎細胞浸潤,匯管區(qū)炎細胞浸潤(圖5)。
2.3.4 泌尿系統(tǒng)
腎臟(灌胃期和恢復期結束) ,間質內(nèi)鈣化點(圖6)。
2.3.5 免疫系統(tǒng)
脾臟(灌胃期和恢復期結束),T1溶媒對照組和T3高劑量組大鼠均未見明顯病理改變(圖7)。
隨著生產(chǎn)力的提高、社會的進步和草牧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對肉奶蛋等畜禽產(chǎn)品的需求日益增加,食品安全意識日益增強[11-12]。而優(yōu)質蛋白飼料短缺、冬春季青綠飼料不足是限制畜禽產(chǎn)品產(chǎn)出和威脅畜禽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13]。桑葉營養(yǎng)豐富,粗蛋白含量高,消化率高,氨基酸平衡,生長季長,具有開發(fā)成蛋白飼料源的重要潛力[14-16]。桑葉除富含營養(yǎng)成分外,還含有茉莉酸、花青素、黃酮類化合物、芪類化合物和萜類化合物等生物活性物質[17-18],具有抑菌、解熱、抗癌、抗氧化、降糖、降脂和改善代謝等積極作用[19-20]。但有研究表明,桑葉中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會引起動物腹瀉等癥狀[21]。此外,桑葉中還存在單寧、植酸、氰化物等抗營養(yǎng)因子,會造成部分動物消 化障礙,影響營養(yǎng)吸收,蛋白利用率低,且會對動物生理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22-24]。一般情況下,有機體接觸抗營養(yǎng)因子的濃度越低,時間越短,損傷越輕,脫離后也越容易恢復。因此,本研究根據(jù)《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天經(jīng)口毒性試驗》(GB 15193.22-2014)《飼料毒理學評價-亞急性毒性試驗》(GB/T 23179-2008)標準,分別設置了兩個時期(灌胃期和恢復期)。一方面以便長期觀察桑葉受試物對SD大鼠臟器及組織系統(tǒng)深度的影響;另一方面如若造成不利影響,可觀察其機體恢復機能和毒性可逆性。
?
表 3 灌胃期桑葉對雌鼠臟器系數(shù)變化的影響Table 3 Effect of mulberry leaves on the organ coefficients of female SD rats at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 period
表 4 灌胃期桑葉對雄鼠臟器系數(shù)變化的影響Table 4 Effect of mulberry leaves on the organ coefficients of male SD rats at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 period
表 5 恢復期桑葉對雌鼠臟器系數(shù)變化的影響Table 5 Effect of mulberry leaves on the organ coefficients of female SD rats at the end of the recovery period
表 6 恢復期桑葉對雄鼠臟器系數(shù)變化的影響Table 6 Effect of mulberry leaves on the organ coefficients of male SD rats at the end of the recovery period
圖 1 無桑葉對照組 (T1)和 2 g·kg-1 桑葉處理組 (T3)的 SD 大鼠心肌病理顯微圖 (HE 10 ×)Figure 1 The pathology micrograph of the heart for the SD rats in T1 and T3 (HE 10 ×)
圖 2 無桑葉對照組 (T1)和 2 g·kg-1 桑葉處理組 (T3)SD 大鼠肺病理顯微圖 (HE 10 ×) (HE 10 ×)Figure 2 The pathology micrograph of the lung for the SD rats in T1 and T3 (HE 10 ×)
圖 3 無桑葉對照組 (T1)和 2 g·kg-1 桑葉處理組 (T3)的 SD 大鼠胃病理顯微圖 (HE 10 ×)Figure 3 The pathology micrograph of the stomach for the SD rats in T1 and T3 (HE 10 ×)
圖 4 無桑葉對照組 (T1)和 2 g·kg-1 桑葉處理組 (T3)的 SD 大鼠小腸病理顯微圖 (HE 10 ×)Figure 4 The pathology micrograph of the small intestine for the SD rats in T1 and T3 (HE 10 ×)
血液生化指標廣泛地應用于生命科學研究中, 當動物機體受到刺激或干擾其血液成分均可發(fā)生相應變化,嚴重時會發(fā)生病變,進而能夠準確反映動物相關器官功能和機體健康狀況[25-27]。在灌胃期,各劑量組血液生化指標無顯著差異(P>0.05)。而在恢復期T2低劑量組、T3高劑量組僅有BUN產(chǎn)生變化。BUN不僅能體現(xiàn)蛋白在體內(nèi)的代謝利用情況而且是反映腎功能的重要指標[28]。當腎臟器官功能受損時,血液中的BUN會升高。本研究中,T2低劑量組增加而T3高劑量組減小,可見,變化趨勢無劑量相關性且變化幅度較小,屬正常的試驗波動。此外,血液學眾多指標不是獨立的,是互相存在影響的,單一指標數(shù)值的變動缺少生物學意義。有研究表明,添加不同比例的發(fā)酵桑葉進行肉牛飼喂試驗,肉牛的血液生化指標不受影響[29]。這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臟器質量和系數(shù)的變化常能靈敏地反映中毒引起的病變狀況(器官增生、萎縮和充血等問題),當染毒后,動物受損臟器重量會發(fā)生改變,能體現(xiàn)動物基本的生物學特征[30],據(jù)此,能估計出器官病變的性質及發(fā)生程度。本研究中僅在恢復期時,T2低劑量組雌性大鼠的肺系數(shù)、肝臟和脾臟系數(shù)降低,其余均無顯著差異(P>0.05)。這屬正常個體生理變化,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
圖 5 無桑葉對照組 (T1)和 2 g·kg-1 桑葉處理組 (T3)的 SD 大鼠肝臟病理顯微圖 (HE 10 ×)Figure 5 The pathology micrograph of the liver for the SD rats in T1 and T3 (HE 10 ×)
圖 6 無桑葉對照組 (T1)和 2 g·kg-1 桑葉處理組 (T3)的 SD 大鼠腎臟病理顯微圖 (HE 10 ×)Figure 6 The pathology micrograph of the renal for the SD rats in T1 and T3 (HE 10 ×)
圖 7 無桑葉對照組 (T1)和 2 g·kg-1 桑葉處理組 (T3)的 SD 大鼠脾臟病理顯微圖 (HE 10 ×)Figure 7 The pathology micrograph of the spleen for the SD rats in T1 and T3 (HE 10 ×)
動物體內(nèi)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心臟)、呼吸系統(tǒng)(肺)、消化系統(tǒng)(肝臟、胃、小腸)、泌尿系統(tǒng)(腎臟)、免疫系統(tǒng)(脾臟)等協(xié)調配合,使動物內(nèi)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能夠正常持續(xù)進行。本研究在灌胃期和恢復期結束時,大體解剖SD大鼠各組織系統(tǒng)器官用肉眼觀察其大小、顏色、質地,均未見與桑葉受試物相關的異常改變。對T1溶媒對照組及T3高劑量組大鼠進行組織病理學鏡檢時發(fā)現(xiàn),病變主要發(fā)生在以下幾個系統(tǒng)的臟器:呼吸系統(tǒng)(肺)病變表現(xiàn)為局部肺間質增寬,肺泡壁增生,其內(nèi)可見不同程度的淋巴細胞為主的炎細胞浸潤。消化系統(tǒng)發(fā)現(xiàn)病變的器官包括小腸、肝臟。小腸病變表現(xiàn)為粘膜固有層內(nèi)淋巴細胞浸潤;肝臟病變表現(xiàn)為肝細胞點灶狀壞死。泌尿系統(tǒng)(腎臟)病變表現(xiàn)為間質內(nèi)鈣化點。經(jīng)合并病例分析比較,以上病變在T1溶媒對照組與T3桑葉高劑量組之間不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同時上述各病變程度較輕,數(shù)量較少,這些病變情況可視為本研究各劑量組SD大鼠的自發(fā)病變,與受試物桑葉飼喂無關。此外,有研究表明,桑葚、桑枝等有助于修復小鼠的肝臟和腎臟器官損傷,對其具有保護功能[31-32]??梢?,桑的正常飼喂對SD大鼠無有害影響,這可能由于單寧等抗營養(yǎng)因子在桑葉中存在的量較低或者在SD大鼠消化過程中被降解造成的。但任何飼用植物的使用都應在一個合理的閾值范圍內(nèi),超出了這個范圍就不易發(fā)揮正面的作用甚至會產(chǎn)生負作用。桑葉中具體哪種成分的安全性如何,還跟飼喂的動物種類有關,關于其對動物尤其是反芻動物的精確飼喂閾值,還需結合具體的瘤胃微生物環(huán)境進行全面評估和深入驗證。
我國桑園面積廣大,雖然具有量和質的優(yōu)勢,但在飼用推廣之前,需檢驗其安全性,進行必要的毒性檢驗和評價,才能應用于畜牧生產(chǎn)。本研究采用SD大鼠經(jīng)口灌胃給予桑葉28 d,恢復14 d,SD大鼠血液生化、臟器系數(shù)和組織病理學等指標均未見與桑葉受試物相關的異常改變(P>0.05)。本研究條件下,其無毒性反應劑量(NOAEL)為2 g·kg-1桑葉,初步驗證了桑葉的飼用安全性,為進一步合理開發(fā)桑葉和毒理學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論依據(jù)。未來在開發(fā)過程中需加強對抗營養(yǎng)因子的降解研究,以提供進一步的飼用安全開發(f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