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拉林河流域中古時代的歷史與文化

        2019-04-03 03:18:06王禹浪王立國翟少芳黑河學院遠東研究院黑龍江黑河6400五常市營城子鄉(xiāng)黑龍江哈爾濱5000大連大學中國東北史研究中心遼寧大連66
        關鍵詞:馬面灰陶城址

        王禹浪 王立國 翟少芳(.黑河學院遠東研究院,黑龍江黑河6400;.五常市營城子鄉(xiāng),黑龍江哈爾濱5000;.大連大學中國東北史研究中心,遼寧大連66)

        一、拉林河流域的勿吉-靺鞨與渤海文化

        勿吉屬于肅慎族系,“勿吉”一名稱始現(xiàn)于南北朝,滿語為森林之意,即林中人[1]?!段簳の鸺獋鳌酚涊d:“勿吉國,在高句麗北,舊肅慎國也。邑落各自有長,不相總一。其人勁悍,于東夷最強。言語獨異。常輕豆莫婁等國,諸國亦患之。去洛五千里。自和龍北二百余里有善玉山,山北行十三日至祁黎山,又北行七日至如洛環(huán)水,水廣里余,又北行十五日至太魯水,又東北行十八日到其國……”通過上述記載,可知勿吉位于高句麗之北,其族源為肅慎,常與周遭之豆莫婁等國發(fā)生沖突,被周鄰視為隱患。勿吉早期活動于三江平原一帶,至南北朝時期的勿吉逐漸強盛,在向南擴張的過程中占領了北沃沮,與北向擴張的高句麗發(fā)生沖突,并驅逐了夫余,勢力擴張至拉林河流域以南地區(qū),繼而勿吉-靺鞨文化因素在拉林河流域得以發(fā)展。

        靺鞨在隋代取代勿吉地位,活動于黑龍江中下游和長白山東北地區(qū)[2]?!端鍟れ呿H傳》載:“凡數(shù)十部落,各有酋帥?!笨煞譃槠邆€較大的部落,分別為白山部、粟末部、伯咄部、號室部、安車骨部、拂涅部、黑水部。其中粟末部處于南部,是靺鞨中一個強大的部落,其首領大祚榮于公元698年創(chuàng)建了渤海國,在長達兩百多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渤海文明。渤海國全時,南鄰新羅,以今朝鮮龍興江為界,西南到達鴨綠江的泊汋口與長嶺府南,西與契丹接壤,東到日本海[3]。拉林河流域的靺鞨文化在原有基礎上得以繼續(xù)發(fā)展,這一時期拉林河流域與勿吉-靺鞨相關的歷史遺址有榆樹老河深遺址、黃魚圈珠山遺址與香水河遺址。

        榆樹老河深遺址的第一層與黃魚圈遺址的第二層同屬于靺鞨文化層,其中榆樹老河深淺層出土的靺鞨典型陶器為弧腹束頸,罐身纖細,且口沿以圈齒狀堆紋裝飾的陶器;或是器身矮胖,口沿飾以圈齒狀堆紋的陶器;或器口大于腹徑的口沿有圈齒狀堆紋的陶器。黃魚圈遺址文化類型較為復雜,其中南區(qū)第二層文化類型為靺鞨-渤海早期遺存。這一文化層出土的陶器多為黃褐陶與黑褐陶,陶器上所飾花紋變化繁多,種類有附加堆紋、細線紋、水波紋、篦齒紋等[4]。兩處遺址均出土了極具代表性的靺鞨陶罐或陶片,說明在七世紀前后靺鞨已在拉林河流域范圍內活動。

        香水河墓葬于2004年被發(fā)掘于黑龍江省五常市沙河子鎮(zhèn)磨盤山村,墓地面積約為3000平方米,在考古工作者的發(fā)掘過程中共發(fā)掘48座墓葬、5處灰坑及數(shù)百余件文物。墓葬以東西向為主,48座墓葬分為石室墓2座、土坑墓46座。2座石室墓均為長方形,且均有火燒痕跡,土坑墓的形狀可分為長方形與梯形,且多數(shù)墓葬有火燒痕跡。香水河墓葬遺址出土的文物按照類型可分為陶器、鐵器、銀器、銅器、石器等。根據(jù)香水河墓地的形制、喪葬習俗及其出土文物,加之其所處地點為渤海國西界,考慮其綜合因素將香水河墓地的年代推斷為渤海中期,約為公元8世紀到9世紀之間[5]。

        拉林河下游流域右岸黑龍江省五常市營城子鄉(xiāng)南土古城址,無馬面和甕門,古城基本為正南正北向,城垣為夯土板筑,夯層厚10厘米左右,東西墻全長380米,南北墻全長340米,周長1440米。城垣殘高2到3米,城墻外護城河遺跡尚存,古城散布有布紋瓦,其古城的形制與特點酷似渤海時期古城,疑為渤海國時期的靺鞨府所在地。

        二、拉林河流域的遼金筑城與墓葬文化

        生女真完顏部于12世紀初以拉林河與阿什河為中心起兵反遼,建立金朝。因此拉林河流域的遼金遺跡較多,尤其以金代古城居多。拉林河地處黑龍江與吉林兩省交界處,河流流經五常市、雙城市、榆樹市、扶余縣、舒蘭市,現(xiàn)根據(jù)拉林河所流經地區(qū),將拉林河流域內的文化遺存梳理如下①:

        (一)拉林河流域的遼金城址

        吉林省榆樹市的大坡古城,處于拉林河左岸,為遼金時期城址,位于吉林省榆樹市大坡鎮(zhèn)大坡村東南2千米處,遺址呈長方形,南北長1.05千米,東西寬630米。城墻為土筑,有四門,存在角樓與馬面,遺址內采集的遺物有銅鏡、龍云紋牌飾、獸面瓦當、忍冬紋磚、建筑飾件等。有人認為此城址應為遼代的寧江州城址。

        吉林省榆樹市的哈拉海城址,處于拉林河左岸,為遼金時期城址,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420米,南北寬265米,城墻為夯土版筑而成,基寬10米、殘高約0.7米到1.3米。東、西各有一門,遺址內發(fā)現(xiàn)有雙鯉魚銅鏡、獸面瓦當、石臼、六耳鐵鍋和泥質灰陶片等。

        吉林省榆樹市的山泉城古城遺址,處于拉林河左岸,為遼金時期古城,平面呈正方形,周長為1.58千米,城墻系土筑,有兩個門、角樓及馬面,地表散布有泥質灰陶、遼白瓷片、布紋瓦等。

        吉林省榆樹市的榆樹城子遺址,處于拉林河左岸,為遼金時期城址,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379米,南北寬370米。為土筑城墻,南面有一門,有角樓與馬面,城墻之外有護城壕溝,遺址內發(fā)現(xiàn)有六耳鐵鍋、銅錢、泥質灰陶片及白瓷片等。

        吉林省榆樹市的前城子遺址,處于拉林河左岸,遼金時期遺址,平面呈不規(guī)則四邊形,周長為1.367千米,城墻系土筑,基寬8米,殘高約2.5米至3米。南面設有兩個門,有角樓,發(fā)現(xiàn)有泥質灰陶片、遼白瓷片、勾滴、布紋瓦片、磚。

        吉林省榆樹市的泗河遺址,處于拉林河左岸,為遼金時期城址,平面呈方形,東西長350米,南北寬330米,為土筑城墻,殘高0.8米,西、北方向各有一門,遺址內發(fā)現(xiàn)有銅觀音配飾、白釉瓷片、泥質灰陶片、布紋瓦片。

        吉林省榆樹市的新莊城址,處于拉林河左岸,為遼金時期城址,平面為方形,周長1.23千米,南北長310米,東西寬300米,為土筑城墻,殘高0.9米,有馬面,門址不詳,采集的遺物有石杵、泥質灰陶片和大量的磚瓦殘片。

        吉林省榆樹市的城子屯城址,處于拉林河左岸,為遼金時期城址,平面呈方形,周長為1.174千米。城墻為土筑,基寬7米、殘高約1到3米,南面有一門,有角樓,發(fā)現(xiàn)遺物有銅鏡、泥質灰色素面陶罐、布紋瓦片、磚。

        吉林省榆樹市的閔家城址,處于拉林河左岸,為遼金時期城址,平面為長方形,南北長275米,東西寬216米。為土筑城墻,殘高0.4米,城內發(fā)現(xiàn)有泥質灰陶片。

        吉林省榆樹市的南城子城址,處于拉林河左岸,為遼金時期古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周長為900米,東西長300米,南北寬150米,為土筑城墻,殘高2米,采集的遺物有鐵刀、銅錢、泥質灰陶片、淺綠釉瓷片,曾發(fā)現(xiàn)銅佛。

        吉林省榆樹市的新立城址,處于拉林河左岸,為遼金時期城址,平面呈正方形,周長約為1千米,城墻系土筑,殘高2米,門址不詳。采集的遺物有布紋瓦片、泥質灰陶片,曾發(fā)現(xiàn)有銅錢。

        位于吉林省榆樹市的半拉城子遺址,處于拉林河左岸,為遼金時期遺址,平面為正方形,周長約為1千米,城內散布有泥質灰陶片、布紋瓦片、磚塊等。

        吉林省舒蘭市的小城子山遺址,處于拉林河左岸,位于吉林省舒蘭市溪河鄉(xiāng)唐屯南400米處,為遼金時期的城址,平面呈圓形,周長約540米,曾出土有瓦礫、泥質灰陶片、石象棋子等。

        吉林省舒蘭市的小城子城址,處于拉林河左岸,為遼、金時期城址,位于吉林省舒蘭市小城子鄉(xiāng),1960年調查時尚有遺跡,出土有瓦礫、泥質灰陶片、石象棋子,現(xiàn)地表已無遺跡可尋。

        吉林省舒蘭市的五臺山城堡遺址,處于拉林河左岸,為遼金時期城址,平面為橢圓形,土石堆筑,周長100米多,墻高1到2米,未有采集到文物。

        吉林省舒蘭市的嘎牙古城,處于拉林河左岸,為遼金時期城址,平面呈方形,周長為1.54千米,夯筑,有馬面與角樓,南有一門,城外有護城壕的遺跡。墻殘高為2.9米到3.7米,遺址內曾出土“中書門下之印”,傳發(fā)現(xiàn)過鐵劍、鐵鏃、銅錢、磚瓦等。

        吉林省舒蘭市的雙印通城址,處于拉林河左岸,平面呈圓角方形,土筑,周長225米,北墻中部有一門,墻基寬12米,頂寬5米,殘高1.5米,采集有泥質灰陶網墜、灰磚、瓦殘塊、缸胎粗瓷片等。

        黑龍江省五常市北土城子古城址,處于拉林河右岸,為金代古城,俗稱“駙馬城”,平面呈正方形,邊長為300米,周長為1.2千米,墻體殘高2到3米,為夯土板筑。城垣上有馬面10座,有角樓,有護城河的遺跡,甕門在東墻東側,古城內東側有三重隆起的土丘,呈東西走向,其上布有布紋瓦、青磚、定白瓷、仿定瓷、龍泉瓷片十分密集。

        黑龍江省五常市西城子古城址,處于拉林河右岸,城墻為夯土板筑,西墻長200米,北墻殘長120米,南墻殘長100米,從殘存面積計算,古城周長不超過1千米。古城內地勢較為平坦,四周城墻馬面的痕跡依稀可辨,據(jù)群眾介紹,南墻原有門址現(xiàn)已無存,古城內有布紋瓦、仿定瓷殘片等。

        黑龍江省五常市東城子古城址,處于拉林河右岸,為金代古城,位于拉林河右岸二階臺地上,墻為夯土板筑,呈長方形,東墻長250米,南墻長350米,北墻長350米,西墻長250米,周長1.2千米。每邊墻有2座馬面、4座角樓、一處城門,城外護城河遺跡猶存。城內出土文物較多,有布紋瓦、瓦當、瓦頭、定白瓷片、仿定白瓷片、龍泉窯瓷片。古城出土有城墻,主要有“開元通寶”“政和通寶”“ 崇 寧 通 寶”“ 元豐 通 寶 ”“正 隆通寶”“元符通寶”“乾元重寶”等。

        黑龍江省五常市沖河北城子古城址,處于拉林河右岸,古城為正南正北向,呈長方形,夯土板筑,東西城垣長600米,南北長740米,周長2.68千米。四邊城墻已被破壞,只剩下殘垣斷壁。古城有馬面、甕門、角樓等設施,城墻外有護城河。據(jù)群眾介紹,古城原有四門,每邊各一門,由于古城內被居民占用,無法采集標本,僅撿到幾片零散布紋瓦片。根據(jù)古城遺跡和遺物,初步推斷此城為金代古城。

        黑龍江省五常市沖河南城子古城址,處于拉林河右岸,古城基本為正南正北向,城垣為夯土板筑,夯層厚10厘米左右,東墻長731米,馬面4座,甕門1處,西墻與南墻現(xiàn)已無法辨認。城垣殘高2到3米,城墻外護城河遺跡尚存,古城正中最高處散布有密集的布紋瓦,很多經過人工打擊的河卵石,少量敞口端肩膨腹平底灰陶罐殘片。據(jù)居民介紹,城中常出土銅錢和鐵箭頭。此城可能建于渤海,遼金沿用,應為金代古城。

        黑龍江省五常市營城子金代古城址,處于拉林河右岸,為金代的古城,位于拉林河右岸二級臺地上,城垣為夯土板筑,周長為1.43千米,呈梯形,殘高2到3米,南墻長350米,有馬面2座,城門1處,有甕門。東墻長380米,有馬面3座,北墻全長320米,有馬面4座,西墻全長380米,有馬面4座。城外有護城河,有4座角樓,古城內散布有布紋瓦、瓦頭、瓦當、青磚、定白瓷、龍泉瓷、鈞瓷殘片等。還曾在古城東北挖出一個平底鐵鍋,附有十個直徑約90厘米的白色瓷盤,帶有龍鳳紋飾,現(xiàn)已無存。古城內也經常出土北宋年號的銅錢,由于城內有大量經過焚燒的磚瓦,因此推斷此城應毀于戰(zhàn)火。

        黑龍江省五常市南土古城址,處于拉林河右岸,位于拉林河右岸二階臺地上,城垣為長方形,夯土板筑,東西墻全長380米,南北墻全長340米,周長1.44千米。無馬面,南城垣居中位置有一處城門。角樓4座,有護城河痕跡,城墻殘高1.5到2米,古城內地勢平坦,布紋瓦、灰陶缸和定瓷殘片較為少見。古城的西南方向,定白瓷與布紋瓦遍地皆是,可能為居住址。征集到2面金代銅鏡,分別是雙魚鏡和童子攀枝鏡。從古城形制及出土文物看,此城應為金代筑城。

        黑龍江省五常市半里城古城址,處于拉林河右岸,周長為1千米,城墻為夯土板筑,每邊墻有馬面2座,全城有角樓4座,城門1處,開在東墻中段。城垣殘高1.5米,城門結構為甕門,古城為北高南低,北部布紋瓦、定白瓷十分密集,應為建筑址,古城東側曾出土銅錢近500公斤,曾出土2面銅鏡,此外還經常出土鐵鍋、鐵鐮刀、鋤頭、箭頭。

        黑龍江省五常市背蔭河東側蛤蟆塘山城,處于拉林河右岸,此城周長1.3千米,因依山所筑,呈不規(guī)則形狀。

        黑龍江省五常市磨盤山古城,處于拉林河右岸,周長約1.4千米,呈不規(guī)則形狀。

        吉林省扶余市下岱吉城址,處于拉林河左岸,為遼金時期遺址。城墻為夯筑,現(xiàn)僅存東、南墻殘段。東墻長343米、南墻長389米、墻基寬18米、殘高2米。存東門4個、南門1個,有甕城,外有護城壕。城內有臺基、墓葬等遺跡,出土有白底黑花瓷罐、銅錢、磚、瓦、泥質灰陶片、獸骨及青花瓷片等。

        吉林省扶余市南城子遺址,處于拉林河左岸,為遼金時期城址,明清時期仍舊沿用。平面呈不規(guī)則方形,城墻為夯筑,周長為520米,城內外有較多的灰坑,有陶網墜、泥質灰陶片、骨鏃、黑釉和黃白釉瓷片、粉彩、青花瓷片。

        吉林省扶余市西南城子城址,處于拉林河左岸,為遼、金時期的城址,明清時期繼續(xù)沿用,平面呈方形,城墻為夯筑,周長為500米,門址等信息不詳。采集有陶網墜、泥質灰陶片、鐵花釉瓷片、黑釉瓷片及大量白瓷、青花瓷片。

        吉林省扶余市朱家城子城址,處于拉林河左岸,為遼、金時期古城,平面呈方形,城墻為夯筑,周長為1.438千米,城垣基寬10米、殘高3米,有角樓,東、西、北各有馬2兩座,南墻中間位置有門址1處,附有甕城。城內有灰坑址,采集有布紋瓦、飾附加堆紋的泥質灰陶片、醬釉、白釉瓷片、銅錢、石臼等。傳有古井,內有鐵鏈。

        吉林省扶余市隆科城址,處于拉林河左岸,遼金時期城址。平面為方形,城墻為夯筑,北墻長381米、東墻長292米、南墻長287米、西墻長290米。城垣基寬10到11米、殘高0.5到1.9米,南有1門并有甕城,城外有護城壕。采集有布紋瓦、灰磚、連珠紋及蔓草紋瓦當、勾滴殘段、灰陶片等。

        吉林省扶余市四道門城址,處于拉林河左岸,為遼、金時期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城墻為夯筑,東西長500米、南北寬300米,有東、西、南3門,可見馬面、角樓痕跡,采集有琉璃瓦片、銅錢、泥質灰陶片、醬釉、黑釉和白釉瓷片、布紋瓦、磚等。曾出土過銅鏡、牌飾、鐵鏵、六耳鍋、鐵鏃、鐵刀及白瓷缽、碟等。

        吉林省扶余市賈津溝子城址,處于拉林河左岸,為遼、金時期城址,明代沿用。平面呈方形,城墻為夯筑,周長為1.022千米,現(xiàn)僅存東墻及南墻東段。有角樓,南墻有2門,城內有道路遺跡及臺基址,采集有陶網墜、泥質灰陶片、開片綠釉瓷片、白瓷片、青花瓷片、銅錢等。

        吉林省扶余市韭菜城子城址,處于拉林河左岸,為遼、金時期城址,城墻為夯筑,僅有350米長的北墻,周長約為1.1千米左右,地表散布有泥質灰陶片和瓦礫。

        吉林省扶余市王家屯城址,處于拉林河左岸,為遼、金時期城址,平面呈方形,城墻為夯筑,周長約為1千米,殘高0.5到2米。采集有磚瓦殘片、泥質灰陶片、醬釉和白釉瓷片、銅錢、石臼、鐵鎖等。

        吉林省扶余市半拉城子城址,處于拉林河左岸,為遼、金時期城址,平面呈正方形,城墻系夯筑,殘周長為1千米,基寬為10到16米,殘高為1.5到3.1米,出土過銅錢,采集有殘磚、布紋瓦、泥質灰陶片和白瓷片。

        黑龍江省雙城市萬斛古城,處于拉林河右岸,平面呈長方形,南北寬300米,東西長320米,周長為1.24千米。東墻有一城門,共有8座馬面、4個角樓,城墻為夯土板筑。采集有布紋瓦、青磚、仿定窯瓷片、泥質灰陶片。

        黑龍江省雙城市唐家崴子古城,處于拉林河右岸,為金代城址,位于拉林河右岸二級臺地上。古城平面呈不規(guī)則形,城墻大部分沉入河底。城墻殘長190米、高1.7米。采集有布紋瓦、灰陶罐殘片。

        黑龍江省雙城市元寶古城,處于拉林河右岸,為金代城址。平面為梯形,周長為1.443千米,現(xiàn)存南墻303米、北墻380米、東西墻各長380米。城垣為夯土修筑,西墻有一城門及2座馬面。城內采集了較多的仿定窯瓷片、灰陶缸、布紋瓦殘片。古城內發(fā)現(xiàn)了“開元通寶”“崇寧重寶”“熙寧元寶”。

        黑龍江省雙城市杏花古城,處于拉林河右岸,為金代古城,平面為方形,邊長320米,周長為1.28千米。城垣破壞嚴重,采集有布紋瓦、定白瓷片及“元豐通寶”。

        黑龍江省雙城市石家崴子古城,處于拉林河右岸,位于拉林河右岸的二級臺地上。平面呈長方形,東、南墻被河水沖蝕,北墻部分尚存,北墻長180米,西墻殘長210米、墻高1.2到2米,無甕城與馬面痕跡,墻為夯土板筑,夯層摻有砂石,墻外有護城河,城中散布著大量的灰色布紋瓦殘片、青磚、輪制灰泥質陶罐殘片、定窯白瓷,器形有缽、碗、盤、碟、杯、盞等。城東南耕地中發(fā)現(xiàn)有“元豐通寶”“崇寧重寶”等,古城當為“句孤孛堇寨”故址。

        黑龍江省雙城市前對面古城,處于拉林河右岸,平面呈長方形,城南墻長450米,西墻370米,北墻、東墻已不存在。城中有角樓痕跡,城外有護城壕。古城內有布紋瓦、筒瓦、板瓦、各種瓦頭、獸面瓦當、定白瓷片、龍泉窯瓷片、牡丹紋小碗、龍紋盤、灰陶罐、銅鏡、銅人、“元豐通寶”“宣和通寶”“熙寧通寶”“崇寧通寶”、鏃、玉硯、陶印、獸面瓦當?shù)取?/p>

        黑龍江省雙城市后對面古城,處于拉林河右岸,平面呈方形,每邊長180米,周長為720米。墻高2米左右,夯土板筑。馬面8座,每面墻2座,有角樓。城內地表遺物較少,僅有少量遺物布紋瓦殘片。前對面古城與后對面古城形制、特點與出土遺物基本一樣,應為同期建筑,具有遼、金時期城址特點。

        黑龍江省雙城市湯家窩堡古城址,處于拉林河右岸,為金代古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350米,南北寬330米,周長為1.366千米。南墻與西墻保存較為完整,南墻中間有甕門1處,馬面2座;西墻有馬面3座,1個角樓,城墻為夯土板筑,護城河遺跡猶存。城內有大量布紋瓦、輪制灰陶罐殘片、定白瓷、仿定瓷殘片。

        黑龍江省雙城市車家城子古城址,處于拉林河右岸,呈長方形,有馬面3座、門址1處,有護城壕痕跡,出土少量布紋瓦及定瓷殘片。古城當為金代初期所建。

        黑龍江省雙城市花園古城址,處于拉林河右岸,東墻殘長110米,西墻殘長78米,北墻最完整,全長150米。北墻有馬面2座,無城門。東墻殘留馬面1座,西墻無法辨認,城垣為夯土板筑,城內有少量布紋瓦殘片、“元豐通寶”。有兩種文化疊壓現(xiàn)象,城南斷崖處曾發(fā)現(xiàn)“砂圈粗瓷大碗”。此城當為金代古城。

        黑龍江省雙城市勝勤古城址,位于拉林河右岸雙城市前進鄉(xiāng)勝勤村東100米處。古城呈長方形,東西長160米,南北寬180米,周長為680米。出土有少量的布紋瓦殘片和灰陶片,為金代古城。

        黑龍江省雙城市金錢屯古城址,處于拉林河右岸,四周城墻均遭到破壞,城墻為夯土板筑,周長約為1.3千米,城中出土有布紋瓦、青磚、仿定瓷片、銀簪等,因經常出土銅錢稱之為金錢屯,應為金代古城。

        黑龍江省雙城市正永古城址,處于拉林河右岸,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380米,南北寬280米,周長1.3千米。每邊墻有馬面3座,東墻中段有城門1處,城墻為夯土板筑。古城內出土有布紋瓦、瓦頭、定白瓷以及大量銅器、鐵器的生活用具,石器有臼、杵。此城應為金代所建。

        黑龍江省雙城市元寶古城址,處于拉林河右岸,呈梯形,南墻長330米,北墻長380米,東西墻長355米,周長1.48千米,城垣殘高1到2米,為夯土板筑,城垣各邊有馬面3座,南墻、西墻各有城門1處。古城內有布紋瓦、灰陶缸、仿定瓷殘片、“開元通寶”“崇寧重寶”“熙寧通寶”“元豐通寶”。從古城形制推斷,應為金代古城。

        黑龍江省雙城市永勝古城,處于拉林河右岸,古城為方形,每邊長約340米,周長為1.36千米,城垣為夯土板筑,殘高1.5米。古城內有大量布紋瓦,灰陶罐殘片及定白瓷殘片。此城當為金代所建。

        黑龍江省雙城市萬解古城址,處于拉林河右岸,略呈正方形,東、西墻全長320米,南、北墻全長300米,周長為1.33千米。城垣有馬面、甕門和角樓,為夯土板筑。城內青磚與布紋瓦都被大火灼燒,推斷古城應毀于戰(zhàn)火。

        黑龍江省雙城市杏山古城址,處于拉林河右岸,呈正方形,城墻每邊320米,周長為1.28千米。東墻有一城門址,城內采集到“元豐通寶”。此城應為金代所建。

        黑龍江省雙城市躍進古城址,處于拉林河右岸,由東城子與西城子兩城組成,為金代古城,呈正方形,為夯土板筑,城外有護城河。西城子西墻有城門一處,東城東墻有城門,均有甕門。城垣破壞嚴重,馬面無法辨認,古城內有布紋瓦、灰陶罐、定白瓷殘片、“開元通寶”“崇寧通寶”。

        (二)完顏希尹家族墓地

        吉林省舒蘭市小城子完顏希尹家族墓地,處于拉林河左岸,位于吉林省舒蘭市小城子鄉(xiāng)東北6千米處,共分為5個墓區(qū),葬有歡都、希尹及其子孫。完顏希尹為女真完顏部人,“本名谷神,歡都之子”,曾隨金太祖起兵反遼,建國之后任金朝宰相一職,并受命創(chuàng)制女真文字,為整個女真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之于金朝而言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完顏希尹死于1140年,現(xiàn)葬于吉林省舒蘭市,故完顏希尹家族墓地為拉林河一處重要的墓葬遺存。完顏希尹家族墓地的發(fā)現(xiàn)及其出土的文物,為研究金代墓葬提供了大量的考古材料,而完顏希尹的重要地位,愈發(fā)體現(xiàn)了遺址的重要性及其特殊的歷史文化意義,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對近代前期的了解概況。

        該墓地共發(fā)掘14座墓葬,墓葬種類有大型石室墓、磚石混筑石槨墓、磚室石槨墓、磚石石槨石函木匣墓、大型石函木匣墓等。5個墓區(qū)墓前有7組石雕刻物,一般都有墓碑。第一墓區(qū)在東村大松樹屯東北約400米處,小城鄉(xiāng)通往柳樹河存的鄉(xiāng)路旁,原址尚存殘石人1個、殘石羊1個、殘石柱1個。第二墓區(qū)位于第一墓區(qū)西北約250米處,第二墓區(qū)發(fā)掘出了完顏希尹墓,為大型石室墓,墓中有5個石函及鐵卷、蓮瓣竹節(jié)形銅蠟臺、仿定白瓷瓶等。第三墓區(qū)在第二墓區(qū)西北1千米的南北走向的溝谷中,墓前有石雕兩對、石羊一對、石虎一對。墓葬在發(fā)掘時候已被盜,墓室為磚室,內有石槨,由石槨內發(fā)現(xiàn)有鐵棺釘,可知石槨內有木棺。第四墓區(qū)在第三墓區(qū)西南約1.5千米左右的南北走向的峽谷中,墓前有石人、石羊、石虎的雕刻物。第五墓區(qū)在第四墓區(qū)西南約2千米左右的山谷坡地上,石雕刻物保存較好。完顏希尹家族墓地是墓前保存較為完整和典型的金代墓群[6]。

        完顏希尹神道碑位于舒蘭縣小城鄉(xiāng)完顏希尹家族墓地面相溝谷的一處平臺之上,該碑曾被炸毀,僅存碑身與碑額,龜趺藏于吉林省博物館。碑的正、背面均刻有碑文,碑文則詳細記載了完顏希尹的家族族系。碑的結構為額、身及龜趺,碑身高有一丈,厚有一尺三寸五,篆額高三尺,龜趺高0.43米,首尾長2.30米[6](225)。

        (三)完顏宗翰墓葬

        完顏宗翰為女真族,國相完顏撒改之子,名黏沒喝,又名鳥家奴,隨完顏阿骨打一同起兵抗遼,金朝的開國名將,金建立之后參與對宋作戰(zhàn),為金的進一步穩(wěn)固與發(fā)展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完顏宗翰無疑為金朝歷史上的第一名將?!督鹗贰窞槠淞?,書中主要記載了完顏宗翰自起兵抗遼起始的重大事件,載其“天會十四年薨,年五十八。追封周宋國正。正隆二年,例封金源郡王。大定間,改贈秦王,謚桓忠,配享太祖廟廷?!笔窌鴮ζ渖绞论E進行了較為詳盡的記載,但并未提到完顏宗翰的墓地所在。歷史文獻中并未提及完顏宗翰的墓葬地點,但對于完顏宗翰墓葬地點的探究是極為必要的,一方面有助于對完顏宗翰進行詳盡地了解,另一方面對金史的研究亦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梳理歷史文獻,考古調查以及對古地名的分析,可以確定完顏宗翰及其家族墓地應為今五常市營城子鄉(xiāng)靠河寨村石羊城。

        據(jù)《金史·撒改傳》載:“康宗沒,太祖稱都勃極烈,與撒改分治諸部,匹脫水以北太祖統(tǒng)之,淶流水人民撒改統(tǒng)之?!睋?jù)《金史·本紀》景祖條記載:“遼咸雍八年(1072年),即往見遼將達魯骨,自陳敗謝野功。行次淶流水,未見達魯骨,卒于家,年五十四”。景祖是宗翰的曾祖父,撒改的祖父,說明在景祖時,宗翰先祖的老家就是淶流水,而《金史》中所提到的淶流水應為今拉林河無疑。據(jù)《三朝北盟匯編》中馬擴《茆齋自敘》一書載,阿骨打在金初,曾與宗翰等人攜北宋使臣馬政等圍獵于淶流水附近,并駐在淶流河畔,次日又專門賞賜宗翰的父親薩哈厚物,可知宗翰的父親應居于拉林河附近,阿骨打方能在圍獵之際贈與薩哈以厚物。據(jù)《金史》記載:阿骨打在寧江洲大捷之后,首先派人通報宗翰的父親薩哈,并將所獲遼將耶律謝10匹馬賞給薩哈。薩哈則立即派宗翰等人前往祝捷,阿骨打又在淶流城與女真眾將士召開慶功大會。據(jù)《五??h志》考證為金代的淶流城[7],即今日營城子古城,此古城周長1.5千米,是拉林河右岸目前所調查發(fā)現(xiàn)的26座遼金古城中規(guī)模較大的古城之一。古城內出土了一大批精美的文物,有和田玉的吐鶻帶、金簪、定白瓷盤、銅鏡、官印和大量銅錢等,也存在大型建筑遺址,因此城址的級別是較高的,應為金代的淶流城。據(jù)《金史》記載可知,完顏宗翰與父親二人都被封為金源郡王,通過對比金代完顏希尹、完顏婁室、完顏忠等金源郡王的墓葬可知,拉林河畔的石羊城具備金代貴族墓葬的級別,另外根據(jù)金源郡王墓地均在其家鄉(xiāng)的特點來看,石羊城很可能為完顏宗翰的家族墓地所在。此外,還有三點可作為石羊城為完顏宗翰墓地所在的旁證,據(jù)《三朝北盟匯編》《大金國志》《松漠紀聞》等書記載,希尹與宗翰的家族地域毗鄰今吉林省舒蘭縣小城子附近,完顏希尹的墓地已被發(fā)現(xiàn)和確認,且有墓碑等文物出土,舒蘭與五常地域相接,且同處于拉林河流域。另南宋洪皓的流放地——冷山,就在今五常市與吉林舒蘭市交界的大禿頂子山附近的沖河鄉(xiāng)[8]。完顏宗翰曾將諸子交于洪皓學習漢文,冷山、舒蘭與五常同屬一個流域,距離相近。宗翰父親的名字在《金史》中被寫作“撒改”,這是一種標音文字。然而,在早于《金史》成書的《大金國志》及《三朝北盟匯編》中“撒改”被標寫成“薩哈”。清代成書的《吉林通志》則把“撒改傳”寫成“薩哈傳”。此一標音文字與今天靠河寨金代石羊城地墓地西南側的“三哈”村之地名十分相近,疑為古地名之相沿至今,此為旁證之二。此外,“薩”音則為東北地方之口語的發(fā)音,而“三”音則為中原音韻,或稱書面語音。今五常市之拉林鎮(zhèn),南距營城子金代古城僅10公里,清代建置拉林倉時,曾將金代淶流城之地名繼續(xù)加以沿用,并由營城子金代古城的淶流城之地北移,此為旁證之三。因此,綜上所述可以確定完顏宗翰家族墓地應為今五常市營城子鄉(xiāng)的石羊城[9]。

        三、結語

        拉林河流域歷史文化自新石器時代以來一脈相承。其早期文化基本處于昂昂溪文化的輻射區(qū),與嫩江、松花江流域中游青銅時代的紅衣陶文化十分相似。族屬為穢人的西團山文化在該流域也有零星發(fā)現(xiàn)。夫余國時期的拉林河流域進入快速發(fā)展時期,其文化呈現(xiàn)出多族群雜糅、物質文化遺存相互疊壓打破的特點??苫敬_定的夫余遺存有榆樹老河深與白旗遺址,尤其是榆樹老河深為拉林河流域規(guī)模較大的古代墓葬,遺址保存相對完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夫余國的社會結構與人群面貌。而榆樹老河深遺址出土的豐富隨葬品,如生產工具、生活用具與裝飾品等,為研究夫余的社會生產和精神文化生活情況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通過對出土的鐮、鑿、鍤等生產工具的分析,有助于了解夫余這一時期的生產水平,其中部分文物也具備了漢文化的特點,比如陶豆、陶缽在其造型及功能上都受到了漢文化的影響,中層出土的環(huán)手鐵刀亦帶有中原漢式造型的馬具[10]。這些均反映了夫余農業(yè)生產方式與中原文化之間的聯(lián)系。

        拉林河流域大部屬于“金源內地”的地理區(qū)域范圍內。拉林河流域內金代遺跡數(shù)量最多,包括金代古城址、墓葬、碑刻等遺跡。金代遺跡在拉林河流域分布如此密集,數(shù)量如此之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此地為金代“龍興之地”。金太祖率女真部族于拉林河流域起兵反遼,位于扶余市的大金得勝頌陀碑,便是對完顏阿骨打率領女真部族起兵反遼的寧江州之戰(zhàn)的見證,此次與遼戰(zhàn)事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女真的士氣,為金的最終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作為金源文化的重點地帶,拉林河流域金代遺址眾多,尤其是金代古城址的分布尤為密集,集中反映了金代拉林河流域城邑聚落的發(fā)展和人口的增長。多數(shù)金代古城址中發(fā)現(xiàn)了宋朝錢幣,說明了與中原王朝之間存在著經濟往來。此外,拉林河流域作為“金源內地”的外圍區(qū)域,也是中原地區(qū)通往金上京的重要水陸交通要沖,女真反遼之初則成為與遼朝對抗的最前線。女真人滅遼和北宋后,拉林河則成為安置內遷的中原漢人、契丹人和猛安謀克戶的重要區(qū)域。金代古城的密集出現(xiàn)在拉林河流域則屬于必然。

        總之,拉林河流域地處松嫩平原腹地,自然地理環(huán)境良好,適宜人類居住繁衍,是眾多東北民族活躍的區(qū)域,其中包括了夫余、肅慎、靺鞨、女真等。從兩漢到遼金,拉林河流域的古代民族相互碰撞與交融——夫余的建國與滅亡、勿吉的擴張、靺鞨的發(fā)展、渤海國的行政區(qū)劃與金朝的建立,豐富的遺跡與遺物記錄了拉林河流域歷史文化演進與變遷的軌跡。

        附錄:拉林河流域內遼金時期城址表

        古城名稱 位置 年代 形狀 東西距離 南北距離 周長賈津溝子城址 吉林省扶余市石橋鄉(xiāng)歡迎村東北1.5千米處 遼金 方形 1022米韭菜城子城址 吉林省扶余市永平鄉(xiāng)韭菜城子村東南 遼金 長方形 約1100米王家屯城址 吉林省扶余市大三家子鄉(xiāng)深井村西 遼金 方形 約1000米半拉城子城址 吉林省扶余市大三家子鄉(xiāng)半拉城子村南750米處 遼金 正方形 約250米 約250米 約1000米萬斛古城 黑龍江省雙城市青嶺鄉(xiāng)萬斛村東偏北500米處 長方形 320米 300米 1240米唐家崴子古城 黑龍江省雙城市十一區(qū)鄉(xiāng)長勝村唐家崴子屯北200米處 金 不規(guī)則形狀杏花古城 黑龍江省雙城市杏花鄉(xiāng)雙全村東北1千米處 金 方形 320米 320米 1280米石家崴子古城 黑龍江省雙城市蘭陵鎮(zhèn)石家村南約百米 金 長方形 約1500米前對面古城 黑龍江省雙城市對面城鄉(xiāng)紅星村西南 金 長方形后對面古城 黑龍江省雙城市對面城鄉(xiāng)紅星村 金 方形 180米 180米 720米湯家窩堡古城址 黑龍江省雙城市韓甸鎮(zhèn)宏城村 金 長方形 350米 330米 1366米車家城子古城址 黑龍江省雙城市蘭陵鎮(zhèn)靠山大隊 金 長方形 220米 150米 740米花園古城址 黑龍江省雙城市韓城鄉(xiāng)花園村南1千米處 金勝勤古城址 黑龍江省雙城市前進鄉(xiāng)勝勤村東100米處 金 長方形 160米 180米 680米金錢屯古城址 黑龍江省雙城市前進鄉(xiāng)勝錢村 金 1300米正永古城址 黑龍江省雙城市單城鄉(xiāng)正永村正北處 金 長方形 380米 280米 1300米元寶古城址 黑龍江省雙城市公正鄉(xiāng)民旺村 金 梯形 1480米永勝古城 黑龍江省雙城市永勝鄉(xiāng)永勝一村處 金 正方形 340米 340米 1360米萬解古城址 黑龍江省雙城市原青嶺公社萬解大隊村東500米處 略正方形 300米 320米 1330米杏山古城址 黑龍江省雙城市杏山鎮(zhèn)雙合村東北1千米處 金 正方形 320米 320米 1280米躍進古城址 黑龍江省雙城市原躍進公社良種村村西北處 金 正方形 250米 250米 1000米(資料來源:王禹浪,都永浩編著《文明碎片——中國東北地區(qū)遼、金、契丹、女真歷史遺跡與遺物考》,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2年)

        ①文章中遼金遺址一節(jié)關于遼金城址的記載多參考王禹浪、都永浩編著的《文明碎片——中國東北地區(qū)遼、金、契丹、女真歷史遺跡與遺物考》,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2年。

        猜你喜歡
        馬面灰陶城址
        馬面裙,“褶”真有意思
        何為馬面裙
        探究天津東麗博物館藏張貴莊戰(zhàn)國灰陶器
        農牧交錯地帶視角下史前馬面研究
        一件夏代灰陶象鼻盉的再修復
        成長(2020年6期)2020-05-25 02:53:15
        不懂松手求生的馬面猴
        做人與處世(2020年6期)2020-04-19 10:04:26
        兩城鎮(zhèn)的龍山文化城址和環(huán)壕
        東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 00:46:18
        一件西晉灰陶獸的再修復
        陶器
        絲綢之路(2017年8期)2017-05-26 18:45:51
        云南巍山龍于圖山城址
        大眾考古(2015年4期)2015-06-26 08:39:48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久熟女老人av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草逼福利视频| 亚洲国产精彩中文乱码av| 日本高清www无色夜在线视频| 天天插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高清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会员|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免费| 中文字幕第1页中文字幕在| 一级做a爱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一级二级三级在线观看av|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小说| 四月婷婷丁香七月色综合高清国产裸聊在线| 亚洲性爱区免费视频一区| 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 国产美女亚洲精品一区| 久久久麻豆精亚洲av麻花| 少妇内射兰兰久久| 精品国产自产久久久| 有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1区2区在线观看| 99re8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免费| 亚洲AV综合A∨一区二区| 日本一区人妻蜜桃臀中文字幕| 激情内射人妻1区2区3区|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不卡| www.日本一区| 日本黄色影院一区二区免费看|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欧美日本另类激情| 亚洲国产精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亚洲天堂成人av影院| 国产无遮挡无码视频免费软件| 欧美三级超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一区二区| 日本熟日本熟妇中文在线观看| 91精选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黄三级三级三级三级一区二区| 欧美老妇牲交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