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賢
與之初遇,是在一個繾綣的午后。
被陽光烤得暖暖的,風熏得人微酥。我倚在竹榻間,翻開了那本傳記——《斷腸詞中斷腸人》。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近千年來,這一絕句一直被后人歸于歐陽修筆下。但經多方考證,這一清麗浪漫的佳句,確實出自朱淑真筆下。
朱淑真,號幽棲居士,南宋人,生活于浙江錢塘。此外,鮮為人知的是:她還是堪與李清照相提并論的一代才女。
朱淑真早期與晚期的作品,情感傾向的差異非常大:她的早期作品是在豆蔻年華所創(chuàng),大都流露出小女子純真浪漫、率直可愛的一面;而她后期的創(chuàng)作,多半則讀起來凄涼哀婉,幽怨冷寂,而這都與她坎坷不平的人生有關。
朱淑真的一生類似于話本常出現(xiàn)的經典情節(jié):早歲不幸,父母失審,不能擇伉儷。后所托非人,一生抑郁不得志,無以覓得知音,悒悒抱恨而終。其詩作也在身亡后,被父母一炬而焚。現(xiàn)在所傳世的詩詞,大都是南宋人魏仲恭收錄整理的。
魏仲恭也曾在他所整理的《斷腸詩集序》中感嘆過——自古佳人多命薄,豈止顏色如花命如葉耶!
此句可謂精練之極,概述了古往今來才子佳人的悲劇人生。
而在《斷腸詞中斷腸人》這本傳記末尾中,也描述了世人所猜想的這位才女的結局:
“經歷了人情冷暖、諷刺批判的諸多事件后,萬念俱灰的朱淑真來到西湖邊,如嫦娥奔月般,義無反顧地投入了湖中。她所激蕩起的那一湖漣漪,如同那愁腸百結的情絲,蕩漾開去。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那一湖漣漪,也終歸平靜。”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一代才女朱淑真,就此溘然長逝;她的那千縷情絲,萬般愁緒,隨著潺潺流水遠去……
寧可枝上抱香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朱淑真的性格孤傲又倔強,有著一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節(jié),也注定了她悲涼多舛的一生……
滿簾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
《斷腸詞中斷腸人》,是我最喜愛的一本書。也許其中的主人公,沒有與她齊名的李易安那般的家國情懷,被后世學者批“只知兒女情長”。但她的那份細膩,那份帶著小女兒情懷的私心,卻是最能觸動我的。
(指導老師:郝玉香)
相關鏈接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南宋著名女詞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與李清照齊名。生于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讀書,但一生愛情郁郁不得志,最終因抑郁早逝?,F(xiàn)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是劫后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