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江
摘要: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的山水詩創(chuàng)作能做到情、景、理的渾融,其山水詩既有“哲思”,又不失“情趣”。本文以其山水詩《百步洪》其一為對象淺析其中的哲理情思。
關鍵詞:蘇軾;《百步洪》;哲理情思
宋代理學盛行,以歐陽修為首的北宋前期詩文革新派領袖們作詩又強調“以文為詩”、借詩談理。受此時代風氣的影響,議論和說理成了宋詩的一大突出特點。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的詩歌亦然,尤其是其山水詩常于描山狀水間發(fā)種種人世間妙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保ā稌鴧堑雷赢嫼蟆?,《東坡題跋》卷五)下面本文將以蘇軾《百步洪組詩》中的“其一”為對象,談談蘇軾山水詩中蘊含的哲理情思。
《百步洪》其一
長洪斗落生跳波,輕舟南下如投梭。
水師絕叫鳧雁起,亂石一線爭磋磨。
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
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
四山眩轉風掠耳,但見流沫生千渦。
險中得樂雖一快,何意水伯夸秋河。
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覺一念逾新羅。
紛紛爭奪醉夢里,豈信荊棘埋銅駝。
覺來俯仰失千劫,回視此水殊委蛇。
君看岸邊蒼石上,古來篙眼如蜂窠。
但應此心無所住,造物雖駛如余何。
回船上馬各歸去,多言譊譊師所呵。
“梭、兔、鷹、馬、弦、箭、電、珠”,“河伯、逝水、銅駝”,詩中以激流為象,通過一系列的比喻和典故,道出了個體生命的無限感懷。
慨個體淺俗渺小。放舟激流,感受“兔走鷹落”、“駿馬注坡”、“驟雨翻荷”的迅捷,刺激、心跳。此番感受非一般人有機會、有精力、有心情體驗,“險”中得樂,甚是大快人心。然大千世界,奇外有奇,被我等所以為的“刺激”“心跳”,在水師哪里卻是再平常不過的工作。何況世界之大,更“心跳”的體驗一定還有很多,如此一想,我的“快意”又與河伯的“欣然自喜”何異?然世間眾生往往陷于、耽于這種“快意”而不能自明,淺見、俗氣令人甚是感慨。同時,洪流中的“輕梭”、“脫手的箭”、“翻荷的雨珠”又顯得個體生命是多么的渺小。“四山眩轉風掠耳,但見流沫生千渦”,人世險惡、旋渦處處,渺小的個體常感天旋地轉、左右不辨。
嘆人生須臾多變?!白X一念逾新羅”,“覺來俯仰失千劫”?!坝X”,意即“覺悟”?!扒Ы佟?,佛教語,指曠遠的時間與無數的生滅成壞?!案┭觥保傅皖^、抬頭,與“一念”意同,謂時間很短。此二句講,著眼更宏闊的時空,你會“悟”得人生是多么的短暫,人生實如“蜉蝣于天地”。(蘇軾《前赤壁賦》)“紛紛爭奪醉夢里,豈信荊棘埋銅駝”。世人為“紙醉金迷”、“侯門權貴”的生活爭得一窩蜂、亂糟糟,當時怎么也不會相信“洛陽宮門口的銅駝”有一天會被遺埋在荒蕪的荊棘從中?!熬窗哆吷n石上,古來篙眼如蜂窠”。千百年來,載著無數“快意”逐夢之客的舟船從泗水上經過,現(xiàn)今只余一片蒼窠?!耙岩娝砂卮轂樾?,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保▌⑾R摹洞最^翁》)人生須臾難料,拘執(zhí)何苦?
抒淡泊無執(zhí)之情?!白釉诖ㄉ显唬菏耪呷缢狗颍簧釙円??!保ā墩撜Z·子罕》)事物的發(fā)展都應順應其規(guī)律,就像水要流向地勢低的地方一樣,人生亦是。“我生乘化”、“心無所住”,盡人事不拘執(zhí),莫管“銅駝”“蜂窠”,我自“徐行”“吟嘯”。(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造物雖駛如余何”,倘能無執(zhí)于現(xiàn)實,“險世”變化再快又奈我何?人生有限,世事不定,宇宙無窮,個體生命紛紛攘攘爭名奪利是多么的可笑。人生若通脫曠達,看淡、無執(zhí),便可不累乎心。
宋人喜愛以詩談理,可“理”多難免就失詩之“情趣”。蘇軾的山水詩創(chuàng)作能做到情、景、理的渾融,其詩歌寫得既有“哲思”,又不失“情趣”。蘇軾山水詩創(chuàng)作的藝術經驗對后世山水詩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遠影響。例如:南宋朱熹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陸游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以及楊萬里的《過松源晨炊漆公店》等作品,便都是學習了蘇軾的藝術創(chuàng)作經驗,在摹山狀水中蘊含哲理的佳作。
參考文獻:
[1]蘇軾(著)王文誥 孫凡禮(注).蘇軾詩集[M].北京:中華書局,2016,1.
[2]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