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臺灣圖書館藏宋刊本《吳郡圖經續(xù)記》流傳情況小考

        2019-04-01 02:16:32伏建春
        神州·下旬刊 2019年2期
        關鍵詞:流傳

        伏建春

        摘要:本文主要對臺灣圖書館藏宋刊本《吳郡圖經續(xù)記》中的藏書印及題跋等信息進行梳理,呈現出此版本在后世的流傳及收藏情況。

        關鍵詞:《吳郡圖經續(xù)記》;朱長文;流傳

        “圖經”最初是王朝地理疆域資料搜集的一種手段,以圖為主,經則為其附加說明,后來逐漸以經為主,圖為附庸,逐漸向地方志過渡[1]?!秴强D經續(xù)記》為北宋朱長文編修的一部地志性著作,因續(xù)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所修《蘇州圖經》(六卷)而得名,主要記載吳郡地區(qū)地理、歷史、事志、風俗等,被認為是宋代地方志開始定型之作[2]。吳郡,蘇州地區(qū)之舊稱,時為平江府,下轄吳縣、長洲、昆山、常熟、吳江、嘉定等六縣[3]?!端膸烊珪偰刻嵋贩Q其“征引博而敘述簡,文章爾雅,猶有古人之風”[4]。

        朱長文(1040-1098),蘇州人,字伯原,嘉祐四年(1059)乙科進士,因墮馬傷足不仕,筑室居郡“樂圃坊”逾三十年,以治學、為詩、德行聞名鄉(xiāng)里,在當朝文人士大夫中聲望極高,時人稱之為“樂圃先生”[5]。元祐元年(1086)受蘇軾、鄧溫伯等人推薦出任蘇州州學教授,元祐八年召為太學博士,除秘書省正字、樞密院編修官。后以疾解任,退居家中,元符元年(1098)二月逝世,享年六十歲。今存《樂圃余稿》十卷,又精于書法和音律,有論書著作《墨池編》六卷、音樂著作《琴史》六卷傳世[6]?!秴强D經續(xù)記》為朱長文受時任蘇州知州的晏知止所邀而著,乃北宋時期民間文士的私修圖經[7]。此書受晏知止所邀而著,成書于元豐三年(1081),適逢晏公罷任;元豐七年(1084)武寧章求此書于朱長文,但置郡府,并未刊行;元符三年(1100)祝安上作跋,其時任蘇州判官,于朱長文子朱耜處訪得此書,以備鏤版,但不久造兵燹未果;直至南宋初紹興甲寅年(1134)孫佑得此書刊行并作鏤版題跋始得流傳于世,前后輾轉六十余年始得鏤版。

        一、基本情況描述

        宋槧本《吳郡圖經續(xù)記》全三卷,現藏臺灣國家圖書館,全三卷,前有朱長文自序,后有常安民、林虙、祝安上、孫佑后序,又有黃丕烈、胡埏、翁同龢手書題跋和沈秉成等七人觀書題記。上卷分封域、城邑、戶口、坊市、物產、風俗、名門、學校、州宅、南園、倉務、海道、亭館、牧守、人物等十五種名目,中卷分橋梁、祠廟、宮觀、寺院、山、水六種,下卷分治水、往跡、園第、家墓、碑碣、事志、雜錄七種。

        該書為線裝書,書簽“吳郡圖經續(xù)記·卷上(卷中/卷下)”,紙質瓷青色書衣,白色裝訂線。書名葉題“宋槧吳郡圖經續(xù)記三卷”,署名“栩緣”,鈐“王同愈”朱文方印。書頁版式上,左右雙邊,烏絲欄,無書耳,白口單魚尾,中縫題書名,簡稱《續(xù)圖經》,下接卷次、葉次,框高21CM,寬15.1CM,半頁9行,行17-19字不等,小字為雙行,于版心下方記刻工名??坦っ鹩悬S富成(或作黃富)、嚴發(fā)(或作嚴)、張通(或作張)、顧仲、王彥、屠、石成、鄭、金、牛實、賈琚、郭奇(或作郭)、乙成、友等。

        鈐印有「葉/文莊公/家世藏」朱文長方印、「吳雲/平齋」白文雙獸方印、「臣印/文琛」白文方印、「厚/齋」朱文方印、「乾/學」朱文方印、「徐/健菴」白文方印、「國立中央圖/書館收藏」朱文長方印、「兩罍/軒藏/書印」朱文方印、「吳雲字/少青號/平齋晚/號退樓」白文方印、「宋本」橢圓印、「開卷/一樂」朱文方印、「吳平/齋祕/篋印」朱文方印、「平陽汪氏/藏書印」朱文長方印、「汪印/文琛」白文方印、「葉氏菉竹堂藏書」朱文圓印、「吳平/齋讀/書記」白文方印、「士/鐘」白文方印、「閬/源父」朱文方印、「密均/樓」朱文方印、「歸安吳氏兩罍軒藏書印」朱文長方印、「長洲汪/士鐘閬/源父印」白文方印、「吳雲/平/珍祕」白文方印、「三十五/峯/園主人」朱文方印、「兩/罍軒/鑒藏」白文方印、「民/部尚/書郎」朱文方印、「汪印/士鐘」白文方印、「吳松/漁爰」白文方印、「陸氏/大用」白文方印、「汪」朱文圓印、「文/琛」白文方印、「蔣/祖詒」白文方印、「穀/孫」朱文方印等。

        二、流傳情況

        此宋槧本《吳郡圖經續(xù)記》自刊刻以來曾經多人之手流傳至今,現就筆者所有之信息,將其可考流傳情況進行梳理。

        (一)明代

        宋刊本《吳郡圖經續(xù)記》曾經明代藏書家葉盛、錢谷等手中流傳。

        1.葉盛(藏)

        此書共三冊,每冊目錄頁的右下角有“葉氏/菉竹堂/藏書”朱文圓印一枚,第一冊朱序右上角有“葉/文莊公/家世藏”朱文長方印一枚。

        葉盛(1420-1474),字與中,號蛻庵,又號白泉、涇東道人、淀東老漁,江蘇昆山人,“文莊公”是其謚號,明代著名學者、藏書家。正統(tǒng)十年(1445)進士,歷官兵部給事中、都給事中、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兩廣,官至吏部左侍郎。生平嗜書,博覽群書,精于校讎,聚書至二萬余卷,于自家園宅興建藏書樓,名曰“菉竹堂”,其藏書簿錄編為《菉竹堂書目》[8]。主要藏書印有“葉/盛”白文方印、“葉氏/菉竹堂/藏書”朱文圓印、“與/中”朱文方印、“菉竹/堂”白文朱文方印。書中有“葉氏/菉竹堂/藏書”印,序言上方的朱文長方印稱其“文莊公”,當為后人于此書之上加蓋。

        2.葉子寅

        葉子寅,史書無載,書中亦無其相關信息?!锻┣勹F劍樓藏書目錄》卷十一:“《吳郡圖經續(xù)記》三卷(校宋本),宋朱長文撰,有自序及常安民、林虙、祝安上、孫佑等序跋。明錢叔寶刻本,鈔自沈辯之,復以昆山葉子寅所藏宋本校誤,自較近刻為優(yōu)?!睋吨袊墨I學資料通檢》,考其藏書印,葉子寅當為葉盛后裔[9]。古代藏書常家世遞傳,故而葉子寅亦為此本之收藏者,卷首“葉文莊公家世藏”印或為葉子寅等所鈐。

        除收藏者外,還有可考部分經手者。明代藏書家錢谷即是其一,他從葉子寅處借得此書校其原有鈔本,并在宋本脫漏處予以鈔補。黃丕烈《跋》云:“卷中有鈔補處,皆明人錢罄室手跡,余嘗見錢氏有刻本,云是從宋本??闭?,今取宋本對之,不特行款弗同,且訛舛誠復不少,則宋本之可珍益信?!卞X罄室(1508-1578),即錢谷,字叔寶,號罄室,江蘇吳縣人,明代篆刻家、書畫家、藏書家[10]。書中無錢氏藏書印,考此本下冊第十九葉為毛筆字跡,且邊欄粗細與前后有異,可知此書葉原脫,確為后人鈔補,或為錢罄室之手跡。

        (二)清代

        宋刊本《吳郡圖經續(xù)記》在清代曾經流傳于昆山徐氏、華陽橋顧氏、吳縣黃丕烈、長洲汪氏父子、胡埏、歸安吳氏、郎亭汪鳴鑾、翁同龢、王同愈等。

        1.昆山徐氏

        書中有鈐印“乾學”“健庵”。徐乾學(1631-1694),字原一,號健庵,昆山(今江蘇昆山)人,顧炎武外甥,藏書極為豐富,有藏書軒名“傳是樓”[11]。黃丕烈《跋》:“余從其裔孫(顧聽玉)處得舊鈔本《續(xù)圖經》,有跋,云雍正十二年(1734)夏五月既望于昆山徐氏購得葉文莊所藏宋刻本?!钡珦丝芍櫴稀秴强D經續(xù)記》當從昆山徐氏處購得。

        2.華陽橋顧氏

        顧若霖,字雨時,號“不淄道人”,人稱“可潛先生”,生活在康熙(1662-1722)時期前后[12]。博學多聞,好訪法書名畫、宋刊書籍。其藏書印有“顧若霖印”“雨時”等。其子顧自名,字明善,號復庵,藏書繼其父,“藏古之名,聞天吳都”。顧聽玉,為顧雨時之裔孫,生平無從查考。

        黃丕烈跋中提到“聽玉之祖雨時先生,喜蓄異書,手自讎勘,余從其裔孫處得舊鈔本《續(xù)圖經》,有跋,云雍正十二年(1734)夏五月既望于昆山徐氏購得葉文莊所藏宋刻本。??币贿^,始知顧氏所蓄宋刻地志之書,范成大《吳郡志》而外,又有朱長文《吳郡圖經續(xù)記》。”可知顧氏曾收藏此書,其可考者唯顧雨時、顧聽玉二者而已。

        3.吳縣黃丕烈

        黃丕烈(1763-1825),字紹武,又字蕘圃,又曰蕘翁等,更號復翁、復初氏、宋廛一翁、求古居士、求古居主人、佞宋主人等,江蘇長洲人。清代著名學者、書法家、藏書家,其藏書樓名為“百宋一廛”。此本《吳郡圖經續(xù)記》后有黃丕烈所作跋,自云其乾隆六十年(1795)于華陽橋顧聽玉處購得此書自藏。其藏書目及題跋現存《百宋一廛書錄》《士禮居藏書題跋》。

        據潘祖蔭《藝蕓書舍宋元書目》跋語:“吾郡嘉慶時,黃蕘圃、周香嚴、袁壽階、顧抱沖,所謂四家藏書也,后盡歸汪閬源觀察?!盵13]黃丕烈的藏書后大都歸汪閬源所有,《吳郡圖經續(xù)記》即在其中。

        4.長洲汪氏父子

        長洲汪氏父子,即汪文琛、汪士鐘父子。汪文琛,號厚齋,饒于貲,曾開設益美布莊,是富甲江南的商戶,購“三十五峰園主人”,自稱書中鈐有“臣印文琛”“厚齋”“平陽汪氏藏書印”“汪印文琛”“文琛”“民部尚書”等印,此外其藏書印還有“三十五峯園主人”等[14]。汪士鐘(1786-?),字春霆,號閬源,書中鈐印有“士鐘”“閬源父”“長洲汪士鐘”“閬源父印”“汪印士鐘”等,另有“民部尚書郎”等,有藝蕓書舍,廣泛搜羅宋元珍本。

        汪士鐘藝蕓書舍的藏書于其晚年陸續(xù)售出,咸豐庚申年間,太平軍攻入蘇州,汪氏“合家離散,宋元本悉為鄰家攜去,汪氏子孫只知賈不知書”。[15]售出及所散書籍歸宿可考者有常熟瞿氏、海源閣楊氏、上海郁松年“宜稼堂”、仁和藏書家胡珽、郭筠仙等。

        5.胡珽

        胡珽(1822-1861),清??睂W家、藏書家,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藏書處名琳瑯秘室,輯刻《琳瑯秘室叢書》4集30種94卷,《吳郡圖經續(xù)記》亦在其列,即據此宋本刊刻。

        此宋槧本《吳郡圖經續(xù)記》后有胡珽咸豐二年(1852)后記,鈐其琳瑯秘室藏書印及其私人印章。胡珽在后記中稱:“惟此確系宋槧,靈光巋然,余以番銀七十餅得自山塘汪氏,始有以證偽刻之謬。念吳郡地志,唐陸廣微書已經后人重輯,宋時官撰圖經,又久佚不傳,三吳文獻幸而僅存,可不奉為至寶也哉!”惜胡珽英年早逝,宋本《圖經續(xù)記》亦多經流轉。

        6.吳云

        光緒五年(1879)已卯冬十月十三日,新建勒方锜等七人集于吳氏聽楓山館同觀此書,于書后留七人觀款篆書題記。

        聽楓園,乃清代金石書畫鑒藏家吳云構筑的私家園林,聽楓山館即其中的藏書閣。吳云,字少青,又字少甫,號平齋、榆庭、愉庭、抱壘子,晚號退樓主人,浙江歸安人,齋堂號有兩罍軒、二百蘭亭齋、敦罍齋、金石壽世之居。書中亦有鈐印“吳云/平齋”“兩罍軒/藏書印”“吳云字/少青號/平齋晚/號退樓”“吳平/齋秘/篋印”“吳平/齋讀/書記”“歸安吳氏兩罍軒藏書印”等,據此可知當時是書乃流入歸安吳氏藏書之中。吳云逝世后,其藏書多歸友人汪鳴鸞[16]。

        7.汪鳴鑾

        汪鳴鑾(1839-1907),字柳門,號郋亭,又號得士,浙江錢塘人,清書法家、藏書家,其藏書閣名“萬宜樓”。同治四年(1865)進士,初授編修,歷任陜、甘、贛、魯、粵諸省學政,后遷內閣學士,晉工部侍郎兼管戶部三庫,光緒二十年(1894)召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不久調吏部侍郎并兼刑部。因支持光緒帝籌謀新政,反對后黨掣肘而被彈劾,罷歸后主講杭州訓詁精舍、敷文書院。覃研經學,精于說文之學,擅書。

        翁同龢光緒二十六年(1900)五月七日于書后作記,記中云:“宋刊吳郡圖經續(xù)記三卷,海內孤本也,自菉竹堂葉氏……今歸郎亭汪侍郎萬宜樓。侍郎錢唐籍,而世居于吳,則亦吳人也,其得此書為宜。余有舊鈔半部,欲假以鈔補,忽聞北方兵警,遂至中輟。余邑距郡九十里,欲遺一力赍還,則山中皆農夫,欲付航船,船人又未可恃也,因留案頭久之?!崩赏ね羰汤杉赐豇Q鑾,當時此宋槧本《吳郡圖經續(xù)記》為汪鳴鑾萬宜樓藏書,翁同龢借以補其半部《吳郡圖經續(xù)記》舊抄,而送還途中遇戰(zhàn)亂,交通不便,久借未還,因以為此記,后鈐印“翁同/龢印”“松禪/居士”。

        汪鳴鑾藏書在民國初年散出,多為湖州密韻樓主人蔣汝藻所得[17]。

        8.王同愈

        王同愈(1855-1941)字文若,號勝之,別署栩緣,江蘇元和(今蘇州)人。末民國學者、藏書家、書畫家、文物鑒賞家。光緒十五年(1889)進士,歷任江西學政、順天鄉(xiāng)試考官、湖北學政。曾與張謇等主持江蘇省鐵路事宜。辛亥革命時,隱居上海。長于算術。其書畫、篆刻皆工。性喜藏書,曾言:“津津呼有味于藏書,而知天下最可寶貴、最可娛樂之事,無有過于此事?!薄坝嗖寮軣o多,然積年搜羅,亦略有七萬余卷。舊刻精印之本,亦十有二三。斯架塞屋,需四五楹,始足分布行列?!庇蓄}款“室有圖書富,門無車馬臨”。據《栩緣文存》《栩緣日記》等,王同愈藏書始于19歲(即1974年),大規(guī)模藏書始于26歲(即1881年),起步尚早[18]。

        宋槧本《吳郡圖經續(xù)記》書名頁原佚,王同愈自題“宋槧吳郡圖經續(xù)記三卷”補之,并署名栩緣,鈐印“王同愈”。其早年交游江浙等地學者、書畫家、鑒藏家,其中包括汪鳴鑾[19]。但其是否為此書之收藏者尚無定論。

        (三)民國及其以后

        現可考民國及其以后之流傳僅蔣汝藻、蔣祖詒父子二人,后被臺灣國立圖書館收藏。

        1.蔣汝藻

        蔣如藻(1877-1954),字元采,號孟蘋,別號樂庵,浙江吳興人,藏書家,光緒二十九年(1903)舉人,辛亥革命以后,歷任浙江軍政府鹽政局長等職,也是浙江地區(qū)有影響的實業(yè)家。其祖輩、父輩均是藏書家,藏書處稱“傳書堂”,蔣汝藻承先人之志自弱冠之年即大舉購藏古籍,改藏書“傳書堂”為“密韻樓”。蔣氏所藏古籍中不乏珍本,“蔣氏藏宋本八十八部,元本一百零五部,其中不乏珍籍善本,例如宋高宗紹興四年(1134)序刊的《吳郡圖經續(xù)記》三卷……?!盵20]民國13年(1924)蔣汝藻刻《密韻樓景宋七種》本,其中《吳郡圖經續(xù)記》即以此宋刊本為底本。

        2.蔣祖詒

        蔣祖詒,蔣汝藻第三子,字“谷孫”,不但恪守家藏,還精于版本目錄之學,于四十年代末赴臺,任臺灣大學教授[21]。書中是否有蔣谷孫的相關信息,電子本第三冊清晰度不夠無法核查,但據臺灣國家圖書館官方網站所公布的此《吳郡圖經續(xù)記》之基本情況,上有「蔣/祖詒」白文方印、「穀/孫」朱文方印共兩枚,可知為蔣祖詒無疑。宋槧本《吳郡圖經續(xù)記》即蔣汝藻帶往臺灣,后藏入臺灣國立圖書館,這三冊書每冊首頁都有“臺灣中央國立圖書館藏”之鈐印。

        以上大致可以看出臺灣圖書館藏宋槧本《吳郡圖經續(xù)記》在藏書家等手中的大致流傳或經手情況。大致為葉盛—葉子寅—(錢谷)—昆山徐氏—華陽橋顧氏—黃丕烈—汪氏父子—胡珽—吳云—汪鳴鸞—(翁同龢)—(王同愈)—蔣汝藻—蔣祖詒—臺灣國立圖書館①。

        注釋:

        加括號之名為借書者或是否收藏此書不可確知者。

        參考文獻:

        [1]潘晟《圖經源流再討論》,載《中國地方志》2010年第1期,第24-29頁。

        [2]黃葦《論宋元地方志書》,載《歷史研究》1983年第3期,第73-88頁。

        [3]脫脫等《宋史》卷八八《地理四》,中華書局,1985年,第2174頁。

        [4]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六八,中華書局,1965年,第597頁。

        [5]張景修《朱長公墓志銘》,收入《樂圃余稿》,欽定四庫叢刊本。

        [6]米芾《寶晉英光集》卷七,四庫全書本。

        [7][北宋]朱長文撰、金菊林點?!秴强D經續(xù)記序》,載《吳郡圖經續(xù)記》,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2頁。

        [8]李楠、李杰編著《中國古代藏書》,中國商業(yè)出版社,2015年,第96頁。

        [9]蔡貴華編著《中國文獻學資料通檢》,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年,第962頁。

        [10]王本興著《江蘇印人傳》,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358頁。

        [11]邵忠、李瑾編著《吳中名賢傳贊》,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992頁。

        [12]陸恭《越州石氏帖跋》?!锻┣勹F劍樓藏書目錄》卷一六。

        [13][清]潘祖蔭《藝蕓書舍宋元書目跋》,載[清]汪士鐘《藝蕓書舍宋元書目》,清宣統(tǒng)元年(1909)番禺沈氏晨風閣刻本。

        [14]《藏書紀事詩》卷六。三十五峰園,《履園叢話》稱“二十五峰園”。

        [15]小橫香室主人編《清朝野史大觀》卷十“藝蕓書舍”條,民國十七年(1928)中華書局鉛印本。

        [16]《吳云兩罍軒藏書》,載《收藏快報》,2015年5月12日第16版。

        [17]《吳云兩罍軒藏書》,載《收藏快報》,2015年5月12日第16版。

        [18]吳名貴《王同愈藏書、讀書及其他》,載《歷史教學問題》,2002年第2期。

        [19]萬君超《王同愈·1895》,參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a5fb550102vj5y.html.

        [20][21]孟憲均《民國以來藏書家刻書舉隅——吳興三家》,收入《適園叢書》,民國烏程張氏刊本。

        猜你喜歡
        流傳
        經典“詠”流傳
        幼兒園(2021年9期)2021-08-23 01:08:16
        天一閣藏《宸濠抄》流傳顛末
        天一閣文叢(2020年0期)2020-11-05 08:28:36
        莊麗芬 讓南音流傳得更遠
        海峽姐妹(2020年10期)2020-10-28 08:08:14
        從敦煌寫經看唐代《金剛經》的版本與流傳
        革命先烈精神永遠流傳
        少先隊活動(2020年6期)2020-07-27 01:35:10
        高祥杰
        書香兩岸(2020年3期)2020-06-29 12:33:45
        古村難久遠,文化永流傳
        中華民居(2020年6期)2020-06-09 05:47:48
        “宮調聲情說”流傳考
        中華戲曲(2020年2期)2020-02-12 05:18:32
        央視《經典詠流傳》回文詩辯正
        中華詩詞(2019年6期)2019-11-25 01:45:58
        蹴鞠有達人,一“踢”永流傳
        久久国产精品偷任你爽任你| 亚洲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国产一品二品三品精品久久| 偷拍视频网址一区二区| 精品九九人人做人人爱| 男女啪啪免费体验区|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漫尤物|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69堂| 91三级在线观看免费| 乱子伦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瑟|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影院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精品|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系列中文字幕| 水蜜桃精品一二三| 四虎欧美国产精品| 婷婷色在线视频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蜜芽 | 丁香六月久久婷婷开心| 999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久久av| av中国av一区二区三区av|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无限看片在线版免费视频大全| 亚洲国产免费公开在线视频 | 亚洲av无码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免费 |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自拍| 产美女被爽到高潮免费a|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第一区 | 青青草免费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丝袜美腿视频一区二区| 性欧美videofree高清精品| 欧美日韩亚洲成色二本道三区| 91桃色在线播放国产| 日韩欧美在线综合网另类|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男男| 成年人免费黄色h网| 日本刺激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免费成人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