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菲 陳文娜
1.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研究生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2);2.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2)
據統計,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生活壓力的增大及高熱量飲食,都是造成我國乳腺癌高發(fā)的因素,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在我國女性惡性腫瘤發(fā)生中居首位[1-2],流行病學資料顯示[3],我國乳腺癌年增長率為3%~4%,浸潤性導管癌占65%~80%,臨床工作中,手術治療是治療乳腺癌首選方式,但有一部分患者在確診后,需要手術聯合化療,還有部分患者已經失去手術機會,化療就成為浸潤性導管癌主要治療手段。可見,化療在乳腺癌的治療中發(fā)揮重要作用[4]。有資料顯示,常用化療方案選用的藥物,不同程度的損傷骨髓造血微環(huán)境和造血干細胞,產生骨髓抑制,尤以白細胞減少,血小板下降等最常見。臨床醫(yī)生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調整用藥劑量,或適當縮短化療周期,最終影響化療效果。本研究觀察口服中藥鹿血晶治療浸潤性導管癌化療后患者白細胞減少癥的臨床療效。
1.1資料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選擇經影像學檢查,病理學確診為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的患者120例,均為女性。將其隨機平均分成兩組,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研究組,年齡29~75歲,平均(55.6±10.89)歲。對照組60例,年齡31到72歲,平均(54.9±12.3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臨床分型,病理類型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并接受隨訪,開始化療時兩組患者的白細胞計數均≥4.0×109/L。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病理診斷為乳腺浸潤性導管癌;②未曾使用TEC方案化療的患者;③預計生存期大于三個月;④肝腎功能及造血功能無明顯異常;⑤無化療禁忌癥;⑥Karnofsky(KPS)評分≥60分。
排除標準:①浸潤性導管癌以外的乳腺腫瘤;②KPS評分<60分;③病情危重,隨時有生命危險者;④伴有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不適合化療者。
脫落病例標準:①產生嚴重不良反應;②依從性差,不能按要求用藥者。
1.3方法 兩組均選用同一方案化療(TEC 6個周期),T:多西他賽(生產商: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120mg;E:表柔比星(生產商:輝瑞制藥)100mg;C:環(huán)磷酰胺(生產商:)通化茂祥制藥有限公司800mg,每隔21天化療一次,一共6次,中藥飲片鹿血晶(蘇州紅冠莊國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1512072)規(guī)格為1g/瓶。研究組化療開始時服用鹿血精,每日兩次,每次1g,連續(xù)使用21天為一個療程,一個療程作為評價周期,對照組患者化療后未使用中藥鹿血晶,其他治療措施均與研究組相同,每位患者每周做一次血液檢查,將每次白細胞計數作記錄分析。
1.4觀察指標
1.4.1 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 化療后7天,化療后14天白細胞水平,對比兩組白細胞水平的變化。
1.4.2 比較兩組患者化療后的生活質量 按KPS評分標準 治療后KPS評分較治療前增加>10分以上為改善,增加或減少<10分為穩(wěn)定;減少>10分為惡化。
1.4.3 不良反應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惡心嘔吐,白細胞減少,肝腎功能異常,靜脈炎,心電圖改變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
1.5統計學方法 數據使用SPSS 19.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患者治療前后白細胞的變化 化療前兩組患者白細胞水平分別為(4.24±4.9)×109/L,(4.32±6.5)×109/L,化療后7天白細胞水平分別為(4.17±6.0)×109/L(4.02±5.7)×109/L,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化療后14天研究組白細胞水平為(4.29±3.4)×109/L,對照組白細胞水平為(3.66±3.2)×109/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白細胞水平比較/(×109/L)
2.2兩組白細胞減少持續(xù)時間的比較 研究組白細胞減少的持續(xù)時間平均為(9.25± 4.32)天,對照組平均為(10.38± 4.27)天,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11,t=1.58 )。
2.3兩組化療后KPS評分的比較 研究組化療后的KPS評分為,(62.60±11.03)分,對照組為(56.55±11.09)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68P=0.02),研究組KPS評分“改善+穩(wěn)定”為32例,對照組,KPS評分“改善+穩(wěn)定”為23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4,Χ2=4.38 )。
2.4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納入本研究,出現嘔吐不良反應采用相同的方法對癥治療。兩組其他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比較[n(%)]
對于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患者來說,手術聯合化療或單純化療是有效治療方法,常用的化療藥物都會產生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5],不利于連續(xù)化療,甚至導致感染,現代醫(yī)學研究顯示[6-7],化療后出現骨髓抑制情況高達80%,骨髓抑制導致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的減少,其中白細胞減少最為顯著,免疫力降低,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有效治療骨髓抑制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傳統醫(yī)學認為[8-9],化療藥物具“火熱之性”,是有毒之物,津液虧損,肝腎虧虛,致氣血損傷,導致骨髓抑制,白細胞減少,化療后正虛邪實,在正氣不足、脾腎虛損再加之化療藥的"藥毒”,加重了毒瘀互結的病理過程。骨髓抑制主要主要表現為氣血兩虛、肝腎不足。中藥鹿血晶為純梅花鹿血制成,性熱,味甘咸,歸肝腎二經,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對鹿血的藥理作用做了詳細記載:主陽痿補虛,止腰痛,鼻衄,益精血等功效[10-11]。由此可以看出鹿血晶可以補勞虛,益精血,促進骨髓造血,補正氣?,F代研究發(fā)現[12],鹿血晶的化學成分復雜[13-14],主要包含白蛋白和球蛋白,還有多種脂類,酶類,礦物質,其中含有的白細胞介素-3 及白細胞介素-6,并能誘導 G 0 期細胞進入增殖周期,使白細胞數量增多。鹿血晶還含有造血干細胞和多種造血因子,包括粒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對糾正貧血有一定療效[15-16],本研究120例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患者,觀察研究組和對照組白細胞水平變化,研究鹿血晶治療白細胞減少癥的臨床療效。結果表明,鹿血晶能有效治療化療所致的白細胞減少,提高化療后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沒有明顯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但研究中存在一些不足,在使用鹿血晶的過程中,沒有對乳腺癌不同中醫(yī)證型進行辨證分析,可能影響研究結果。同時本研究樣本數量有限,研究結果可能不夠嚴謹,仍需進一步擴大病例數探討,以期得出更為準確的結果,仍需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