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國
董其昌的影響力有多大?
不論時人、后人,只要身在書畫圈、收藏圈,恐怕沒有一位可以忽略掉董其昌。其強大的號召力,從正在上海博物館舉行的“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持續(xù)的熱度可見一斑。
這種“熱”,或許是因為這是中國內地第一次舉辦董其昌大展帶來的,或許是因為能見到很多不常見的藝術精品而來的,亦或許是因為純屬找個理由蹭熱度來的。
為什么這樣說?董其昌站在畫壇領袖、一代宗師的位置上,一定有其深不可測的某種能力在支撐,而這樣高超的藝術層次,究竟能被多少人讀懂,實在不得而知。
真實的董其昌是什么樣?或者說最接近真實的董其昌是什么樣?恐怕這次大展的策展人、上海博物館書畫部主任凌利中先生是最有發(fā)言權的。現(xiàn)在,我們就跟隨他,嘗試讀懂一個真實的董其昌。
《中國收藏》:明代書畫大家林立,董其昌在明末清初之際的藝術圈中擁有大批“粉絲”,是因為他的藝術成就確實達到了一種“宗師級”的程度,還是因為這些后來的文人只把他當作一個“偶像”或者“成功典范”?
凌利中:董其昌能夠得到那么多同時代以及清初藝術家的呼應,并非偶然,因為他實際上指引了當時的藝術走向。
晚明時期,畫壇正處在一個低谷期。吳門畫派一度成為備受矚目的焦點,同時也被批評存在很多習氣,很多人標榜自己是文人畫家,但學問卻沒達到,這是陳陳相因的結果。董其昌能夠在這個低谷期振臂一呼,與他對古代藝術成就全面的把握和吸收有關。他要創(chuàng)新就必須對古代藝術了如指掌,加上晚明時期理論上對繪畫走向有了許多探討,“南北宗論”的提出可以說不是屬于他一個人的,而是一個時代的思考。董其昌只是一個總結者,甚至是一個時代的發(fā)言人。這個理論的提出,實際上指引了藝術史本體的發(fā)展方向。這就好比西方藝術一樣,從古典主義到印象派,再到抽象藝術,誰能敏銳地把握住脈絡的方向,就會成為一個偉人。董其昌的“筆墨論”和“南北宗論”無非是在研究丘壑和筆墨之間的關系,就像自然主義和表現(xiàn)主義之間的辯證。
董其昌在早期藝術實踐中也有過很多困惑,在宋人身上下了很多功夫。包括他先提出以古人為師,進而以造化、天地為師,所以他既沒有脫離真山真水的丘壑,也去感受自然的造化,進而找到了表達自然所使用的繪畫語言,即筆墨。這一點恰恰是在趙孟煩之后,中國藝術史需要尋找的走向。而這個出路,只有在董其昌的“筆墨論”和“南北宗論”中能找到,這使得后代畫家有了明確的方向。所以沒有董其昌,就沒有隨后那些成功的畫家。這些藝術家對董其昌的推崇,我想不會有現(xiàn)實的功利目的,他是老師我就推崇、他官位高我就推崇,這些現(xiàn)象應該是不存在的。他的朋友陳繼儒就曾表達過,有的人靠當官出名,而董其昌是官以畫著的。
《中國收藏》:與其說董其昌的書法、繪畫影響力大,倒不如說是其藝術思想更深入人心。這種由“禪”及“道”比喻繪畫的理論體系,現(xiàn)在看來是否是嚴謹、系統(tǒng)的?
凌利中:我覺得應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他的理論研究是建立在對古書畫的鑒賞上的,尤其是一些高古的藝術家,如王維、董源等。他看到的作品是不是真跡?他的鑒定眼光到底行不行?現(xiàn)在我們也經常討論。
董其昌在梳理“南北宗論”時,一定要找到最接近這些開宗立派人物的作品,但實際上他心里也知道很可能找不到,只能找到最接近開宗立派畫風的作品。比如他看不到王維的畫,就以趙佶的《雪江歸棹圖》來揣摩王維畫風。所以,從科學、嚴謹?shù)蔫b定角度來說,他肯定是有局限性的。
另一方面,也有人說董其昌本身具有局限性,崇南抑北,對南宗推崇,對北宗則持批判態(tài)度。但我們今天看董其昌的言論,在不同環(huán)境中是會有不同表達的。很多人認為他貶低北宗,但我們不能用董其昌的某一段話涵蓋他對藝術全部的理解。在不同的時間段,他也會對一個問題產生不同的認識。我們將他50歲時和70歲時的觀點放在一起看,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董其昌為什么要以禪喻畫,這與當時他的社會交際有關系。晚明思想家王陽明、李贄等都與他有交情,而這些人的思想異常活躍,董其昌與他們接觸自然也會受到影響。他提出“南北宗論”,但并不是只認南宗,對北宗精工細作的神品是并不排斥的。用現(xiàn)在的話解釋“南北宗論”,實際上就是追求一種繪畫性和文化性的高度統(tǒng)一。
很多人對文人畫有誤解,認為不講造型,不符合自然形象,這其實是一種誤解。什么是造型?難道是用寫實的標準衡量才叫有造型嗎?繪畫本身是有造型、筆墨、構圖、空間的。清代八大山人的繪畫,寫意的禽鳥結構是多么精準:再看董其昌畫中的樹石,從細節(jié)到整體沒有一點亂的地方。宋畫講究視覺的真實性,到了董其昌這里,把表達形式的點、線、面變成了內容,視覺上增加了一點抽象性,通過筆墨的虛實濃淡、空間的微妙整合,形成新的藝術效果,但細究每一個構成元素都是非常嚴謹?shù)?。你看董其昌的《秋興八景圖》,每一開的構圖都很完美,左右開合、變化統(tǒng)一,大大小小的山石錯落有致。說董其昌不講造型,只能說是一種誤讀。
文化性是董其昌眼中的士氣和逸品,畫家不僅要有表現(xiàn)丘壑的能力,還要有筆墨、筆性等帶有個人氣質的符號。繪畫性和文化性的高度統(tǒng)一,才是董其昌眼中文人畫的標準。有人問筆墨怎么欣賞,我經常用音樂來打比方。筆性相當于音色,同一首歌曲,曲子是經典的,但問題是誰在唱,有的人節(jié)奏、音準都具備,但音色達不到完美。音色的內容不是曲子本身的內容,有的人唱出來能感人至深,有的人唱出來則可能成為噪音。好比畫中的同一棵樹,董其昌、八大山人、張大干、黃賓虹都有寫生,大家都可以畫得八九不離十,但線條的質量、趣味、內涵都不一樣,這就相當于筆性。
《中國收藏》:此次上博大展的第一部分為“董其昌和他的時代”,如果董其昌沒有走上仕途,擁有極高的社會地位,他的這種理論還能獲得如此大的傳播效果嗎?
凌利中:晚明是一個特殊的時代,董其昌之所以走入仕途,因為首先要確保自己安身立命、生活無憂,這就為他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如果沒有仕途,恐怕他連生活都會有問題,藝術史上也不可能出現(xiàn)一個董其昌。
他是很有智慧的人,身在仕途但不留戀,也沒有政治上的雄心壯志,只是寄生于仕途,真正的心思還是在書畫上。他在官場的黨派之爭中,實際是明哲保身,當時的“東林黨”和“閹黨”都有他的朋友。
因為他有社會地位,所以為自己理論和創(chuàng)作的推廣提供了便利。王時敏能成為董其昌的學生,是因為他的爺爺王錫爵與董其昌是朋友。大家都是社會精英階層,優(yōu)質生源自然也會接觸到優(yōu)質師資。這種優(yōu)質資源之間的交際,自然對董其昌的成就起到了一定推廣作用。八大山人的藝術也很有說服力,但沒有更多人追隨他,影響力在當時肯定會受到局限,但之后的歷史就靠作品說話了。
《中國收藏》:如果想真正讀懂董其昌,您認為應該把握哪些關鍵之處?而在他的“粉絲”中,您覺得誰是最懂董其昌的人?
凌利中:最懂董其昌的人,我個人認為一個是八大山人,一個是王原祁。
為什么說他們懂董其昌,因為他們不僅繼承了董其昌的理論,而且發(fā)揮出很大的包容性。八大山人可以說完全讀懂了董其昌的“筆墨論”,而且不是直接抄襲。還拿剛才說的音樂做比喻,他的音色能達到與董其昌一樣的層次,曲子卻不是董其昌的,而是可以自己作曲。
董其昌不畫花鳥畫,八大山人凝練了董的筆墨,運用在了自己的花鳥畫中。董其昌的筆墨很繁復,但八大山人惜墨如金,構圖同樣具備強烈的空間感。八大山人自己的造型、空間是獨特的,每一張畫都很完美,多一筆少一筆都不行,但他追隨董其昌最核心的還是筆墨,也就是他保證了音色的高質量。
王暈的作品繪畫性很強,曲子很復雜,但音色差了點。八大山人盡管構圖簡單,但內容、內涵遠遠大于王翚。而王翚的繪畫性內容要大于八大山人,一幅圖可以畫千里江山,從物象角度說很豐富,但從藝術層面看還沒有通過線條筆性表達出更多內涵。但同為“四王”的王原祁與八大山人一樣,能抓住董其昌筆墨的核心,因此他的繪畫也表現(xiàn)出很強的個性。
《中國收藏》:后世書畫家在學習董其昌理論的同時,是否也有對其的批判和反駁?比較尖銳的有哪些?在您看來,這種反駁是否有其合理性?
凌利中:最激烈的批評應該是來自近百年吧。你注意,走繪畫性的藝術家肯定是要批評董其昌的。很多當代畫家認為自己學的是宋畫,明清格調不夠高。實際上,如果我們去看宋人的筆墨,像郭熙、范寬的畫,線條也是很厲害的?,F(xiàn)代人認為畫得真實、具象就是宋畫,我認為是錯誤的理解。有人認為明清繪畫不講造型,也是誤讀。誰說宋人線條不行?只是沒有強調到像趙孟頫一樣的程度,但以書入畫的理念宋人也是有意識的。你看郭熙《早春圖》中樹枝上的線條,是很強調線條筆性的。對董其昌批判的,還是從宋畫丘壑的角度來評價的,甚至還有一種社會學角度,摻雜了一種政治感。
《中國收藏》:成為晚明畫壇“正宗”的董其昌,自然躲不開各種對他作品的作偽。董其昌哪些類型的作品是被作偽最多的?有哪些比較實用的辨?zhèn)畏椒▎幔?/p>
凌利中:從數(shù)量來說,董其昌是文徵明之后被作偽最多的一位藝術家。其中,最難辨認的是他同時代的偽作,他的第一代、第二代學生都可以仿得很接近,這也是困擾業(yè)界比較大的難題。目前,業(yè)界對董其昌作品的真?zhèn)螌嶋H上是缺乏實質性大面積梳理的。已經舉行過的展覽,出版的圖錄、著作等,作品的真?zhèn)文:赃€是非常高的。
如果細細考量、用心研究,真正的董其昌作品與偽作還是不一樣的,甚至有天壤之別。拿我們這次展覽中的作品舉例,展覽中設置了大屏幕,將上博本的《煙江疊嶂圖》與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煙江疊嶂圖》并置,在作品放大后,普通觀眾也能一目了然,臺北本實際上是一個很業(yè)余的人畫的。很多不懂繪畫的觀眾,其實在對比之后也能看出問題,一幅筆墨很滋潤,一幅不滋潤,滋潤的舒服。這就是通過展覽,大家的藝術感覺被呼喚出來了。
《中國收藏》:董其昌在歷史中可以說爭議頗多,而對于當下來說,他的哪些方面最值得我們學習、繼承與發(fā)揚?
凌利中:中國畫最有生命力的還是筆墨。如果大家舍棄筆墨的東西,中國畫就不成立了。當代中國畫家應該對傳統(tǒng)的董其昌重視起來,即使放到現(xiàn)在,他也不過時。
有時候我不太理解,藝術圈對于董其昌的一些看法都是從哪里來?對董其昌的各種說法是怎樣形成的呢?換句話說,大家沒有真正完整、系統(tǒng)地認識過董其昌??赡苡腥藦漠媰陨峡催^很多董其昌的作品,覺得了如指掌,但畫冊中的董其昌與真實的董其昌是有很大距離的。通過畫冊了解一位藝術家,相當于站在100米以外看一個人,細節(jié)完全沒有了,你能真正認識他嗎?而且現(xiàn)在出版的很多畫冊其實是真?zhèn)谓浑s的,其中很多作品還沒有經過鑒別。也有人覺得在博物館看過一些董其昌作品,其實通過這次展覽我發(fā)現(xiàn),即使在展廳中,很多作品也失去了原有的豐富性。因為展覽實際上還不能做到完全的零距離接觸。所以我感覺,這個展覽還是來得有點遲了。
《中國收藏》:在這次策展過程中,您有沒有一些過去沒有注意到的細節(jié)與我們分享?
凌利中:對我來說,同時見到這么多董其昌作品,一個感觸是,他之所以成就高,與他對古人每一家都能吸收并吃透有關。這些作品放在一起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變化太多了,說明他的創(chuàng)新能力很強。
董其昌的書法、繪畫在形成一種風格后,他基本不會重復自己。一種面貌出現(xiàn)一兩張后,就再難找到同類風格的作品了,這一點與趙孟頫有點像。董其昌的每一種藝術感覺、每一種表現(xiàn)手段做到會運用了,就會再換換心情,去尋找新的感覺和手段。你看《燕吳八景圖》絕對沒有第二幅相同的風格,《秋興八景圖》《棲霞寺詩意圖》《試筆帖》都沒有,哪怕一件摹古扇面也沒有重復的畫法。這就是真正的大家,拒絕重復自己。(注:本文圖片由凌利中先生提供。)
鏈接
全面領略大師風采
154件(組)作品、15家海內外重要收藏機構提供藏品、三大單元立體呈現(xiàn)、47年的藝術生涯,“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可以說將董其昌一生的藝術風采全面展示了出來。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可以說董其昌大展成為藝術圈最搶鏡的,上海博物館也是人氣最旺的“打卡圣地”。董其昌原籍上??h(今上海閔行區(qū)馬橋鎮(zhèn)),后徙居華亭(今上海松江區(qū)),所以這是董其昌在家鄉(xiāng)的第一次個展,受到熱烈追捧不難理解。同時,此展也是中國內地第一次舉辦董其昌大展,作為中國書畫史上承前啟后、影響巨大的一代書畫大師,場面火爆也在情理之中。
本次展覽由“董其昌和他的時代”“董其昌的藝術成就與超越”及“董其昌的藝術影響和作品辨?zhèn)巍比齻€部分組成,旨在較好地呈現(xiàn)藝術性、經典性與學術性的統(tǒng)一。而除了上海博物館外,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重要收藏機構均拿出重量級展品支持此展,讓該展成為目前最全面、最系統(tǒng)展示董其昌藝術的大展。應該說,這次展覽對于研究、推廣董其昌的思想和藝術成就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