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堯 戴偉民 揭園慶 余國峰
作者單位:324000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醫(yī)院
外傷性腦積水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腦科重癥,由暴力直接或間接作用引起顱腦組織損傷所致。目前,治療外傷性腦積水主要通過側腦室-腹腔分流術(VPS)進行搶救,可有效且快速使患者脫離危險,但仍有部分患者療效并不理想,造成腦血管的損傷且影響預后[1]。近年來,可調壓腰大池-腹腔分流術(ALCPS)操作簡單,手術路徑短,創(chuàng)傷少等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于腦科手術[2]。此外,血清E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與腦部神經系統(tǒng)密切相關,可作為對患者預后評估的重要指標[3]。作者外傷性腦積水患者采用ALCPS治療,并與VPS比較,探討其對患者血清NSE、S100β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外傷性腦積水患者60例。納入標準:(1)經臨床癥狀、實驗室、影像學等檢查證實為外傷性腦積水者[4];(2)無精神病病史者;(3)入院前1個月有糖皮質激素、免疫、抗炎、抗凝等治療史者;(4)患者或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妊娠及哺乳期特殊人群;(2)藥物過敏者;(3)有心、肝、腎等嚴重性疾病者;(4)拒絕或終止本次研究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LCPS組和側腦室-腹腔分流術(VPS)組。ALCPS組中男16例,女12例;年齡28~69歲,平均(48.45±19.78)歲。病因:摔傷6例,交通意外10例,頭擊12例。VPS組中男17例,女10例;年齡25~68歲,平均(48.32±19.32)歲。病因:摔傷7例,交通意外11例,頭擊9例。其中有5例中斷研究,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且通過,兩組性別、年齡、病因等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LCPS組:患者入院后給予常規(guī)檢查確診、脫水和利尿等對癥治療、全身麻醉、顱內壓監(jiān)測、鋪巾、消毒、取右側臥位等術前準備,同時行穿刺蛛網膜下腔檢查,判斷其穿刺、置管難度,選背部中線或上下椎間隙為穿刺部位,做一約5mm切口,將針頭斜面朝上,進針4~5cm左右至出現落空感后將針芯退出,沿穿刺針套管將分流管置入椎管腰大池4~5cm左右處,見有腦脊液流出后,將穿刺針拔出,同時向髂部在腰部穿刺點做皮下隧道,建立分流通道,切口3cm左右,在髂后上棘處皮下安置閥門和儲液囊;取左下腹反麥氏點斜行經皮紋約4cm切口,分層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至腹膜,打開腹膜并切開小口,向盆腔置入末端分流管約20cm,腹側分流管經皮下隧道通條向有髂棘處切口內導入,經轉接管與分流閥門近端鏈接,再將腹腔管與分流閥門遠端鏈接,分別用絲線結扎,剪掉多余的分流管,閥門應采取可調壓分流閥門,最后采取荷包縫合腹膜,逐層縫合皮膚切口,術后給予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VPS組:術前準備同ALCPS組,取左側側腦室枕角作為側腦室穿刺點枕外粗隆上7.0cm,向左旁開中線3.0cm為中心,作一半弧形長約8.0cm的切口,后實施鉆孔并將硬腦膜予以切開,同時將引流管置入其中,將分流管腦室端置入患者側腦室,將其置于患者的皮膚下側,觀察是否通暢同時將其與分流管腹腔末端連接,腹腔處理同ALCPS組,最后對頭皮進行逐層縫合,術后給予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
1.3 觀察指標和標準 所有患者于術前、術后3d抽取上臂靜脈血4ml置入無菌試管中,分離血清(3000r/min,10min)后,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NSE、S100β水平,試劑盒均購自廣州易錦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同時于術前、術后6個月采取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評估預后水平,統(tǒng)計分析以上所有項目。其中ADL量表[5]采用人工計分法,共10項,合計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強;MMSE量表[5]采用人工計分法,總得分為30分,得分越低表示認知功能障礙越嚴重,其中治療療效標準為:生命體征平穩(wěn),基本恢復正常生活,腦缺損評分降低>90%為有效,生命體征平穩(wěn),生活需要他人協(xié)助,腦缺損評分降低46%~90%為顯效;生命體征惡化,出現病殘,腦缺損評分降低<18%為無效,有效率=(有效例+顯效例)/總例數×100%,并發(fā)癥包括腦血管痙攣、動脈瘤破裂、腦水腫、腦梗死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清NSE、S100β水平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NSE、S100β水平比較[μg/L,(±s)]
表1 兩組血清NSE、S100β水平比較[μg/L,(±s)]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P<0.05
組別 n NSE S100β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ALCPS組 27 25.59±3.57 11.39±2.69* 2.19±0.36 1.35±0.16*VPS組 28 25.62±3.45 15.35±3.22* 2.22±0.25 1.58±0.33*t值 0.307 5.027 0.253 3.392 P值 0.760 <0.001 0.801 <0.001
2.2 兩組并發(fā)癥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fā)癥比較[n(%)]
2.3 兩組治療療效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療效比較[n(%)]
2.4 兩組MMSE、ADL得分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MMSE、ADL得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P<0.05
本資料結果顯示,兩組術后血清NSE、S100β水平明顯優(yōu)于術前,ALCPS組術后血清NSE、S100β水平明顯低于VPS組,表明兩組術式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NSE、S100β水平,且ALCPS組效果較明顯。這可能由于VPS經大腦穿刺進入腦室端再接連腹部置管引流,能夠有效的清除患者腦內積水;但可能由于該術式對腦部進行開口,手術復雜、操作路徑長、對患者損傷大,易增加對腦組織的損傷,從而造成腦部神經元的損傷。而在ALCPS治療中,通過將引流管置于腰大池連接腹部,避免了因手術路徑過長而造成患者術后痛苦,且該術式分流管不經過腦組織植入,不傷及腦組織,繼而有效的保護機體的腦部神經功能。
本資料中ALCPS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VPS組,表明ALCPS組可有效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這有可能由于VPS術式在腦部操作的過程中易將顱內腦組織碎塊、凝血塊等阻塞分流管,從而導致腦血管損傷而引起腦出血,穿刺若損傷腦皮質,易誘發(fā)癲癇,從而引起腦膨出、腦水腫等不良并發(fā)癥,同時其操作路徑較長也增加感染的概率。而ALCPS通過組合閥門可有效控制腦內壓力而提高腦脊液分流效果,從而降低引流管堵塞的風險,使腦脊液的生存環(huán)境避免破壞,有利于改善腦內血液微循環(huán),使腦組織逐漸恢復供血供氧而改善患者的腦內環(huán)境,有利于促進患者腦神經再生,緩解腦組織的缺血缺氧損傷,降低腦水腫、癲癇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為患者腦內組織提供良好的恢復環(huán)境。同時ALCPS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VPS組,表明ALCPS有利于提高治療療效,這可能由于其術式避開腦室端的置管,有效減輕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減少了近期堵塞,且減少分流裝置可降低感染及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緩解患者的腦積水損傷,使患者更好地恢復腦神經功能,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療效,此外,隨訪6個月后,ALCPS組術后MMSE、ADL得分明顯高于VPS組,這有可能由于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可使患者更好、更早地負荷其日常生活,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作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