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天
對于行動遲緩又沒有翅膀的毛毛蟲來說,生存真是一場不小的考驗。剛孵化出來的毛毛蟲看起來很無助,它們?nèi)彳浻侄嘀?,脫離父母的保護,很容易就成為別人的盤中餐。但以樺葉為食的毛毛蟲或許比表面看上去更有力量:它們會成群結(jié)隊地聚集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自身的安全。
大自然中的生物都有獨特的“語言”來傳遞信息,交流感情。蜜蜂會用跳舞的方式告訴伙伴蜜源的信息;螞蟻能用有氣味的化學信號來交流溝通;而人類,則可以用聲音來與同伴分享喜怒哀樂。那么,這些毛毛蟲是怎么傳遞信息,呼朋喚友的呢?
曾經(jīng),科學家認為毛毛蟲主要是依靠信息素等化學信號來傳遞信息。但是研究表明,毛毛蟲可能還通過發(fā)送振動信號來溝通。
為了探索毛毛蟲的社交世界,科學家進行了多次實驗。首先,研究人員在玻璃瓶中的一根樺樹枝條上的每片葉片各放一只毛毛蟲(某種飛蛾的幼蟲)。在30多次實驗中,他們發(fā)現(xiàn)毛毛蟲在半個小時內(nèi)就開始尋找彼此。不到5個小時,它們便聚集成一個小團體。在另一個實驗中,研究人員將樺樹枝條切成“Y”形,并把三只毛毛蟲放在“Y”的一只“手臂”上,另一只單獨的毛毛蟲則放在“Y”的另一端。幾乎每一次,孤獨的毛毛蟲都會走到其他毛毛蟲所在的那端。
顯然,這些毛毛蟲在互相尋覓??紤]到這些昆蟲的眼睛簡單,相隔距離遠,它們很難通過視覺來相互聯(lián)系。那么有沒有可能是通過留下的化學信號來進行交流呢?當研究人員重復“Y”實驗時,他們讓三只毛毛蟲爬過“Y”的一側(cè)之后,將它們移走。結(jié)果那只孤獨的毛毛蟲并沒有表現(xiàn)出對“Y”形那側(cè)的葉子有任何偏好。所以氣味可能不是組成這毛毛蟲俱樂部的秘密。
相反,研究人員認為毛毛蟲會利用振動來相互呼喊、交流。也許它們說的是“嘿,我們需要修復避難所的這個大洞”或者“嘿,伙計們,我在這兒!我找到了一個很好的食堂!”抑或是“讓開!這是我的地盤!”。為了觀察它們可能使用的溝通信號,研究人員利用激光多普勒振動計來測量毛毛蟲的振動,并錄制整個實驗過程。他們在毛毛蟲的葉子上貼上一小圈感光帶,用激光照射,并測量反射回來的光頻率的變化,以檢測葉子中細微的振動。
他們發(fā)現(xiàn)毛毛蟲可以通過多種技巧來振動樹葉。有時它們用嘴或者肛門敲打或擦拭葉片,有時它們用整個身體摩擦葉片,這種奇怪的行為可能產(chǎn)生穩(wěn)定的“鼓聲”,引起附近其他毛毛蟲的注意,但這種振動是人類聽不到的。它們在休息、散步、吃東西或用絲建造庇護所時都會發(fā)出這些信號。在“Y”實驗中,孤獨的毛毛蟲總是在接近其他毛毛蟲之前就發(fā)出這些信號,發(fā)出的信號越多,則能越快加入其他毛毛蟲。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這些毛毛蟲在很小的時候就會“鼓聲”的信息,不過發(fā)育后期的毛毛蟲發(fā)出的振動信號則更多是用來警告入侵它們領地的昆蟲。他們認為毛毛蟲的這種行為可能是為了幫助它們避免受到攻擊進化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