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立
在車上看到的土耳其農(nóng)村和市郊景象,與中國很相像,大片的方塊狀農(nóng)田,散落在農(nóng)田間的兩三層的小樓房,路旁的雜樹,平房式的小商店,都跟我們國內(nèi)的十分類似,甚至連居民樓的外觀,和一些爛尾建筑也差不太多。如果不是因為廣告牌和店鋪外墻上的文字,還有隨處可見的土耳其星月紅旗,會以為自己是在國內(nèi)旅行呢。
只有進(jìn)入城市,尤其是傳統(tǒng)風(fēng)格保存良好的古城時,你才能看到真正的土耳其,原汁原味的土耳其,有著自己獨(dú)特風(fēng)味的土耳其。
讓我最感好奇的是,土耳其無論是郊區(qū)還是城市,都有很多流浪的貓和狗,這些流浪的貓和狗大都外觀健康、溫馴,與人相處友好,猶如當(dāng)?shù)靥烊坏囊环肿?。路人?jīng)常會彎下腰來逗逗貓,摸摸狗。貓貓狗狗也不見外,跟人互動熱絡(luò)。我曾在艾菲斯古城廢墟看到一只貓從石頭上跳到游客的肩膀上,任人拍照; 還在路邊休息區(qū)里,見到一只黑色大狗蹲坐在游客的兩腿之間,仰著頭垂涎欲滴地望著游客手中的一塊肉食,那情景真像主人和愛犬之間那樣親密無間。
這種情形在國內(nèi)難得一見。國內(nèi)的狗狗也是分階級的,一類是寵物狗,那是狗中的貴族,吃香喝辣的不說,還定期洗浴、美發(fā)、美容,出外穿鞋,天冷加衣,生病住院,享受著呢; 另一類則是被人遺棄的流浪犬,是狗中的賤民,又臟又瘦,被人呵斥驅(qū)趕,見人就躲,只能在垃圾堆里刨食吃。
國人也大概分為兩類,一類是愛狗人。不過這類人中多數(shù)只愛自家的寵物狗,對流浪狗往往并不同情;另一類是仇狗者,看不慣別人家的狗被寵成寶貝,更煩狗狗隨地大小便,動不動就大聲狂吼,恨不得上前給它一棍子,必欲除之而后快。
然而在土耳其,人類與貓和狗真正做到了和諧共處。這里很少見到家養(yǎng)的貓和狗,街上和古代遺址中游來蕩去的大都是無主的貓貓狗狗,但這些貓貓狗狗大都生活得很體面、有尊嚴(yán),而且自由。貓不用說,基本上都光鮮亮麗、圓潤豐滿,看上去營養(yǎng)不錯。有次我在酒店餐廳里看到一只原來在酒店大門外的貓遛了進(jìn)來,在我們餐桌下跑來跳去。有人扔了一粒小豆,它嗅嗅,不吃;扔一小片瓜果,也不吃;扔一小塊肉,立馬吃了。而且還不走了,坐在餐桌下等候。
狗狗大都是金毛犬般的大狗,少見國內(nèi)那種小小的寵物犬。這種大狗一般食量都很大,但除了極個別顯得偏瘦之外,大部分都體格健壯、皮毛干凈。即使在車多人多的鬧市街道,這些體形巨大的狗狗也處于無主放養(yǎng)狀態(tài),在廣場上街道中穿來穿去,偶爾還叫兩聲,行人警察都不介意。我注意到這些城市大狗雖然脖子上沒有脖圈,但一側(cè)耳朵上都夾著一個小小的標(biāo)志,看來是有統(tǒng)一編號管理的??赡芏即蜻^疫苗,檢查過身體。
我一直想不通,這么多流浪貓狗,它們吃什么?怎么都養(yǎng)得那么好?難道僅靠路人偶爾的施舍嗎?土耳其街上很干凈,沒見到有什么可吃的,也很少見到行人喂食呀。
這個疑惑直到我們到達(dá)地中海邊的城市安塔利亞才找到答案。在城市公園的一角,我們看到一排排整齊的貓屋,據(jù)說都是愛貓人士捐贈的,旁邊還有貓糧、飲水池。不時有愛貓人士過來喂貓、玩貓。原來土耳其人是讓流浪貓住在這么好的地方呀!這些貓貓狗狗原來是市民和游客共同的寵物呀!
我不知道狗狗是否也有這樣的公共住所,那該要多大的狗屋呀?但在陽光明媚的地中海邊的廣場上、公園里,經(jīng)常可看到這樣的景象:脖子上沒有任何項圈牽繩的流浪狗懶洋洋地躺在那里曬太陽,不時會有一家人帶著小孩,蹲下來摸摸它的皮毛,跟它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