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湖 福建省古田縣吉巷鄉(xiāng)農業(yè)服務中心 福建古田 352262
豬直腸脫出,在農村一些豬場中常有發(fā)生。由于多種原因,造成直腸脫出時間長,無法整復,結果暴露在外的直腸發(fā)生壞死等情況。筆者在古田縣吉巷鄉(xiāng)對壞死性直腸脫采用直腸截斷手術治療過多例,取得成功,治愈率達到100%?,F將一例豬直腸久脫的治療方法及過程介紹如下。
患豬由于長途運輸后直腸脫出,脫出后又沒有及時處理,畜主在豬直腸脫出癥狀出現后1個月才來就診,造成脫出部位出現結痂、變硬、組織壞死,直腸脫出部分達到8 cm,此時已無法對患部進行普通整復處理?;钾i為80~90日齡,體重50 kg左右。
2.1 術前準備 手術刀、持針鉗、止血鉗、無菌橡膠手套、圓形直針、三棱彎針各1~2枚、10號縫合線一組。0.1%高錳酸鉀、5%碘酊、70%酒精、0.5%鹽酸普魯卡因、青霉素等,所有器械必須消毒備用。術前對患豬停食1~2餐。
2.2 手術
2.2.1 保定 保定方法可依托柱欄使用倒立保定法,由2名助手將患豬倒立固定好。
2.2.2 消毒麻醉 施術者雙手佩戴無菌橡膠手套。患部用0.1%高錳酸鉀溶液洗凈,后用干凈的紗布吸干殘留藥液,再用5%碘酊由內而外做環(huán)狀消毒,等碘酊完全干后用70%酒精將碘酊擦去。然后在離肛門口約2 cm處,用0.5%鹽酸普魯卡因20 mL進行局部環(huán)狀麻醉。
2.2.3 手術過程 麻醉完5 min后,在離肛門3 cm處下刀截切(具體位置可根據壞死部位而定)。在截切時切口不要過大,以術者的左手食指可以從切口伸進為宜。待切開后,術者左手食指從切口伸入肛門內,以固定好直腸,右手用縫合針由里向外進針,把直腸斷面需縫合的兩端做全層結節(jié)縫合。切2~3 cm縫合2~3針,再切幾厘米,再縫合幾針,如此循環(huán)進行。需要注意的是在截切時,遇到直腸動脈,應先將直腸動脈進行貫穿結扎止血后再進行截切。當截切將要全部完成時,應留2 cm左右先不截斷,在其位置上縫上幾針不打結,然后在已經結扎好的創(chuàng)口上撒青霉素粉,最后再把未切完的腸管全部截斷,只要一切斷直腸,直腸將立即復位,此時再把未打結的縫線提起來打結,撒上青霉素粉,手術到此完畢。
手術完畢后,肌肉注射安痛定加青霉素80~160萬u。以后每天用青霉素80萬u肌注2次。連續(xù)3 d,3 d以后每天再用青霉素80萬u肌注1次,一般1周后痊愈。
患畜應單獨一個欄舍,防止其他健康家畜對其患部進行攻擊。欄舍應保持干燥清潔,手術后停止喂料2~3 d,期間可打葡萄糖吊瓶,2~3 d后方可少量進食優(yōu)質易消化飼料,7 d內逐漸恢復到正常飼喂量。要經常觀察患畜,如出現問題,應及時對癥治療。
1)手術過程中應保定好患豬,不使其亂動,以增加手術成功率。
2)術后直腸檢查發(fā)現病部腸管周圍形成粘連時,可在直腸內進行分離,輔助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此外適當牽遛運動也可防止輕度粘連。
1)對于長途運輸后的小豬,應觀察豬群有無直腸脫出癥狀。一旦發(fā)現,應及時給予整復處理,做到早發(fā)現早治療。
2)對于久脫的直腸,特別是對于出現部分組織壞死的直腸脫,應采取直腸截斷術切除壞死直腸,做到干凈利落,不留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