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小芳,王玉霞,杜利梅,王晨陽
(山西省蠶業(yè)科學研究院,山西運城 044000)
中國是蠶桑產業(yè)的發(fā)源地,桑蠶絲是我國古代文明的產物之一,關于它的起源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嫘祖養(yǎng)蠶”[1]。最初的絲完全來自于野生蠶,隨著絲綢業(yè)的發(fā)展,桑蠶絲需求量不斷擴大,于是開始馴養(yǎng)野生蠶,隨即出現(xiàn)了家蠶。目前的桑蠶絲多指家蠶飼養(yǎng)所吐的絲。
桑蠶絲是人類最早利用的動物纖維之一,具有輕柔纖細的特征,韌性強、透氣好、絲質均勻,自古以來素有“人體第二肌膚”之美譽,被業(yè)界稱為“纖維皇后”。桑蠶絲的吸濕性能和抗紫外線效果好,主要被用于絲綢制作,富含18種氨基酸,可以促進睡眠。桑蠶絲的御寒、保暖性能好,還能夠防螨、防霉、抗菌、抗過敏,對易過敏體質的人十分有益。
桑蠶絲在中國的應用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在古代,蠶絲主要應用于紡織品,被做成高檔的綾羅綢緞。在西漢時期,桑蠶絲飄揚過海傳到了歐洲,開啟了中國的“絲綢之路”。目前,桑蠶絲產品種類豐富,紡織領域中,有蠶絲被、桑蠶絲綢織物[2];食品領域中,有蠶絲食品、速溶性絲膠等[2];醫(yī)療領域中,有蠶絲人造血管、蠶絲人工韌帶等[3];工業(yè)領域中,有食品保鮮用的包裝材料、絲皮革等;美容領域中,有蠶絲面膜[4]、蠶絲蛋白粉[5]等。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綠色、環(huán)保的倡導下,生物高新技術不斷進步,桑蠶絲的利用逐漸延伸到各個行業(yè)領域。同時,人們也對蠶絲的品質感到擔心,為了推動蠶桑產業(yè)的發(fā)展,本課題介紹一些桑蠶絲的簡單鑒別及存放方法。
4.1.1 桑蠶絲與真絲的對比
通常所說的真絲包括桑蠶絲、柞蠶絲、蓖麻蠶絲、木薯蠶絲等。真絲以其獨特的魅力受到古往今來人們的青睞。真絲,屬于蛋白質纖維,絲素中含有18種對人體有益的氨基酸,可以幫助皮膚維持表面脂膜的新陳代謝,故可以使皮膚保持滋潤、光滑。[6]真絲面料品種按照工藝大致有雙縐、重縐、喬其、雙喬、重喬、桑波緞、素縐緞、彈力素縐緞、經編針織等幾個大類,各有各的特點,因加工工藝各不相同,價格也不同。
桑蠶絲是一種原料,是一種蛋白質,廣泛應用于工業(yè)領域和醫(yī)療領域。真正的桑蠶絲色澤白里帶黃,手感細膩、光滑,是絲綢制造的主要原料。
4.1.2 桑蠶絲與柞蠶絲的對比
4.1.2.1 原材料
桑蠶絲是桑蠶以桑葉為飼料所吐的絲,飼養(yǎng)方法也更接近家蠶;柞蠶絲是柞蠶以柞樹葉為主飼料所吐的絲,飼養(yǎng)方法也更接近野蠶。兩者差異較大。
4.1.2.2 生產工藝
桑蠶絲呈現(xiàn)天然的白色,完全不需要經任何化學漂白工藝;柞蠶絲在制作蠶絲被時,需要經過化學漂白,才能有消費者可以接受的色澤或是手感,才能打開市場。
4.1.2.3 絲綿色澤
桑蠶繭多呈晶瑩剔透的白色,整體光澤鮮亮;柞蠶絲以深褐、灰青居多,經過漂白的柞蠶絲,雖然也是白色,但呈現(xiàn)不均勻的白。
4.1.2.4 韌性
桑蠶絲屬于長纖維,手工蠶絲被多采用桑蠶絲為原材料;柞蠶絲纖維較短,彈力韌性較差,機制絲綿被多采用柞蠶絲為原材料。
4.1.3 桑蠶絲與蓖麻蠶絲的對比
蓖麻蠶絲是蓖麻蠶吐出的絲。蓖麻蠶,又稱印度蠶,是蠶的一個品種。它原是野外生長的野蠶,食蓖麻葉,也食木薯葉,鶴木葉、臭椿葉、馬松葉和山烏桕葉,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多食性蠶,現(xiàn)在多是在野外生長,由人工放養(yǎng),也有在室內由人工放養(yǎng)的。
4.2.1 外觀鑒別法
優(yōu)質桑蠶絲為乳白色略黃,蠶絲表面有柔和光澤,不發(fā)黑、不發(fā)澀、絲質綿長,拉開表面蠶絲后,內部無成團的絮狀碎蠶絲。
4.2.2 燃燒鑒別法
桑蠶絲燃燒時發(fā)出毛發(fā)燒焦的氣味,桑蠶絲的燃點很低,離開火苗后會馬上熄滅,燃燒速度快,燃燒后的灰末脆而易碎,手捏即成粉。
4.2.3 化學鑒別法
(1)加濃硝酸觀察顏色反應:在桑蠶絲中加入濃硝酸,顏色變黃;
(2)84消毒液浸泡反應:把桑蠶絲放到84消毒液中,幾分鐘之后,桑蠶絲會全部溶解掉,且溶解速度較快。
4.2.4 觸感鑒別法
優(yōu)質的桑蠶絲觸感柔順、滑膩、富有彈性、無團塊。
4.2.5 拉伸韌性鑒別法
桑蠶絲韌性好,同樣長度的桑蠶絲線,拉伸后,越長品質越好。
4.2.6 靜電反應鑒別法
用力摩擦桑蠶絲約1min,桑蠶絲是不會產生靜電的。
鑒于桑蠶絲獨特的結構組成,以及在各行各業(yè)中的廣泛應用,很多企業(yè)會購買足夠的原料來供應生產,在桑蠶絲儲存時應注意幾點。
(1)儲存前必須晾曬風干,盡量排除內部濕氣。
(2)存放環(huán)境要干凈、整潔。
(3)注意陰涼通風,降低存放小環(huán)境濕度,以免影響桑蠶絲品質。
(4)防止高溫與太陽直射,否則會造成絲質變脆易斷,失去珍珠般光澤。
(5)避免重壓,以免影響桑蠶絲的回彈和蓬松。
(6)不要加放樟腦丸、除味劑、殺蟲劑等化學藥劑,以防污染蠶絲。
在人們越來越崇尚綠色、健康、環(huán)保的今天,隨著農業(yè)產業(yè)結構的調整,綠色發(fā)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推動,高新生物科技的應用,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加之“改革創(chuàng)新,奮發(fā)有為”活動的開展,專家學者對蠶絲結構和性質的研究越來越深入,桑蠶絲將在除紡織業(yè)之外的食品、醫(yī)藥、化工等領域開發(fā)更多的用途,充分發(fā)揮它作為“天然絲”的優(yōu)勢。人們將進一步利用桑蠶絲這一功能性纖維更好地服務于生活。未來,桑蠶絲的用途將更為廣泛,產品也將日益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