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鳳
摘 要:目前,隨著新時期發(fā)展,人們越來越重視文化軟實力的提升,為有效傳承國家文化。博物館工作迎來新挑戰(zhàn)。作為博物館發(fā)展新機遇,如何提升博物館講解工作水平需要進一步研究,基于此,本文結合有效工作實踐,對博物館講解工作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具體講解工作的策略,希望分析能夠為博物館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有效基礎。
關鍵詞:新時期;博物館;講解工作策略
博物館在國家文化事業(yè)建設過程起到了積極作用,為進一步提高博物館文化傳承價值,需要重視提升博物館服務水平,為此,本文基于博物館講解工作策略的研究,提出了幾點講解工作開展途徑,希望相關工作人員能夠以此提高認識,從而實現(xiàn)講解工作的更加有效開展。具體分析如下。
1 博物館講解工作人員語言規(guī)范分析
1.1 發(fā)音要標準
講解員應當使用普通話進行講解,并且發(fā)音標準,吐字清晰,聲音洪亮,充滿自信。無特殊情況,一般不用方言講解,遇有外國游客時,講解員可視情況用外語講解。由于講解員工作的特殊性,博物館在選拔講解員時,應當要求對方取得相應的普通話水平等級證書,同時可考慮吸納播音主持專業(yè)及博物館相關專業(yè)人員加入講解隊伍,確保講解隊伍的專業(yè)素質基礎。講解員應當每天做口腔操以及發(fā)聲練習,以便鍛煉口唇肌肉力量,提升表達能力。
1.2 語速要適中
做一名合格的講解員,僅僅普通話過關是不夠的,講解的語速也至關重要。講解員的語速太快,會使游客反應不過來,無法及時理解聽到的內(nèi)容,但游客又往往不好打斷講解,在這種情況下,游客就會產(chǎn)生緊張、焦慮的情緒。反過來,講解員的語速太慢,則會影響講解的進度,一般而言,一場講解控制在40分鐘之內(nèi)較為科學,語速太慢要么超時,要么虎頭蛇尾。恰當?shù)淖龇ㄊ窃谡Z速適中的基礎上快慢結合,對于本館的重點、特色及游客普遍感興趣的部分,可以仔細講、慢慢講,其它部分則可適當加快速度講。
2 堅持正確的講解導向
一是要組織廣大講解員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黨的重大理論,全面貫徹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愛國意識,堅持正確的講解導向,自覺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及尊嚴。
二是要組織廣大講解員認真學習黨和國家關于發(fā)展博物館事業(yè)的重要文件和指示精神,貫徹落實好有關文物保護、管理和利用的各項政策,深刻認識講解工作的重大意義,明確工作目的,端正工作態(tài)度,拓寬工作思路,廣學歷史知識,掌握專業(yè)技能,提高專業(yè)研究能力,從而更好地承擔和完成講解工作任務。
三是要組織廣大講解員認真學習、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以及單位的規(guī)章制度,提高法制觀念,增強法律意識,做遵紀守法的楷模。同時,要樹立全心全意為觀眾服務的思想,把觀眾的需求當成我們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通過耐心、細致、周到的服務,讓忙碌在各行各業(yè)的觀眾在博物館參觀時體驗并得到精神上的愉悅和人文的關懷。
3 講解過程要重視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作為重要的管理理念,其在當代博物館建設、發(fā)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博物館建設的理念越來越人性化,“以藏品為本”的博物館正向“以人為本”的博物館轉變;對傳統(tǒng)三大功能的實踐,也從學術的象牙塔走出,更加關注普通觀眾的需求;傳統(tǒng)教化為主的博物館正向啟發(fā)式、互動式的博物館轉變。
講解本身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富有情感的講解,搭起的是講解員同觀眾之間的橋梁,產(chǎn)生的是情感共鳴的效果,這就要求講解員必須樹立“以情動人”的講解理念。
“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求講解員必須具備良好的素質和服務態(tài)度。“以情動人”則要求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做到真情流露,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不同的觀眾。講解員就是博物館的名片,甚至是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的名片。從博物館免費開放以來,觀眾成倍增長,需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講解員必須要樹立“以人為本、以情動人”的理念,在講解過程中面對不同的觀眾,都要保持著同樣的服務態(tài)度和工作水準。
4 講解過程要突出重點,做到運用自如
在一項展覽的整個講解過程中,大部分觀眾都很難時刻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和飽滿的情緒。這就要求在講解的過程中,要注意詳略得當。講解員應突出重點,在觀眾感興趣的部分,講解的節(jié)奏要適中,突出語言的韻律美,語氣盡量輕松活潑,讓觀眾感受到參觀的輕松和愉悅。同時,講解員的情感應盡量適應具體的因素、環(huán)境、內(nèi)容和對象,要注意選擇合適的講解線路和位置,盡量不要遮擋觀眾的視線,在轉換場地時,要領先于觀眾。這些貌似平常的小規(guī)矩更應該得到講解員的重視,這一方面體現(xiàn)了對觀眾的態(tài)度,另一方面則反映出一家博物館是否真的具備人性化的理念與設計。
為了更好地做到詳略得當、突出重點,講解員應該親身參與到講解詞的編寫工作之中。以展覽的主題思想和陳列內(nèi)容為基礎,閱讀有關書籍,再用自己的語言組織編寫講解詞。對講解員而言,這個過程是對陳列展覽內(nèi)容的熟悉,是一種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樣才能在講解時運用自如。
5 對講解人員進行科學培訓
第一,搞好語言技巧培訓。一個稱職的講解員必須具有良好的語言修養(yǎng),同一個陳列內(nèi)容,同樣的講解詞,為什么觀眾聽了不同講解員的講解會做出不同的反應呢?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與講解員掌握的知識量有關;另一方面,講解員的講解技巧如何也多起著很大作用。因為,講解員必須具備電視播音員、節(jié)目主持人、語言藝術大師等特點,在講解時,要合理控制氣息,掌握好語言的高低和語速的快慢,做到吐字清楚,字正腔圓,強弱適度,節(jié)奏分明,使我們的講解悅耳動聽,讓觀眾對我們陳列的內(nèi)容產(chǎn)生美感,產(chǎn)生聯(lián)想,引起共鳴,很好地完成宣教講解任務。這是我們搞好講解員語言技巧培訓的主要目的。
第二,搞好講解員應變能力的培訓。應變能力的強弱是衡量講解員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講解員在施講的過程中,觀眾是呈現(xiàn)在講解員面前的客觀整體,不同要求的觀眾具有不同的個別屬性,講解員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果斷的判斷能力,從觀眾的神態(tài)和細微表情變化中,洞察觀眾心理,采取相應措施,調整講解方式,適應觀眾需求。例如,同樣一組陳列內(nèi)容,對學生講解,因年紀不同,講解內(nèi)容和方式就要有所區(qū)別。對大學生講得要深入一些,對小學生則盡量深入淺出,還可穿插一些生動的小故事,吸引他們的注意,提高講解質量。對一般觀眾可采取講述、問答的談話式講解方式,顯得十分親切自然,便于講解員和觀眾之間進行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對于專家、學者,則要對與他們專業(yè)興趣有關的內(nèi)容進行較為深入細致的講解,同時還要向他們介紹我國學術界的有關情況。
6 結束語
總之,博物館的講解工作關系到文化傳承效率,作為相關工作人員要提高認識,并且要積極提高博物館管理水平,通過博物館講解工作的進一步開展,以迎合新時期博物館文化傳承發(fā)展目標,進而促使博物館各項展覽更加具有歷史價值,從而提升博物館區(qū)域性發(fā)展效率。
參考文獻
[1]劉洋.淺析現(xiàn)代博物館講解技巧[J].東方藏品,2018(01):26.
[2]徐曉娜.博物館講解服務中的語言藝術與技巧[J].明日風尚,2017(23):51.
[3]蔡欣良.淺談博物館講解工作的方式與技巧[J].絲綢之路,2017(12):71-72.
[4]王慧娟.新形勢下博物館講解工作的探析[J].科學中國人,2017(05):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