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瑩
又到了冬季打折,真是愛恨交集。相信不止本女,不乏英雄所見略同的美眉,大家的衣柜里相同款式、顏色的衣衫有N件,都是沖動購物的戰(zhàn)果,且許多沒摘掉標簽的衣裙,從未見過天日,將來穿出街的可能性也不大。筆者老公經(jīng)常跟外人八卦:太太同一家商店買來的、款式、顏色完全相同的連衣裙、外套、襯衣有N件。太太的理論是,起初看到減價時25英鎊一件,一周后再減價成15英鎊了,于是不甘心就多買了一件,否則先前花的25英鎊就太“虧了”。這是什么鬼邏輯?老公始終無法破解。老公對本女的購物省錢邏輯回敬以:“不買,最省錢。”
便宜買死人,是香港人的口頭禪。一位香港大姐問我:“你家里有多少因為減價買進的閑置物品。要知道,商家可都是賣‘跳樓價發(fā)財?shù)??!必M止當下,筆者北京家里20年前父親搶購來的打折秋褲、毛衣、襪子及其它家居用品,至今仍舊堆放在角落,時時得拿出來打掃灰塵、晾曬,每年春季大掃除時都會丟棄一些,心疼白買了。被商家促銷活動誘惑,把自己賺來的辛苦錢,花在你根本不想要或不需要的商品上,僅僅因為打折便宜,幾乎是所有人沖動購物的短板。怎樣才能理智血拼,并從買、買、買的購物商城里從容退出?
筆者歸納了一些英媒上的忠告:
一:出門前貨比三家。去商店血拼之前,先上網(wǎng)查好價格。瞄準價格最低的商店,這樣就不會浪費時間在城里沒有目標地閑逛以及在人群中穿梭了。上網(wǎng)購物,調查顯示英人堪稱歐洲之冠,英國除了有“每一件物品五英鎊”的網(wǎng)站外,英人還熱衷從阿里巴巴國際網(wǎng)站購物,筆者就總為鄰居代簽收中國來的郵包。
二:對于商家的退貨政策,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些減價商品實行不退還的政策。大多數(shù)零售商對沒有質量問題的商品設定了退貨時限,比如28天。因此,減價商品要慎重,買、買、買,日后不想要又無法退貨,得不償失。
三:切記,沖動是魔鬼。很多人在促銷購物季,半價折扣令眼睛發(fā)光,不假思索地拿走“合算東西”。其實更重要的是,要仔細、冷靜地想清楚你是否省了錢,以及是否真的喜歡它、需要它,否則就淪為了“折扣奴隸”。所以,血拼前要定下預算額度,面對商品時誠實地拷問自己,你會馬上使用它嗎?還是會把它扔進柜子再見不到天日?如果是衣服,那就穿上試試,然后去喝杯茶。如果休息之后你還想著它,回去再買也來得及。
四:減價季,出門要著方便穿脫的衣服和鞋子,以便加強血拼效率,沒有什么比進出更衣室還要系鞋帶更麻煩的了。如果計劃要試穿衣服,就試一些穿脫方便的衣服吧。
五:減價季首先考慮的應該是,平日里買不起的昂貴設計師產品及耐用品,因為這些產品不經(jīng)常打折。如果你想要買一只新手袋或一雙名牌鞋,或者是電器商品,現(xiàn)在到了該出手時就出手的時刻了。
六:隨身攜帶一瓶水,這樣無需血拼時跑進跑出。冬季減價季,室外三九天,商店里卻溫暖如春,血拼的興奮加上店內的燈光都會讓你感到發(fā)熱,需要補充水分。吃點零食也是加強戰(zhàn)斗力的好主意。
七:提早埋位,熱銷減價產品早上開門時會一搶而空。血拼路線應該是,先奔往清單上的必需商品,然后再閑逛。
八:享受逛街過程,櫥窗購物也是很好的樂趣,逛街不在于購買的數(shù)量,更在于質量和必要性。比任性花錢更重要的是,不花冤枉錢,絕大多數(shù)工薪階層花費自己起早貪黑賺來的固定月薪,還是需要費一番心思掂量的。
筆者曾經(jīng)N次當過“減價奴隸”。有次筆者瞧見一雙誘人的鞋子,雖然小了半碼,但就是沖動地不能移步。念叨著:“就缺一雙紅鞋子,與那條黑色長裙真是絕配?!痹诮^不忍心放棄的心態(tài)下拿下,擱置數(shù)年后還是捐給了慈善店。其它如裙子也如出一轍,雖然小一碼,但因為不忍割愛,潛臺詞還是:“就缺一條這樣粉藍色碎花裙子,去西班牙度假時穿太合適,太有面子了?!毙∫淮a?權當是鼓勵自己減肥的動力,明年度假時一定能穿進去。一定要拿下的鼓勵還有:“為何不對自己好點呢?喜歡就別錯過減價機會,半價45英鎊多合算,錯過了明天一定后悔?!币闳荒孟拢两袢耘f未能將自己“塞進苗條裙子”,且瞧著就心煩,因為意味著減肥失敗。
網(wǎng)上流傳的段子
當你買iPhone 4的時候,他買了冰箱、洗衣機;
當你買iPhone 4S的時候,他買了空調和一些小家電;
當你買iPhone 5的時候,他買了電腦、桌子;
當你買iPhone 5S的時候,他買了一些家具;
當你買iPhone 6的時候,他買了60寸夜晶電視;
當你買iPhone 6 Plus的時候,他買了高級床;
當你買iPhone 6S的時候,他買了意式沙發(fā);
當你拿iPhone 4,5,5S,Plus換回來幾個洗臉盆的時候,他已經(jīng)擁有一個家。
網(wǎng)上的段子還有:當你買進新一款愛馬仕包包時,人家已經(jīng)報名上了夜大;當你買進新上市的蘋果產品時,人家已經(jīng)歐洲游歸來……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我們大都不是一擲千金的富豪,也沒有個富一代爸爸,也沒有個富二代老公,所以自己有限的工資、有限的預算,是買個名牌包包犒勞自己,還是去外面看世界,或去上夜校充電自己,抑或享受一頓米其林大師級別的美食,抑或觀賞一場音樂會、芭蕾舞、籃球賽;當然如何花錢更爽、或者更值得、或者更任性,見仁見智。但是英媒說,許多大牌的成本價僅僅是零售價的百分之四。
在西方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人開始崇尚新的消費觀念:buy experience,not things (買體驗,而不是買東西)。筆者在英國城市街頭看到的情形是,全身光鮮大牌武裝起來的年輕人,華人學子最突出,西方年輕人大都喜歡穿用物美價廉的中國貨。近年一系列的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西方人尤其年輕一代,對于大路貨名牌的熱衷已經(jīng)越來越低,背個愛馬仕包包顯示自己身價的行為,被普遍認為是“粗鄙”,西方年輕一代更熱衷于體驗消費而非購買昂貴的奢侈品。美國康奈爾大學的一項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新鮮體驗經(jīng)歷或一項學到的新手藝與一件新商品,最初帶給人們的喜悅程度不相上下,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物品的喜悅程度逐漸下降,而對旅行的回憶和新學會的手藝、新的興趣愛好依然令他們興奮如初。人們甚至發(fā)現(xiàn),當初一些糟糕的經(jīng)歷,如旅行中的各種挫折,竟然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美妙起來,成了人生故事和成長經(jīng)歷的珍藏。娛樂商業(yè)化的迪斯尼樂園不受英國人的青睞,驚險刺激甚至“自我摧毀”的主題公園則最吸引游客,擯棄舒適生活來一番個人能力挑戰(zhàn)行為,正日益受到英國青年的歡迎。于是一些有商業(yè)頭腦的人,專門在地域偏遠、環(huán)境艱苦的地區(qū)開辦經(jīng)營鍛煉意志的課程,不少西方人情愿付高昂的學費“找罪受”,確保自己能接受到格外艱辛的歷險挑戰(zhàn),決意鍛煉堅毅不屈、能在各種險要情況下幸存的個性,這種熱衷意志、體能鍛煉的風潮下,英國電視上各類探險節(jié)目都是收視率保障。近年來興起的洞穴探險、雪橇大賽、急流漂浮等等,提供給參與者類似英軍SAS特種兵訓練的經(jīng)歷,這些活動的名稱十分刺激如“死亡空潛”、“強手對決”、“自殺旅程”等等,強烈吸引著渴望探險的年輕人。
為什么花錢買體驗比買物品更受歡迎?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季洛維齊的一段話頗有道理:”體驗和經(jīng)歷能融入我們的生命歷程,而商品則永遠不可能。你可以珍愛那些寶貝物品,甚至將它們視為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東西,但這些物品仍然只能游離在你生命之外。相反,你的個人經(jīng)歷體驗則成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們的所有經(jīng)歷,使我們成為我們所最終成為的人?!边@一潮流也更加證明了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土多德的一句話:一件好東西會給人滿足感,但愉悅的經(jīng)歷將給人帶來身心的幸福感。
筆者在電視上驚訝地看到,港星周潤發(fā)用的是諾基亞手機。而發(fā)哥、發(fā)嫂二人卻已經(jīng)做好了公證書,將數(shù)十億資產捐獻給慈善事業(yè)。為此港媒說,偷拍其他明星要埋位名牌店,偷拍周潤發(fā)得埋位廉價街市。豪門媳婦郭晶晶也是出名的節(jié)儉,港媒拍到平日里郭晶晶穿的是昔日跳水隊的運動舊衣,她出席晚宴頭上戴的是三元錢的發(fā)飾。記者采訪她時,郭晶晶答:“人家攤販大姐就賣三塊錢,我不能強求人家賣三百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