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超 南昌職業(yè)大學 華東交通大學 張婷 南昌職業(yè)大學
江西擁有悠久的漆器制造傳統(tǒng),其中鄱陽脫胎漆器制作工藝是寶貴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鄱陽漆藝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斷增加,發(fā)展?jié)摿θ找嫱伙@,其是鄱陽縣人民政府重點保護的民間手工技藝。而利用漆藝招商引資創(chuàng)辦新公司,培養(yǎng)傳承藝人,則可以很好的將漆藝完整的保護傳承下去。
鄱陽漆藝傳習于江西漆器制造傳統(tǒng),純手工制作,工序復雜,經過上千年的傳承發(fā)展到今天是十分艱難的。其成品圓潤光澤、外形若骨、手法自然,精密度和細膩度充分體現了歷代藝人的心血和智慧,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才智和藝術創(chuàng)造的產物,是我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整個制作過程大體分為做底胚、做布胎、髹漆裝飾三個步驟。
1.做底胚
首先,藝人要對漆器的造型進行設計構思,鄱陽脫胎漆器是以花瓶為主要產品,藝人師傅在心理預估花瓶的高度和瓶腹弧度,然后畫一比一的設計圖紙,按照圖紙搭建龍骨,這是漆藝制作的第一步。選好材料裁切裝訂龍骨,將水調石膏澆注在龍骨支架表面,使石膏模表面平整完成制模工序。做好的石膏模經多次澆注硫磺制成底膜,此工序應保證硫磺模型厚度,避免出現底胎碎裂的問題。之后再完成硫磺底胎的制作。
2.做布胎
為方便布胎脫離,應將膩子粉作為分離劑均勻涂在硫磺底胎,隔離后進入褙布工序。按照需求裁夏布,用水浸泡揉搓除去夏布中的膠質,拉平備用。提前熬糯米糊,將米糊和大漆按照3:5 的比例調和,涂刷在隔離后的底胎上,平整貼合夏布,且擠出多余漆糊。漆器的大小決定褙布的次數,每一次褙布都需要刮灰,將粗、中、細灰與漆分別調和涂在布上,蔭干打磨。刮灰完成后,使用木錘輕輕敲打以使硫磺完全脫落,保留輕薄完整的布胎。
3.髹漆裝飾
鄱陽漆藝追求輕薄,當脫去底胎只有幾層布薄厚時,需進行打磨,除去刮灰時殘留的痕跡,完全處理好灰面胎體后髹底漆,一般需要髹兩遍生漆,再打磨表面形成亞光狀,進入裝飾工序。鄱陽漆藝講究因物相形,主要是結合造型特點設計裝飾。
1.描漆彩繪
主要是在加工完成的胎體上描繪花紋,然后繼續(xù)后面的罩漆、打磨工序。這種技法以漆調節(jié)色彩,采用平涂以點線面結合的方式體現漆器的絢麗多彩,具有極佳的裝飾性。此技法的應用可追溯到戰(zhàn)國時期,經過藝人對漆工的長時間研究和改良,延續(xù)使用到現今。
2.刻漆
通過專業(yè)刀具在胎體上雕龍刻畫,該技法要求刀工純熟利落,不能跑刀,復刀時應粗細、輕重、頓挫適宜,剛柔并濟。刻漆以黑地為好,簡樸富有古雅趣味,是一種獨特的技法。
3.赤綠寶砂
是鄱陽隱花手法之一?,F今用閃光片代替荷葉和鋁箔灑在胎體上,然后罩透明漆,進行磨花、擦、推等工序。成品表面光滑,顯現花紋,隱約透出光彩,是非常著名的漆藝絕活。
4.薄料髹漆
是清代漆藝名匠發(fā)明的髹涂之法。此技法將金箔、銀箔研磨成泥,加色漆。不借助任何工具用手拍打,此薄敷方法稱為薄料。一經推出就打破傳統(tǒng)的紅黑漆器,增添許多金銀的色彩,深受推崇,現代普遍用來表現天空之景。
5.菠蘿漆
又叫犀皮紋,是用蛋清調制成濃稠狀的色漆,在底胎上做出花紋,蔭干后髹涂色漆。此技法被廣泛應用于漆藝制作過程中,主要特點是操作簡便,色彩美觀,層層斑紋突顯花紋和漆色的變化,富有自然韻律,備受喜愛。
技藝的傳承是技術、技能及文化在發(fā)展中不斷完善承上啟下的交接過程。手工藝技術包含工藝流程、工藝法則及實體性工具等。工藝流程是藝人必須掌握的技能,在制作流程中需要合理使用工藝法則和工具。古代民間藝人地位低,識字的人較少,所以文字傳承極少,多是家族代代相傳。鄱陽脫胎漆藝傳承至今,逐漸從家族傳承,發(fā)展到親戚學徒承繼和校企聯(lián)合的模式。
國家解放之前,鄱陽脫胎漆器制作的傳承還是封閉保守的,各家漆行不會對外公開漆藝的技術秘訣,都是以家族形式言傳身教,創(chuàng)新技藝傳承下來的。這也是最古老普遍的傳承方式。舊社會家族手藝傳承方法是傳給兒子和媳婦,傳人受家族熏陶從小接觸漆藝,正式學習能快速悟懂技藝奧妙,有助于家學的創(chuàng)新傳承,現今逐漸發(fā)展傳給親戚徒弟。
解放后,江西鄱陽的師徒傳承增多,拜師的人多是沾親帶故或是喜歡漆藝,藝人師傅難以拒絕就收徒傳授技藝。收徒是需要慎重考量的大事,徒弟拜師成功,則需勤勞刻苦認真鉆研,師傅將潛心教學,將絕活手藝傳承下去,這是手藝流傳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經久不衰的傳承方式。
這種教授方式是時代發(fā)展的產物,高等教學的迅速發(fā)展使學校課程種類增多、資源集中,在企業(yè)實習期,大量手工藝學生走到生產一線進行學習。而為提升學生自身能力,學校則邀請鄱陽脫胎公司的老藝人定期教授傳統(tǒng)的漆器制作技藝,進而逐漸形成校企結合的傳承漆器制作工藝方式。
鄱陽脫胎漆器制作工藝是傳統(tǒng)手工制造文化的瑰寶,需要薪火相傳?,F代鄱陽脫胎漆器傳承不再是單一的模式,而是廣泛傳播。雖然漆藝習藝時間長,制作辛苦,但行業(yè)需要星星之火,所以讓我們期待鄱陽脫胎漆器的未來能夠得以更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