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
(沈陽大學,遼寧沈陽110044)
新形勢下,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黨建工作面臨著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也出現了一些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其中,通過黨建工作引領校園文化建設是時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課題。為此,探討新形勢下高校黨建及其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對促進高校的穩(wěn)定發(fā)展,保證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接班人的培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黨的建設就是指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是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同黨的建設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的應用。對于高校而言,黨的領導地位和具體工作的落實在于“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在高校的落地生根,高校黨建工作不斷地完善,朝著更加規(guī)范、完善的方向發(fā)展。具體來說,高校黨建的內涵主要包括三個層面:一是高校各級黨支部的制度規(guī)范與工作方法的完善;二是高校黨組織的活動與高校教學、科研、社會實踐等活動緊密結合;三是高校黨組織工作與高校教育改革與中心工作相適應。這三個層面相互滲透,互為表里,相互促進。高校黨建的內涵應隨著新時代的社會政治、經濟發(fā)展變化而不斷地深入、發(fā)展。在新形勢下,高校黨建的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政治引領功能。高校發(fā)展,黨建為魂。社會主義高校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黨的領導。學校的一切工作必須緊緊圍繞著黨的政治導向。全體師生必須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不移地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產學研活動中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其二,促進高校和諧建設。和諧的校園必然要以黨的建設為保證。通過高校各級基層黨組織及廣大黨員凝聚力、戰(zhàn)斗力的積極發(fā)揮,有助于協調高校各群體的利益關系,促進人際關系和諧,使黨的群眾基礎更加的堅實。其三,確保高校各項事業(yè)穩(wěn)定、長期發(fā)展。黨建工作不是零散的、暫時的,是一個長期穩(wěn)定的過程。只有持續(xù)加強黨的建設,高校的校風、學風才能一以貫之,時刻保持。
高校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密切相關,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在新形勢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弘揚“正能量”,符合高校的育人功能,其中黨建的引領作用不容忽視,表現在引領主導、組織保證、人才保證與先鋒模范等四個方面。
高校的文化建設不僅是大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重要載體,更反映了學校的辦學特色與發(fā)展方向。新形勢下,高校意識形態(tài)陣地面臨著嚴峻地挑戰(zhàn),文化建設也受到極大地沖擊,稍有不慎,各項事業(yè)就會陷入誤區(qū)。為此,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正是要牢牢地把握高校產學研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方向,時刻做好廣大師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抵制不良社會思潮的侵蝕,在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中引領正確的政治方向。
高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在于打造 “和諧校園”,這與高校黨建的功能高度契合。在新形勢下,高校黨建工作的核心主題在于提升黨在現代高校的執(zhí)政力度與能力。高校黨建工作與和諧校園建設有機結合,并在構建和諧校園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為建設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現代大學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高校黨建貫徹于高校各個部門和環(huán)節(jié)的方方面面,能夠協調各種校務工作的關系,為文化建設提供人力資源的協調;圍繞辦學特色與發(fā)展大局,高校黨建工作進一步促進高校的科研、教學工作,形成配套的考核、監(jiān)督機制,助推文化人才的培養(yǎng),為文化建設保證。
高校黨建工作的內涵隨著時代的變化發(fā)展而不斷地豐富,工作對象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泛,不僅包括廣大在校大學生,還包括一線教師、科研人員、行政人員、繼續(xù)教育人員等等。他們接受的都是社會主義文化的教育洗禮,也承擔著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使命。當前文化建設必須以先進文化為根本方向,高校黨建工作的人才保證作用就是對各類對象加強教育和管理,搶占意識形態(tài)的高地,時刻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遵照“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宗旨,尊重人才,培養(yǎng)人才,為人才搭建發(fā)展與展示的平臺,尊重創(chuàng)新、尊重創(chuàng)造,讓高校的智力成果蓬勃迸發(fā),以先進的辦學理念與辦學特色吸引專業(yè)人才,為文化建設提供人才上的保證。
高校是培養(yǎng)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搖籃,是文化人才的聚集地。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專家教授級的引領雖然是“陽春白雪”,但也需要符合大眾口味的“下里巴人”。大學生是高校成員的絕大多數,在文化建設方面更要發(fā)揮主體作用。事實上,隨著高校的擴招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讀大學”的門檻變得越來越小,這一方面給予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促進自身發(fā)展的機會,但也使得大學生的整體素質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以大學生群體為主體的校園文化建設更面臨著更為復雜的考驗。大學生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是大學生群體的先進力量,他們經過長期的組織考驗,不僅在群眾中有一定的基礎,更具備一定的文化素質與鑒別能力,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高校黨建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能夠起到先鋒模范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高校黨建工作對文化建設的作用顯而易見,舉足輕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文化建設的方向與成敗。為此,新形勢下,必須要充分發(fā)揮高校黨建工作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引領作用,進一步促進高校各項事業(yè)穩(wěn)定發(fā)展。
在新形勢下,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也要隨著時代的變化發(fā)展而調整。對于校園文化建設,重大活動應經過高校領導班子協商、討論,校長親自掛帥組織實施,各部門相互協調配合,確保政治方向正確。同時,在文化建設中堅持校長負責制,能夠彰顯校本特色,弘揚校風、學風。從現實來看,校風、學風是一所高校長期的歷史沉淀,也反映了校長的工作實踐的積累。結合新時代面臨的問題與任務,校長若能身體力行,率先垂范,學校的文化就能在廣大師生中入腦入心,進而就會形成良好的校風、學生,營造良好的文化發(fā)展環(huán)境。在校長負責制的引領下,通過切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把握廣大師生的思想動態(tài),解決思想上的困惑,為文化建設掃除思想意識層面的障礙。及時發(fā)現和了解廣大師生的狀態(tài),加強反饋機制,有效解決高校各類群體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校長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靈魂人物,主導著校園的價值觀念。全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就是通過制度約束,使高校校長對高校學校文化建設的規(guī)劃、引領、推動、管理過程中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帶領高校師生創(chuàng)造積極、健康、先進的學校文化。
高校的校風、學風是校園文化的精神支柱。而良好的校風、學風往往是通過黨建工作帶動的?;鶎狱h支部是高校黨建工作開展的重要載體,也應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積極發(fā)揮戰(zhàn)斗堡壘作用。一是要加強高?;鶎咏M織的自身建設,強化廣大師生的黨性錘煉,以黨風促校風、學風。二是要大力開展理論學習與宣講活動,黨支部要通過高校的人才優(yōu)勢,做好教育黨員的職責,結合黨校活動,“三會一課”,開展理論宣傳,加強理論學習,特別是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學研透,為校園文化建設指明方向。要加強黨員教育,引導廣大大學生黨員在文化活動中積極表揚,率先垂范;通過黨員的表率示范,以正面的教育引導廣大大學生恪守原則,引導學校的學風、教風,為文化建設塑造良好的環(huán)境與風氣;嚴明組織觀念,弘揚學術精神,發(fā)揮榜樣的力量,用優(yōu)秀的文化感染人。三是要深化全面從嚴治黨,加強對高校師生黨員的監(jiān)督管理,堅決抵制學術不端,將學術誠信納入黨員的考核之中,大力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營造風清氣正的文化環(huán)境。四是嚴格把握大學生黨員發(fā)展工作,嚴格落實民主選舉,規(guī)范入黨程序,細化發(fā)展標準,確保大學生黨員的先進性,從而帶動廣大師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嚴于律己,積極進步,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新形勢下,高校意識形態(tài)的挑戰(zhàn)更加嚴峻,一些負面的社會思潮使大學生深受其害,在很大的程度上也迷惑了校園文化的發(fā)展方向。為此,要加強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培育,堅決抵制錯誤社會思潮,使大學生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的理念,廣泛踐行服務群眾的活動,要在入黨積極分子的選拔環(huán)節(jié)中嚴格把關,端正入黨動機,使廣大大學生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自覺摒棄錯誤的價值觀念。對于大學生黨員而言,要因材施教,高專業(yè)素質的主動性和責任感,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創(chuàng)新性人才。 同時,要積極發(fā)揮高校黨組織的群眾組織力,用實際行動來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要健全黨內民主,完善民主、科學的決策制度。要加強黨內民主監(jiān)督,不斷完善民主生活會、述職述廉、誡勉談話等制度。要加強高校反腐倡廉建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反腐敗的部署要求,深入開展黨風廉政教育,加強馬克思主義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學習與黨風黨紀教育,努力提高廣大大學黨員自律意識,最大限度地遏制校園內“個人主義”“官本位”的產生與蔓延,不斷增強高校大學生黨員工作的預見性和針對性。具體來說,引導高校大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要做到:堅持集體主義原則,以培養(yǎng)“四有”新人為根本目標,在各類文化活動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把握校園文化活動的“政治紅線”,及時把握廣大師生的思想動態(tài),堅決抵制不良社會思潮對高校文化陣地的侵蝕;以黨建促進高校文化活動的感召力,凝聚力,增強廣大師生對學校的歸屬感,榮譽感,使校園文化更有 “溫度”;以高校基層黨組織的群眾組織力,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中,發(fā)揮主導作用。
高校黨建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相互滲透。在新形勢下,高校黨建工作要進一步發(fā)揮對校園文化的引領作用,堅持正確的政治方面,豐富和創(chuàng)新校園文化的形勢